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宏觀調控預期管理:現狀、問題和政策建議

吳振宇 楊光普

2017年04月17日08:43    來源:人民論壇網

原標題:宏觀調控預期管理:現狀、問題和政策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進入轉型期,體制層面、政策層面和經濟運行層面的變化相疊加,迫切需要在宏觀調控和風險防范中加強和完善市場預期管理。一是構建制度化的預期管理體系,明確預期管理的主體和市場溝通主渠道﹔二是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加強政府與市場溝通和協調﹔三是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預期管理工具,跟蹤市場預期變化及時做好政策調整和市場溝通工作﹔四是加強宏觀經濟預期管理理論研究,增強決策科學性和預期管理有效性。

  預期是影響市場主體經濟決策的基本要素,也是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需要關注的核心變量。在馬歇爾供需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首次嚴格考查了預期在價格形成和市場波動中的作用,並對此后的宏觀經濟理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經濟思想史中,北歐學派的事前事后分析、凱恩斯學派的比較靜態分析、貨幣主義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等都體現著預期的重要性。上世紀70年代以來,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以無系統性偏差的“理性預期”代替傳統“適應性預期”的基本假定,帶來經濟學理論的革命性發展,從而將預期管理推到了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的中心位置。

  經過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市場化程度大幅提高,預期在宏觀經濟運行和調控中的重要性得到明顯提升。進入新常態后,經濟增長預期出現了轉折性變化,並對居民、企業和政府行為帶來深刻影響。與此同時,深化改革需要密集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原有制度環境調整加快。市場的發展與完善、增長預期的調整和制度環境加速變化相疊加,使得預期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顯。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將“穩定市場預期”納入到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框架之中,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有針對性地加強和完善我國市場預期管理對適應國內外新變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預期管理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重要性快速提升

  經濟主體的市場意識伴隨市場深化而顯著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當前,工業制成品幾乎全部採用市場化定價﹔除個別重要基礎性產品,能源和原材料大多也實行市場化定價﹔勞動力、土地等要素供給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進程正加快推進。市場化水平提高使價格信號的作用充分顯現。比如,大豆、玉米等農產品期貨價格信息已系統性地影響到東北農戶的種植計劃和生產行為﹔中長期通貨膨脹預期對城鎮居民購房行為產生顯著影響﹔而工業領域激烈的市場競爭則使企業生產計劃更為精細,投資對預期利潤更加敏感。上述變化都顯示,經濟主體的成本收益分析越來越精細、及時,企業、居民行為對經濟增長速度、市場供求變化、收入和支出趨勢反應更快速,並進一步對宏觀經濟運行產生反饋。

  穩定經濟增長預期難度加大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跨境貿易和投資量快速萎縮,經濟增長外部環境出現轉折性變化。與此同時,國內生產要素的供給出現趨勢性變化。勞動年齡人口佔比持續下降,土地供給面積縮減、單位價格快速上升,大氣、水體和土壤污染事件頻發,生態和環境約束加強。需求側增長潛力明顯下降,汽車和房地產需求增速下降,傳統工業品消費增速走緩。受供需兩方面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速自2012年以來持續下降。在此階段,管理好中長期增長預期顯得格外重要。處理得好,能充分發揮增長潛力,實現中高速增長﹔處理不好,則可能引起悲觀預期自我實現,導致經濟失速。

  國內外經濟互動性前所未有地增強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商品出口國、主要投資目的國和資金輸出國。中國經濟波動對全球貿易和投資會產生顯著影響,政策溢出效應明顯。2015年中旬,中國資本市場的大幅波動迅速影響到全球大宗商品現貨和期貨價格,進而又影響到國內PPI,對企業庫存和投資行為帶來反饋。內外互動、相互激發,成為國內經濟運行和宏觀調控的新特點。如果不能更好地把握和引導市場預期,一方面會對國際經濟運行帶來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可能會在國內外投機者的攻擊下造成相關部門的損失,此類情況在2015年某些金融機構對中國股指期貨的投機中已有所顯現。

  管理預期的金融市場和工具快速發展

  隨著市場化程度提高,經濟主體利用金融工具分散和對沖風險、降低經營中不確定性的需求進一步增強,商品市場中期貨交易的品種和合約種類不斷增加。同時,外匯期貨交易和股指期貨交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金融工具的發展使以往經濟系統中難以精確度量的預期逐漸顯性化、數量化和市場化,同時也將實體經濟運行與市場預期更加緊密地綁在一起。宏觀經濟主管部門對預期的引導和調整,將以更加明確的形式傳遞到商品和金融期貨等市場上,並進一步影響到企業和居民的經濟決策。

  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預期管理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穩步推進,相關政策措施出台頻繁。與成熟經濟體不同,面對繁重的改革任務和規定的時間要求,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出台政策前由於溝通時間有限,往往會導致企業和居民預期出現波動,從而對經濟發展和政府公信力帶來不利影響。比如個別地方政府因為出台了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引發一定的社會問題和交易雙方的經濟糾紛。未來需要推出的改革措施仍然較多,對於涉及面大、群眾比較關注的政策措施,應該加大宣傳和溝通力度,提前引導預期。

