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為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添磚加瓦——記中央黨校韓慶祥教授

王虎學

2017年05月05日10:13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為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添磚加瓦

  韓慶祥,中央黨校一級教授。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國務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出版著作《面向“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的人學理論》《能力本位》《社會層級結構理論》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求是》等發表論文19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原理研究”等6項。論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人的塑造》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改革開放以來,在當代中國哲學界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涌現出一批學術領軍人物,毫無疑問,中央黨校韓慶祥教授就是這個群體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在中央黨校,作為一名學者,他致力於自己鐘愛的學術研究﹔作為一名教師,他摯愛並忠誠於黨的干部教育事業。他在每一領域的建樹和成就都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信念,即“學哲學、用哲學”,都在印証一個真理即“學好哲學,終身受益”。

  治學之道:“站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建理論之中國,堅持職稱科研、學術科研和智庫科研相統一”

  作為一名學者,韓慶祥深知科研之於一名教師教學的至關重要性,長期不懈地致力於他所鐘愛的學術研究事業。

  在研究方向上,注重面向中國、一以貫之、聚焦一體。韓慶祥基於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黨校要求和學術進展,來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的研究方向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世界眼光來研究“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與中國問題”。他心無旁騖、一以貫之地進行聚焦式研究,其研究方向具有始終如一的研究邏輯,克服了學界那種“耕了西方地、荒了中國田”的尷尬現象。

  在治學特點上,注重繼承發展、分析框架、建構為主。韓慶祥首先注重打好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基礎,打好學術積累的基礎。他常用“基石和大廈”的關系來說明。在他看來,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理論,是中央黨校學者從事學術研究首要應打好的堅實基礎,是從事學術研究的根本基石。他常說,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是我們一脈相承的血脈傳統,我們的學術研究屬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譜系,應堅守好。隻有在此基石上,才能與時俱進地建構起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大廈,大廈越高,越需要打好馬克思主義這一堅實的基石。隻有這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理論創新才能興盛起來。在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方面,他善於確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且能破解問題的分析框架。從他的學術成果中,可以發現“動力機制、平衡機制、治理機制”“政治形態、學理形態、大眾形態”“定位、定標、定法”“結構分析”“過程分析”“發揮優勢、克服軟肋、打牢支點”“一主二基”等分析框架。他的學術研究以建構為主,對錯誤思潮,他善於辨析,面對時代發展、實踐發展與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中國問題,他注重建構。他認為,隻有建構起當代中國的核心理論,才能對錯誤思潮給以強有力的回擊,否則就會顯得蒼白無力。

  在科研境界上,堅持職稱科研、學術科研和智庫科研相統一。韓慶祥毫不避諱,到中央黨校工作之初,目的很明確即評職稱,他直言這是科研的初級階段即“職稱科研”。職稱評上之后,他繼續潛心問道研究學問,有了為學術而科研的沖動,這是“學術科研”,目標是擴大學術影響,確立學術地位,擁有學術話語權。由此便培養起他的學術精神和學術追求。他注重學術積累,能認真踏實研讀相關經典文獻,做好思想資源的積累工作。在此基礎上,他注重學術創新,建構分析框架,力求形成具有原創性、標識性的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強了智庫建設,中央黨校成為25家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他在科研部又具體落實全校智庫建設工作,所以他的科研便進一步向智庫建設提升,簡稱“智庫科研”,目的是為黨和國家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即述學立論、建言獻策。

  在治學風格上,堅持用學術支撐思想、用思想傳遞時代、用理念引領發展。在科研中,韓慶祥形成了“用哲學思考問題,用學術支撐思想,用思想傳遞時代,用理念引導發展”的研究風格。他的專業背景是哲學,在學術上善於運用哲學思維、哲學方法思考中國問題,進而形成自己的學術思想,他的學術思想傳遞著時代精神﹔他還試圖從哲學上為當代中國發展述學立論、建言獻策。

  在學術思想上,他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思想觀點。韓慶祥注重學術創新,力求提出具有原創性理論,積極為“干部培訓、理論建設、思想引領、決策咨詢”,為黨和國家決策,為推進社會發展和學術發展竭盡心力,彰顯思想力量。他先后提出了“實踐生成論”“人學建構論”“能力本位論”“層級結構論”“話語體系論”。這些理論之間具有內在邏輯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他認為,馬克思開辟了面向現實人的生活世界的哲學道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本質上是“實踐生成論”,強調人是在自己的實踐活動和過程中確立、完善、成為自己的,人是實踐活動的主體和目的。於是他開始研究人學,建構“人學理論”,目的是使人成其為人,由此成為我國人學研究領域的開創者之一。人成其為人的根據,一是道德,二是能力,由此他便進一步從哲學角度研究人的能力問題,提出了“能力本位論”。他在研究中認識到,在現實世界和生活中,一些人的創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的深層障礙,與中國傳統社會的“社會層級結構”有關,於是他創立了“社會層級結構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其核心是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正確處理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這就為認識社會結構和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視角、廣闊空間和思想資源,於是,韓慶祥便邏輯地進一步研究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力求通過這一研究,建構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體系”。

