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我認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可分為上、下兩個半場,當前已進入下半場的“全面小康社會階段”,朝著“共同富裕階段”進發——

胡鞍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十大特征

2017年04月17日08:4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十大特征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形成兩維坐標,構成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路徑。橫坐標視為發展維,縱坐標視為轉型維。決定前者的是速度,決定后者的是方向。速度快但方向不對,就會一錯百錯﹔方向對即使速度慢一點,也無礙大局。因此方向是關鍵,目標是關鍵。有了正確的方向和具體的目標,就能事半功倍。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不僅首次系統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路線、戰略和基本政策,還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與轉型的特征。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再次重申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進一步拓展了這一階段發展與轉型特征。我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國情可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即20世紀后半葉)又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絕對貧困階段,在極貧水平下打基礎的階段,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第二階段是改革開放之后的溫飽階段,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三階段是小康水平階段,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下半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前二十年全面小康社會階段,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基本實現工業化目標﹔第二階段是后三十年共同富裕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我國已成功進入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半場”的“第一階段”,即“全面小康社會階段”,並朝著“第二階段”,即“共同富裕階段”進發。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在人均收入、發展水平、生活水平、社會結構、產業結構、貧富差距、地區差距、人與自然關系等方面實現了大發展和大轉型。

第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不斷走向中等發達階段的過程,突出表現在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提升。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人均GDP(2011年國際美元)指標,在1990年之前屬於極低收入水平,位居世界后列,是最突出的不發達標志﹔1990年進入低收入水平﹔2000年進入下中等收入水平﹔2010年進入上中等收入水平﹔2020年之后將進入高收入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三分之一,這是進入“共同富裕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

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全體人民發展能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歷史過程,突出表現在人類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按人類發展指標(HDI),我國經歷了極低人類發展水平階段(1978年之前,HDI指數小於0.400),到1990年達到低人類發展水平(HDI指數大於0.400),到2000年達到中人類發展水平(HDI指數大於0.55),到2011年達到高人類發展水平(HDI指數大於0.700),2014年中國HDI指數達到0.727,在188個國家中排名第90位。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進入極高人類發展水平(HDI指數大於0.800)。

第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貧困人口佔總人口比重逐步下降,最終消除貧困人口的發展過程,突出表現為農村貧困發生率的持續大幅度下降。按現行農村貧困線,1978年我國農村有7.7億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高達97.5%,到2015年貧困人口下降至557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5.7%。到2020年,最后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意味著中國用了4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從世界最大規模的貧困人口國家轉變為世界最大規模的小康社會的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第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貧困到溫飽,從小康到共同富裕、進而到更加富裕的發展過程,突出表現為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按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指食品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比重)指標,先后經歷了從絕對貧困類型(1983年之前,恩格爾系數大於60%)、溫飽類型(恩格爾系數大於50%)、小康類型(恩格爾系數大於40%),再到富裕類型(恩格爾系數小於40%),2015年這一系數已下降至33%,到2020年將進入更富裕類型(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低於30%),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重要的標志之一。

第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傳統農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現代經濟僅佔國民經濟的10%,經過幾十年的工業化,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生產國、工業制品出口國,基本實現工業化,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了1/2,正在向后工業化時代過渡。未來要通過新型工業化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

第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農業人口佔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佔多數、包含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過程。目前,我國已實現了從農業為最大就業部門(1978年農業就業人口佔總就業人口的70.5%)到服務業成為最大就業部門(2015年服務業就業人口佔總就業人口比超過40%)的跨越。未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服務業就業人口佔比仍將持續上升。

第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后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的過程。我國區域發展差距經歷了先擴大、再縮小的過程,目前已形成了“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三大支撐帶與東部沿海、中部、西部、東北四大經濟板塊相融合的“東西跨越、南北貫通”大格局,這將有利於推動地區一體化、全國一體化,進而推動“一帶一路”的區域一體化、國際一體化。

第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佔很大比重,科技教育落后,逐步轉變為科技教育比較發達的歷史過程。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從1949年的1.0年上升至2015年的10.2年,相當於1949年的10.2倍,體現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本質是全體人民的現代化這一要義。

第九,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過程。從經濟體制改革拓展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從國家現代化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第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人與自然之間的差距擴大到逐步轉變為縮小,進而人與自然和諧的長期過程。我國人與自然的差距經歷了先擴大、再縮小的過程。“十三五”時期,中國將進入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階段,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環境安全屏障基本形成。這意味著中國進入生態文明建設時代、綠色發展時代、生態盈余時代。

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過程。這裡,我們以美國作為中國現代化趕超的對象,因為美國是最發達的又是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採用1950年-2015年期間GDP(反映經濟實力)指標(分別以購買力平價、1990年國際美元、2011年國際美元三種方法計算)、出口額(反映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發電量(反映現代化因素)、發明專利申請數(反映技術創新能力)四個標的趕超系數(美國為100),可以清楚地看到:從1950年的全面落伍、巨大鴻溝,到改革開放之后的全面追趕、快速追趕,進入“下半場”之后,在經濟實力、國際競爭力、現代化、技術創新等全方位的逐漸趕超。這直接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即現代化速度和規模大大超過先行的美國,未來時期將實現人均指標的趕超。

還要客觀地認識到,人口多,人均資源佔有量少,生態基礎薄弱,長期面臨發展的硬約束條件,如能源供給約束、主要其他資源供給約束、環境質量約束、溫室氣體排放約束將長期存在,地區發展差距開始縮小但仍不平衡,城鄉收入差距開始縮小但仍較大,到2020年基本消除現行貧困線貧困人口,仍有較大規模的低保人群。即使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下半場,實現第二個百年的目標仍任重而道遠,仍然是一場偉大長征。稍有不慎,半途而廢,就會前功盡棄。為此,我們絕不能盲目自滿,驕傲自大,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的認識,“而今邁步從頭越”。

(作者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責編:程宏毅、謝磊)
相關專題
· 胡鞍鋼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