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娟
2017年06月05日07:47 來源:學習時報
編者按: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並將之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凸顯,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下,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將關系到整個經濟的發展。
學習時報: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一直以來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官方數據表明,當前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主要集中在融資貴與融資難兩個方面。請您談談這一問題的具體表現。
秦志輝:融資難方面,據問卷調查顯示,2017年1月份,33.0%、38.8%、40.7%的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融資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微型企業融資需求滿足度最低。34.6%的中小企業反映流動資金緊張,資金缺口在20%以上的企業佔19.1%,反映流動資金緊張的小型企業比例為35.4%,高於中型企業的35.1%和微型企業的30.1%。
融資貴方面,據人民銀行數據,截至2016年3月份,大型、中型企業融資成本分別為3.89%和4.46%﹔小型、微型企業融資成本分別為6.69%和7.08%。這說明企業規模越小,融資成本相對也就越高。據調研,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 50%甚至更高,在融資過程中除了貸款利率和擔保費之外,還要支付一些資產評估費、審計費、保險費等,這也使小微企業融資成本變貴。
湯敏:首先,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過去的幾年裡,由於政府的大力推動,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更加靈活,渠道更加多元,比如除銀行外,還有小額貸款公司、眾籌等新方式。那為什麼還會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呢?這裡面有一個比例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現實中存在一些本不應融資的企業卻仍申請融資了。所謂融資,實際上是用別人的錢來實現自身的盈利,所以作為企業來說,首先應以自身的資本金來運營企業,然后再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資金擁有的狀況,以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去籌集資金。
其次,關於融資貴。由於中小企業在財務等各方面都不夠規范,且融資數額比較少。與此相對照的,大型企業一方面比較規范,另一方面融資數額較大。所以,作為金融機構來講,在面對中小企業融資申請時,調查企業狀況等方面的相對成本就會比較高。另外,有統計資料顯示,中小企業五年的生存率尚不足50%,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企業都破產了。所以,從以上的分析來說,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並不是一個新問題,也不是我國獨有的,古今中外,都比較難、比較貴。
熊濤:浙江是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大省,從浙江銀監局運用金融大數據監測到的情況看,近年來浙江中小企業融資狀況總體得到了明顯改善,今年3月末,浙江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2.94萬億元,同比增加1248億元,戶數167萬戶、同比增加22.2萬戶,浙江銀行業給予小微企業的融資一直位居全國第一。
從目前看,“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主要呈現出結構性、階段性特征。具體而言,融資難問題主要集中於三個方面:
首先,不符合產業、環保政策的企業面臨融資困難。這部分中小企業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資源節約等方面不符合政策要求,屬於被淘汰或被限制的對象,銀行須按照國家調控政策、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要求,在信貸上採取穩妥的壓縮或退出措施。
其次,杠杆率較高、缺少擔保導致的融資困難。缺乏有效抵押擔保一直是中小企業融資的硬傷,而近年來局部地區資金鏈、擔保鏈風險的發酵,更加劇了這一問題。前些年,浙江中小企業大量通過互保、聯保的方式獲得銀行貸款,但在部分企業擔保鏈風險集中暴露后,“去杠杆”和“去擔保”成為政銀企各方的共識。2017年2月末,浙江被擔保對公客戶6.4萬家,比2016年初減少了7459家。目前,浙江轄內企業擔保鏈風險雖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部分企業因擔保方不再續保而出現了續貸困難,這些企業往往杠杆率也都比較高。此外,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性高但經營不確定性的風險較大,銀行雖然積極探索投貸聯動等進行支持,但這類企業的融資渠道應以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為主。
再次,融資難易與企業經營狀況高度相關。2016年11月,我們對1100多家中小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反映融資難度增加的中小企業普遍經營狀況不佳,其中,41.5%的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6%的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關於融資貴問題,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一方面,按照收益覆蓋風險、商業可持續原則,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比較高,無論何種融資渠道,其融資成本總體上都要高於大中型企業。另一方面,近年來市場利率下行是客觀事實。
當前部分中小企業反映“融資貴”,主要是由於產能過剩和定價能力不足,傳統產業的利潤下滑,導致企業對融資成本的承受力下降。2016年下半年以前,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利潤率在低位徘徊,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多個月下滑,導致企業的實際利率承受能力下降。
學習時報: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許多討論都將焦點放在金融機構放貸高門檻上。您認為,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秦志輝:小微企業融資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在金融方面,目前銀行貸款仍是小微企業外部融資的主渠道,由於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的成本相對較高,風險也相對較高,小微企業業務綜合回報率比較低。同時由於信貸資源有限,銀行貸款普遍要求土地和房產抵押,而小微企業普遍缺乏不動產,因此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比較慎重,有“惜貸”現象。從直接融資渠道來看,盡管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融資渠道和工具不斷豐富,但是直接融資門檻相對小微企業仍然較高,能夠上市、發債等的小微企業是極少數,直接融資渠道不暢加劇小微企業的融資矛盾。
