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黨建》

《西游記》裡的絲綢之路:絲綢古道上的馬鈴聲

蔡鐵鷹

2017年06月01日16:49    來源:黨建網

原標題:絲綢古道上的馬鈴聲——《西游記》裡的絲綢之路

我們跋涉在絲綢之路上,追尋一種精神的回響。

400多年前,南京夫子廟附近一家叫世德堂的書店不經意間將自己寫進了歷史:這一天它開始出售墨香沁脾的《西游記》。從此,這部充滿燦爛文學想象力的偉大作品,成為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一個瑰寶。

《西游記》是一部神話,卻有真實的歷史依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唐代玄奘西行取經,歷盡磨難,體現的是中國人學習域外文化的堅韌精神。”

為尋找《西游記》故事的源頭,我們沿玄奘當年在絲綢之路上留下的足痕,進行了全程一萬多公裡的實地考察。

西行的必經之路

《西游記》的很多故事都與河西走廊有關,這裡也是取經故事傳播最廣泛的地區之一。

河西走廊在甘肅省境內,因為地處黃河之西,南有祁連山綿延,北有合黎山橫亙,形成一條狹長的通往西域的古道而被稱為河西走廊。其東段起點是奔騰不息的黃河,最西段就是嘉峪關、玉門關等被后人千古吟唱的關隘,再往西就是八百裡沙漠與戈壁地帶。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這條一千多公裡長的河西走廊是內地與西域之間的一條必經之道。

玄奘當年由長安往西域的第一段,就是河西走廊。而且由於西出莫賀延磧需要准備、私自西行受到官府的追捕等原因,又在河西走廊逗留了一段時間,留下了許多饒有趣味的往事。

但由於現代交通線的建設,古老的絲綢古道似乎已經隻代表一段歷史而淡出了人們的記憶。終於,在一個叫正義峽的地方我們找到了一段原汁原味的古道,現代發達的高速公路網把它拋棄了,所以保留了下來。所謂的道,也就是沿河床而行,相對比較平坦而已,但這樣貌似平靜的河谷暗藏了多少凶險,似乎遠處山巔上的烽火台能夠証明。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必經之路,有一段應該就是如此模樣。

神秘的晒經高台

甘肅有個高台縣,縣名來自於本地的一個故事。說當年玄奘取經回來時,因為馱經的大象落水,經卷被水浸泡,便在一個寺院的高台上晾晒,后來建縣時縣名就叫了高台縣。

據說當年的寺院有一座戲樓,其上一副對聯是:“台雖不高,縣名因斯而立﹔寺本甚大,聖經賴此以藏。”這地方對我們很有吸引力,因為玄奘當年大象落水因而停留晒經是一個真實的事件,但那是在塔什庫爾干;可這裡晒經的傳說似乎又很古老,顯然不是吳承恩《西游記》出現之后衍生的。難道這個地方就是《西游記》第八十一難故事真正的發源地?我們有取得突破的期待。

寺院坐落在一個離縣城大約20公裡的村庄中間,遺存僅僅只是一座土台。台子為夯土,高約1米,總面積大約200多平方米,可以理解為是一座大殿的台基,與史料記載正形成呼應。但遺憾的是,在文獻方面我們沒有進一步的收獲,不能輕易否定上面述及的傳說,但又無法找到進一步的証明確定它的真正年限。

但這座寺院的存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美妙的想象空間:如果在洪武之前它確實存在並且因為晒經而聞名,那麼玄奘晒經的故事就更為久遠。

玄奘滯留的古寺

瓜州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它是河西走廊最后一站,再往西就是八百裡戈壁莫賀延磧,戈壁那邊就是遙遠的西域。2014年,瓜州的鎖陽城與新疆吐魯番的高昌故城、交河遺址一起納入“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申遺成功。

鎖陽城即當年的瓜州古城,因盛產名貴中藥鎖陽而得名。這座古城,興於漢,盛於隋唐,最后因明王朝閉關而廢棄。雖然已經數百年沒有人煙,但得益於西北干旱的氣候,鎖陽城的遺址保存得仍然相當完好,城垣清晰可見,只是因地處偏遠而不為人知。

