本刊記者 高妍蕊 張菀航
2017年06月07日09:46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必須充分認識金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
“金融安全”的提法分量十足、含義豐富,這次會議將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到治國理政的新高度,這關系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國家安全戰略格局,意義深遠。目前我國金融安全面臨哪些風險?如何做好防控?金融工作如何服務好經濟發展?專家接受《中國發展觀察》採訪時展開了深入探究。
形成“一盤棋”風險防控格局
今年以來,“一行三會”密集出台多項政策,針對行業亂象、違法行為進行整治和打擊,以彌補監管漏洞。人民銀行推出MPA考核、銀監會10天7個文件落地、証監會嚴懲數家公司、保監會發布39條措施明確保險業風險防控的九大重點領域……從國內外金融環境變化來看,我國面臨著哪些潛在的突出的金融風險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朱鴻鳴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記者採訪時說,中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隱患。從宏觀層面看,主要體現為杠杆率的持續較快上升。從具體的風險點看,正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指出的,我們在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等領域都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此外,國際金融環境變化可能帶來的外部沖擊也不容忽視。
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金融系教授涂永紅看來,從外部金融風險看,美元加息的外溢效應,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美元保持升值預期,引發國際資本流向美國,中國面臨資本流出和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劇國內流動性緊張,給正常的貿易和對外投資造成不利影響。
同時,國內也面臨著突出的金融風險:國內銀行新增信貸過多投向房地產,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而且同業業務、影子銀行的加杠杆和市場套利行為促使資金在金融系體內空轉,實體經濟得不到應有的支持,金融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此外,由於不當金融創新,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互聯網金融的相互關聯性增加,金融風險的交叉感染危險加大,爆發系統性風險的燃點更低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金融風險防控格局。”金融安全的防控邁上了新台階。涂永紅認為,“科學技術進步不僅催生了形式多樣的互聯網金融,也加速了資金的跨市場、跨地域甚至跨國境流動,而且金融機構通過各種通渠,早已打破名義上的分業經營,實現了實質上的混業經營,金融的這種發展變化必然要求全國一盤棋,制定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框架,統一監管規則,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朱鴻鳴表示,隻有“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金融風險防控格局”,才可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要實現全國一盤棋,首先是要把金融防控工作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金融方針政策上來,要真正把防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次,各監管部門之間要加強監管協調,避免地盤意識和監管競爭,既要防范本行業、本領域的風險,也要避免形成對其他領域的風險溢出效應。再次,各區域在防范金融風險既要做到守土有責,也要注重與域外風險防控的協調。最后,要建立好跨部門、跨區域的風險防控協調機制。
平衡好金融效率與安全的關系
維護良好的金融安全離不開嚴格的金融監管,面對當前金融領域的亂象,金融監管改革刻不容緩。那麼,金融監管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兼顧金融效率與兼容安全穩定?
涂永紅表示,金融監管的目的是促進金融健康發展,更好地實現金融功能。無論建立怎樣的監管框架,都必須處理好金融效率與金融安全的關系。目前看, 我國M2/GDP的比例遠高於發達國家,表明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而且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總體上看,我國金融效率不高,應該說這與監管總體設計不合理有一定關系。因此,進行金融監管改革時,在守住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應該側重於提高金融效率,即整合監管機構,消除效率低下的重復監管﹔運用大數據技術,協同監管,降低監管成本。
“如何平衡好金融效率與金融安全或金融穩定之間的關系,是金融監管面臨的一個永恆主題。”朱鴻鳴認為,在推動金融監管改革和政策調整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兩個基本原則。第一,不要一味地將兩者對立起來,實際上,兩者通常是相互促進的。一方面,金融效率的提升有利於金融穩定。金融穩定最終取決於金融效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高,則經濟活力強、韌性好,金融穩定便有實體經濟的根基。反之,則會積聚金融風險,不利於金融穩定。另一方面,金融穩定有利於確保金融效率。當金融安全存在嚴重威脅或金融不穩定時,金融的基本功能發揮都會受到顯著影響。從實際情況看,對於金融亂象的整頓,對金融犯罪的打擊,對脫實向虛的治理,既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也有利於減少融資鏈條、降低融資成本、提高金融效率。第二,需要根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轉化來權衡。在一些情況下,金融效率和金融穩定的確存在一定的沖突。當金融風險遠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時,可以更多地考慮金融效率﹔當需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時,則需要更多地考慮金融安全穩定。
讓金融回歸“初心”,服務好經濟發展大局
維護金融安全,根本目的是要讓金融服務好實體經濟。如何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以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朱鴻鳴說,首先,需要加強監管,加強對金融亂象的治理整頓,消除錢生錢、搞自我循環的機制和環境。其次,要著力解決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失衡,推動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報酬結構的再平衡,避免金融的負外部性。最后,要從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創新環境等方面著手,振興實體經濟,降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風險。”
而以涂永紅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是重塑價值觀,擺正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首先,金融的發展必須以實體經濟發展為基礎,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金融的利潤來自於分享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金融資本不與生產相結合,是不可能創造價值的。在金融體系裡,空轉獲得的增值實質上是貨幣發行帶來的,是虛擬的。其次,要糾正不合理的激勵機制,不能僅強調薪酬與利潤挂鉤,還應該增加服務實體企業的指標,例如貸款金額、就業、產值等。
金融安全不僅關系到實體經濟的發展,更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那麼,未來將從哪些方面維護好金融安全,以服務好經濟發展大局?涂永紅對記者表示,金融安全內容包含的內容很豐富,包括金融機構安全、金融市場安全、金融信息安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安全、監管安全、貨幣支付安全,以及不受外部金融危機傳染等。人民幣加入SDR后,中國正在從一個經濟、貿易大國轉向一個貨幣大國,可以通過金融手段,更加自如地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上配置國內外兩種資源,金融的功能更加強大,而金融不安全或發生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貿易的傷害也更大,因此必須將金融安全提到治國理政的高度。
朱鴻鳴分析稱,維護金融安全,服務經濟發展大局,可從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等四個方面著手。一是調整。從辯証法看,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是一對矛盾。近年來,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經由金融深化不足轉變為金融與實體經濟失衡或過度金融化,這導致脫實向虛,既侵蝕了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根基,也侵蝕了金融安全的基礎。為此,需要有所“調整”,抑制金融膨脹速度和杠杆率的過快上升。二是改革。金融風險的累積,除了周期性因素外,也有體制性因素,需要用改革的辦法來維護金融安全。改革既包括金融層面的改革,特別是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也包括實體經濟層面和經濟運行機制方面的改革,如國企改革、硬化地方政府債務約束機制、打破剛性兌付。三是整頓。一段時期以來,由於金融監管滯后等因素,金融亂象叢生,嚴重擾亂金融秩序,破壞金融穩定。維護金融安全,從短期看,主要就是加強對金融亂象的治理整頓,避免風險的進一步滋生。四是提高。就是通過調整、改革和整頓,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隻有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才能在根本上維護金融安全。
涂永紅補充說,第一,建設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實體經濟,夯實金融健康發展的經濟基礎﹔第二,完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建立適應更高開放水平的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底線﹔第三,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使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與我國經濟的國際地位相匹配,降低我國經濟金融受美元波動的沖擊程度,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宏觀管理自主性,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一帶一路”建設營造更好的國際環境。
相關專題 |
· 《中國發展觀察》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