二是在外部配套環境方面,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完善,各類涉企信息分散,金融機構很難直接、低成本地獲得小微企業納稅、依法經營、訂單交易等的真實信息,銀企信息不對稱降低了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同時,由於小微企業缺抵押、缺信用,融資能力較弱,急需第三方擔保提供增信功能,而我國擔保體系建設還不健全,擔保機構的擔保條件也較高,也增大了小微企業貸款的難度。
三是與大型企業相比,小微企業本身也存在一些天然的弱勢因素,包括規模小、企業管理和財務制度不規范、信用記錄不健全、企業主個人信息不透明、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缺乏抵質押物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因素使小微企業在獲取金融服務資源上處於弱勢地位,難以達到金融機構對企業融資門檻的要求。
湯敏:首先,相對來說,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之所以凸顯,是由於我國的金融機構主要以國有大企業為主,更多傾向於服務大企業。在現有機制下,這樣做的風險包括問責風險會相對比較小。能夠給民營企業貸款的多是民營銀行,而民營銀行的數量卻比較少。其次,我們還缺少法律上的要求。比如,美國有專門的社區投資法,要求銀行一定要有一部分資金貸給當地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我們在這方面主要是號召而缺少一些法制上的保障。再次,中小企業融資應採取多層次、多手段的方式,但我國主要是銀行為主,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機構比較少。最后,中小企業更多應實行股本制,應該由股東來解決其融資方面的需求。金融機構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存款,有安全方面的考慮可以理解。
熊濤: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個長期存在的世界性難題,在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其原因也各有不同。從浙江的情況來看,“低、小、散”是工業經濟的主要特點,80%左右是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改造升級任務艱巨。面對主業利潤下滑,不少中小企業挪用信貸資金炒房炒礦,甚至“以錢炒錢”參與民間借貸。同時,前些年部分中小企業“過度融資、過度投資、過度擔保”的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浙江省打出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全面實施資源要素市場配置改革,落后產能和低效企業在用地、用電、用能、融資等方面都受到更大約束。
對於當前部分中小企業出現的融資困難,我認為根本上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企業去產能、去杠杆、去擔保在信貸領域的必然反映,具有歷史性和階段性特征。當然,區域信用風險上升和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學習時報:中小企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尤其是融資,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在我國當前的國情條件下,國外哪些有益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秦志輝:國外有很多有益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一是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通過第三方擔保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如日本建立“兩級”信用擔保機制,在全國設立52個信用保証協會,作為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區域性、政策性融資服務機構。德國在每個州設立擔保銀行,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均給予政策扶持。美國則直接由小企業局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服務。
二是拓寬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有的國家和地區專門開辟創業板等資本市場板塊,發展場外市場,降低上市條件,鼓勵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通過開辟直接融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小企業籌資來源的多元化,同時也拓寬了風險資本的退出渠道,實現了持續滾動投資。
三是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如日本設立政策金融公庫,由政府完全出資,實行公司制運營模式,平均每年受理中小企業貸款申請超過百萬件,所提供的資金在中小企業融資中所佔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德國復興信貸銀行作為政策性銀行,通過向商業銀行提供批發資金,由商業銀行按照政策要求向中小企業提供長期優惠貸款。
湯敏:首先,中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這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中小企業比大企業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呢?這是因為,除了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以外,它還承擔了大量的社會責任,即它能夠解決大量的就業。而解決就業問題、保障人人有工作,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責任。因此,政府理應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其次,政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應該是間接支持,而不應是直接支持。政府的支持不是直接投資或者說幫助中小企業融資,而是創造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條件,包括生存環境、土地,包括在設計整個經濟結構的時候照顧到中小企業,避免大企業攻城略地擠佔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等,這是政府的主要責任。
作為一個世界難題,國外在這方面其實也面臨著困境,而且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很多國外好的做法我們也已經展開了。現在主要有這麼幾個差別:一是我們的民營金融機構還比較少,未來應該在市場准入上著力。二是可以採取股權融資的方式,當然,不一定非要上市。