  為教之道:“問題意識、哲學思維、思想力量,堅持政治、學理和大眾相統一”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當然要從事教學。韓慶祥摯愛並忠誠於黨的干部教育事業,而且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他的教學風格,贏得了學員們的尊重和好評。

  在教學特點上,他注重傳道授業、思維方式、邏輯力量。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因此,韓慶祥十分注重向學員傳授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之道,注重運用哲學思維方式向學員解疑釋惑,提升學員的領導工作方法,注重在授課中展示邏輯的力量,讓學員感受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獨特魅力。

  在教學重點上,他注重問題意識、學理分析、政治導向。在中央黨校,學員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的,他們在學習中更注重學會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於是,韓慶祥注重學員關心的問題,針對學員關心的問題精准發力,進行學理分析,提供分析框架,從學術上進行政治引導。正如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同志所講的那樣,黨校教師要學會“用學術講政治”。

  在教學亮點上,他提出讓概念有生活、讓生活有概念、讓歷史有生命。從根本上而言,讓概念有生活,是從抽象到具體,他要講出概念的生活內涵來﹔讓生活有概念,是從具體到抽象,他力求從活生生的時代和實踐生活中提煉概括出新概念新范疇新理論﹔讓歷史有生命,就是他力求讓“死”的歷史真正“活”起來,讓“睡”的歷史真正“醒”過來,讓“躺”著的歷史真正“站”起來,讓歷史真正從過去走向現在邁向未來。

  為政之道:“做人、做事、帶團隊,堅持發揮優勢、克服短板和打牢支點相統一”

  韓慶祥從事的行政工作也是其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做人上,堅守以道德做人,堅持以他人為中心。據我所知,韓慶祥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部和哲學部工作期間明確提出,擔任領導期間從不參與校內的科研、教學的評獎,始終堅持把教職員工的正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從所在部門獲取個人利益。

  做事上,憑借能力做事,把職業當作事業。韓慶祥在工作崗位上竭盡心力,力求干事業、干成事業、干好事業。他在主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和哲學教研部工作期間,部門的整體教學成績、科研成績與學科建設都有較大提升,團隊建設也取得較大成績,產生了很好的反響。在研究生院擔任院長期間,他在食堂、澡堂、學堂建設方面成績卓著,被學生們譽為“三堂主義”。

  帶團隊上,凝心聚力帶團隊,強調團隊不是人數,而是人心。他用“公道厚道、正氣和氣、專業敬業、效率效果、團隊團結”的共同價值觀。為實現這一目標,他提出了“四個統一”的思路。一是堅持“重點、一般和全面”相統一。他注重從單位所存在的矛盾中尋找要解決的問題,把解決問題作為工作重點,且用重點帶一般,注重兩面性看問題。二是堅持“動力、平衡和治理”相統一。他用動力機制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平衡機制使各方面之間達到協調、平衡、和諧,用治理機制解決動力和平衡方面出現的問題。三是堅持“發揮優勢、克服短板和打牢支點”相統一。他認為做事應遵循三句話鐵律:發揮比較優勢,克服發展短板,打牢發展支點。人要成功,首先應發揮比較優勢,它影響“人生長度”﹔同時也要克服自身短板,它影響“人生高度”﹔還要打牢發展支點,它影響“人生厚度”。他盡力把教學、科研和管理優勢發揮出來,同時克服自身短板,把發揮優勢和克服短板作為推進工作的支點。四是堅持“定位、定標、定法”相統一。定位,就是搞清楚“一個單位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這種定位決定應確立什麼樣的工作目標,這是“定標”﹔目標確定之后,運用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去實現工作目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這是“定法”。

  韓慶祥在中央黨校工作近三十年,長期以來,他始終如一堅持“教學科研”一體化,堅持“政治、學理和大眾”相統一,努力樹立“黨校意識、黨員意識、黨性意識”,努力用好“三支筆”。他的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的成績,就是他對中央黨校校委和同事最好的回報。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綜合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