按照《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因為前路艱難准備不足在這裡滯留了一個多月,后來他聽取了一位老人的意見,買了一匹又瘦又老但在西域古道上往來多次的赤紅馬,又收了一個自告奮勇願意隨行西去的胡人石槃陀為徒,夜裡悄悄潛出城門偷渡玉門關再次踏上西行路。結果真是有點戲劇性:那匹很不起眼的識途老馬后來救了玄奘的命,但他十分倚重的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徒弟卻在第一天夜裡就反悔,差點要了他的命。這個舊事,有學者認為由此演化出了后來的孫悟空。

當年玄奘滯留的塔爾寺遺跡仍在,保存較好的中心寺塔看上去非常精美。1400年前,玄奘的許多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城裡。而現在保存相對完好的北門,就是玄奘悄悄與石槃陀“夜發”潛出的地點,這不會錯,因為他們的目標滹沱河在城北。

一路行去,偌大的遺址內,僅有我們一行數人,但身邊卻又似乎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享受如此真切的瞬間歷史穿越,應該是一種奢侈的人生享受。

西域古國的真實范本

《西游記》唐僧師徒經歷過很多西域古國,而且都有故事發生。這些西域古國有范本嗎?有的,就是今日吐魯番地區的高昌古國。

從瓜州再西行,穿越莫賀延磧大戈壁,由星星峽入疆,首先到達哈密,再往西就進入了高昌國地界。當年玄奘經歷九死一生到達這裡時,已經有高昌國的使者久候。《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說,高昌國是一個信佛的國家,國王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已經從內地來的商人口中知道了玄奘的大名和他准備西行的計劃。玄奘在這裡得到了最高規格的接待,國王與他結拜為兄弟,把他接入皇城,住在皇家寺院,還經常把他接入宮中講經說法,所有的這些都隻需要一個回報,那就是請玄奘留下,做他們的國師。而這恰恰是玄奘最不能答應的,於是悲情出現了,他萬般無奈以絕食對付國王的盛情挽留。類似這樣的場景,在《西游記》裡曾經多次出現。

高昌國是一個歷史很久遠的西域古國,至遲在漢代時就已經出現,玄奘經過時它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后來被大唐滅掉,成為大唐管理西域的行政機構安西都護府駐地。

高昌國故城經過整理已對旅游者開放,皇宮、寺院依稀可見。我們到達的時候,恰巧遇上沙塵天氣,揚塵籠罩下的古城遺址天地一色,漫無邊際,我們一行孤獨的尋訪者似乎也像漫漫歷史中的一顆礫石。憑吊前人遺跡,不發思古幽情恐怕是不行的。

火焰山故事的原型

《西游記》有個火焰山的故事,這個故事很古老,至少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因為當時很粗糙的取經故事裡就有個“遍地煙焰”的“火類坳”,也就是火焰山了。這個故事的原型在哪兒?它肯定不是現在所說的吐魯番火焰山,那是一座石頭山,只是像火焰而並非真火真焰,把那座紅色的石頭山附會為《西游記》的火焰山是清代乾隆年間的事,是清代一位小有名氣的文人罪犯洪北江,被流放到迪化(今烏魯木齊)經過此地時,隨口說了一句“此地真熱,《西游記》的火焰山大概就是這裡吧”而引出的一段佳話。

真正的火焰山原型也在新疆,就是新疆曾經遍地都有的地下自燃煤田。由於煤質好埋藏淺,經常因為雷電、放牧等原因自燃,且往往一燒就是數百成千年直至燒光為止﹔又由於這些自燃點都在偏僻地區,因而很少有人知道,直到近數十年政府扑滅了若干著名的火區,地下煤田自燃的問題才廣為所知。

我們現在可以在《宋史》裡查到宋代初年新疆奇台縣北山煤田自燃的記錄,明確記載了當時白天煙霧繚繞、夜晚火光燭燭的情景。這處煤田,何時燃起我們不清楚,但至少宋初就在燒,一直燒到前幾年才被扑滅,這是確定的,真真實實燒了至少一千年,這個地點,就在玄奘當年經過的路旁。