熊濤:國外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比較成熟。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銀行對於抵押等第二還款來源仍然較為看重,而中小企業抵押物普遍較為缺乏。借助融資擔保機構的增信功能,特別是建立政府主導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幫助中小企業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是國際上彌補因市場失靈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種通行做法。在信用擔保機構設立和運行的宗旨上,許多國家大都定位為“克服信用等級低、抵押物少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不利影響,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與大企業基本平等的信貸供給條件”。可以說,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是中小企業融資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國外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學習時報:一直以來,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中央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與辦法,如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規范民間信貸等。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您認為,接下來我們應重點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秦志輝: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我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營造良好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工作。
一是充分發揮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的主渠道作用。支持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鼓勵金融機構加強中小企業融資產品的創新,提高服務水平。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起設立民營銀行,豐富銀行業金融機構體系,增加金融供給,為中小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創新融資方式,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的三年專項行動,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支持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構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良性協同發展的生態環境,優化商業信用環境。
二是推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推動中小企業積極利用創業板、中小板、新三板、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等開展直接融資,優化融資結構。發揮好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地方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擴大初創期、種子期成長型中小企業股權投資規模。
三是全力推進擔保體系建設。加快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逐步健全以省級再擔保機構為核心、以股權投資和再擔保業務為紐帶的統一的擔保體系。加大對小微企業擔保業務的支持力度,落實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有關准備金所得稅的稅前扣除政策和免征增值稅政策,提高擔保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四是積極利用大數據為中小企業增信。充分利用各類大數據資源,推進開展中小企業信用征集、信用評價及應用活動,多渠道增進中小企業信用,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
湯敏: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政府的主要責任是將金融體系設計好。好的金融體系應該是多層次、多樣化的結構,不僅有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還應該有租賃、擔保等機構﹔適當限制大銀行的市場份額,鼓勵中小銀行的發展,特別是在當前的條件下,應鼓勵民營銀行尤其是小型民營銀行的發展。
從金融體制改革的角度來說。一是要放寬民營金融機構的准入限制。經過多年的發展,部分民營企業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已經具備了開展正規金融業務的條件,是時候允許其進入相關領域了。二是允許互聯網金融企業繼續探索,同時也要做好監管工作,一方面要在市場准入、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便利,同時也要通過監管來管控風險,保障寬鬆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
另外,作為一個世界難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理應採取新的思路。現在投融資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手段,即互聯網金融,如騰訊、阿裡巴巴等企業搞的網上銀行、微貸銀行等,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滿足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成本較低、覆蓋面廣。金融問題的核心是信息問題,傳統金融機構在信息收集階段成本較高。互聯網金融則不同,因這些企業兼具平台功能,信息原本就存儲其上,成本極低。不僅成本低,而且風險也更小。因此,通過互聯網金融,原本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能夠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未來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互聯網+”大有可為,當然,我們還需在這方面繼續探索,進一步降低風險,使之更加完善,爭取使之成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一條可靠路徑。
熊濤:作為監管部門,我們應重點引導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多維度確保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今年,銀監會在全國部署開展“三套利”“三違反”“四不當”等專項治理工作,主要目的就是糾正銀行業過度追求短期利潤引發的金融亂象,引導銀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改進激勵約束機制,專注主業、規范創新,縮短融資鏈條,切實以“金融之水”澆灌好“實體之田”。
另一方面,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務質效。銀行業要增強“端盤子”的服務精神,樹立“以客戶為中心”和“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鼓勵大中型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下放審批權限、下沉服務重心,對中小企業貸款實施差別化的考核激勵和盡職免責機制。廣大中小法人銀行機構要堅持市場定位,更好地發揮支農支小的主力軍作用,既要善於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又要勤於“進村入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量身定制各種創新產品和金融服務。同時,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支持優質企業、幫扶困難企業、退出“僵尸企業”,不搞“一刀切”和大水漫灌,努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