玄奘出境山口

當年玄奘從龜茲國出發,緊隨而來的一個重大考驗就是翻越蔥嶺——就是今天的帕米爾高原。據載,他們途徑的山口“蹊徑崎嶇,登涉艱難”,“將欲眠食,復無燥處可停,唯知懸釜而炊,席冰而臥。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侶之中餒凍死者,十有三四,牛馬逾甚”。這個地方,此前的研究者已經確認就是今天中國與吉爾吉斯共和國交界處的別迭裡山口。20世紀八九十年代,著名學者馮其庸先生七上帕米爾高原尋訪玄奘行蹤時,曾經探訪過別迭裡山口,基本查清了玄奘出境的路線。

從縣城到達山口大約有60公裡,絕大部分是沙石戈壁,有一條淡淡的路影,應該是邊防站軍車碾壓出來的。前方隱隱約約有座遠山,雲遮霧罩,向導告訴我們,到達山邊不算太困難,那兒有一座唐代烽燧,烽燧后面再往前行才進入真正的山口。

馮其庸先生當年就是止步於這座烽燧,因為山谷裡的洪水沖毀了道路。我們的考察多了一點幸運,由於近期沒有惡劣天氣,所以駕駛員把車搖搖晃晃徑直往山口裡開去。山口其實就是河谷,窄的地方不超過100米,最寬的可能有1000米左右,偶爾會見到一些牧民﹔道路就是河床上地勢稍高的部分,冰山上的雪剛開始融化,汩汩清流還規規矩矩地在河床裡流淌,但說不上哪一天就會咆哮起來,沖毀我們腳下的道路。大約一個小時后,到了邊防站,再也無法前行了。

拍張照片,打道回府,據說邊防站那邊不遠就是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整條山谷究竟有多長我們不知道,但對玄奘他們在早春冰雪尚未消融的時候,用7天時間和若干條生命的代價走出山口的艱難,已經有了深切體會,征服這樣的環境和道路,唯有商隊和朝聖布道者,一為利,一為誠。

溺死大象的山谷

在塔什庫爾干還有一個重要的考察點,那就是玄奘當年在河谷中遇險溺死大象打濕經卷的地方。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道:“從此川東出,登危履雪,行五百余裡,至揭盤陀國。……復東北行五日,逢群賊,商侶驚怖登山,象被逐溺水而死。賊過后,與商人漸進東下,冒寒履險,行八百余裡,出蔥嶺至烏鍛國。”大意是說,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強盜,一頭馱經的大象掉進山谷裡淹死。這其中的“此川”就是明鐵蓋山口,“揭盤陀國”就是今塔什庫爾干,“烏鍛國”就是今英吉沙。按照行進5天和8天的比例,玄奘他們遇險的地點應當就在這條現在已經不能通行的河谷裡。這條河谷比塔什庫爾干河河谷要險峻得多,但去“烏鍛國”也就是今英吉沙算是抄了一條近路。

后來到達的於闐也就是今天的和田,玄奘他們短暫休整,晾干經卷后再重新上路。前面說到的高台縣有可能是路上第二次休息晒經的地方。

玄奘入境山口

我們探訪的第二個山口是非常著名的瓦罕走廊的明鐵蓋山口,這是玄奘學成歸國入境的地方。這條山口處在塔什庫爾干縣城往紅其拉甫去的方向,大約50公裡左右。

由這條山口進去,就是著名的瓦罕走廊,另外一端屬於阿富汗,再往南邊一些則是巴基斯坦的領土。在現代的衛星圖上,我們也確實可以清晰地看到山口向阿富汗方向的延伸。近年由於阿富汗局勢的影響,明鐵蓋山口已經成為軍事禁區,不允許旅游、考察等民事行為。我們隻好在山口入口處的紀念碑處拍了一些照片以作留念。

如上所見,玄奘去印度求學的過程充滿不可思議的艱險,除了以脆弱的生命為代價跨越戈壁、沙漠,冰川、雪山之外,還要以毅力信念為支撐面對許多社會因素造成的巨大挑戰。《西游記》把這些提煉為“九九八十一難”,把唐僧描繪成手無縛雞之力但內心強大的精神領袖,他對后世的影響遠遠超出宗教的范疇而成為中國人追夢的榜樣。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玄奘當年在絲路古道上留下的足痕,永遠閃爍著千古不滅的堅韌精神。

來源:《黨建》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