  此外,隨著國際化水平提高,國外宏觀經濟政策對國內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特別是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后,全球資本流動可能帶來潛在風險,我國宏觀調控預期管理需要更加關注國外的情況。

  我國宏觀經濟預期管理的現狀和主要問題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始終在摸索如何在人口眾多、基礎薄弱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市場經濟。經濟實踐對理論和政策不斷提出新要求,“預期管理”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2008年9月,時任總理溫家寶在和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座談時說:“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2009年,“穩定預期”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管理通脹預期”﹔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正確引導市場預期”。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201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加強調了預期管理的重要性。然而,我國預期管理在理論、制度和實踐層面都存在不足。

  預期管理研究落后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

  預期管理理論雖然在發達國家較為成熟,但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其自身特點,適應中國國情的預期管理理論仍不成熟,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經濟發展目標多元化,使我國預期管理與發達市場國家存在差異。現代經濟學的預期理論,既有一般性的指導意義,也有很強的區域性和歷史性。作為處於轉型期的發展中經濟體,我國在保証經濟穩定運行的同時,還需要通過結構性政策,為經濟發展創造局部的競爭優勢,進而引導經濟全面發展。這就遠遠超越發達經濟體充分就業、物價穩定、財政可持續的一般性宏觀管理目標及預期管理要求。

  經濟內在結構快速變化,使建立預期管理理論的難度加大。針對凱恩斯主義政府干預思想,盧卡斯認為基於歷史數據的經濟預測受制於結構變化,不可能真正揭示經濟增長趨勢,政府主導的調控和預期管理也因此沒有意義。“盧卡斯批判”雖有一定局限性,但也揭示了預期管理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在城鄉結構、產業結構、內外需結構快速變化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建立成熟預期管理的理論難度較大。

  部分經濟主體行為仍未充分市場化,使得相關理論在中國適用性受限。我國國有經濟佔比較大,其經濟行為與完善市場經濟體系中的企業行為有一定差異。特別是,國有金融系統的激勵約束機制可能帶來部分資金配置方向扭曲、效率下降,造成經濟體系對價格信號反應失真。比如,美國金融危機后大量的企業破產,而我國經濟增長放緩后,仍有大量僵尸企業難以順利退出。此外,地方政府對經濟發展的介入程度較高,對企業市場化決策也存在干擾。我國需要建立起適合自身市場經濟特點的預期管理理論。

  經濟主管部門職能結構與發達經濟體存在差異。作為適應我國發展階段的宏觀管理體系,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對經濟發展都肩負著責任。同時,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對於經濟管理工作也擁有重要的影響力。比如,每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會為來年經濟工作定下總基調。政治架構和政府組織的差異使得我國在預期管理方面需要形成自身的特色,國外已有的理論經驗難以直接適用。

  預期管理制度體系仍有待完善

  經濟總體目標和政策安排的信息發布較為規范。每年年底,中央都會召開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來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以及政策安排﹔來年春季,《政府工作報告》會詳細回顧過去一年的經濟運行及政策實施效果,並對當年經濟運行和政策實施提出安排。這兩個渠道是對經濟增長和政策實施的年度權威性發布。然而,在經濟運行波動頻繁的時期,在中央和國務院層面缺少及時引導預期的制度化發布渠道。

  經濟主管部門信息發布內容和規范程度不一。央行有較為規范的信息發布程序,但內容仍不夠豐富,引導市場預期的作用有待加強。財政部和發改委對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規劃有較為詳細的信息披露。轉型期經濟波動較大,政策出台較為頻繁,經濟主管部門需要有更加頻繁的信息發布機制以回應經濟運行和改革中的熱點。從2016年開始,國家統計局將通過記者招待會發布數據的頻率提高到了月度。這對及時與市場進行有效溝通具有積極作用。然而,一些重大的進度數據,如服務業的月度運行情況仍未發布。

  與市場溝通協調不足,服務意識仍需進一步加強。一些部門與市場溝通意識不強,出台相關政策時缺乏透明度,習慣於“半夜雞叫”,既損害政府公信力也影響到市場預期。有的部門披露數據或者出台政策之后,相關解讀未能及時跟進,而市場上的解讀又千差萬別,最終導致預期混亂。

  此外,由於協調不足,宏觀經濟管理部門間存在發布信息數據不一致的情況。特別是,部委直屬研究機構參與解讀本部門相關政策,有時也增加了市場理解、分辯政府信息的難度。

  預期管理的金融和市場工具仍有限

  我國市場經濟建設仍不完善,一些重要的預期管理工具仍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國債收益率曲線仍不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既是不同期限資金市場價格的重要反映,也是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變量。由於國債發行規模小、期限結構單一、交易所市場與銀行間市場分割等原因,導致我國國債收益曲線還不完善,引導不同期限資金利率的功能發揮不足。

  金融和商品期貨市場仍不夠發達,遠期價格發現功能不足。預期管理需要市場主體和政策部門能夠相對精確地評估未來的經濟信號。遠期價格的基礎市場不完善,既無法充分評估市場預期也不能積極對其實施有效干預。

  評級機構和金融衍生品市場不發達,精確判定和識別風險能力有限。發達市場的評級機構會對政府和企業的風險狀況進行全面評估。雖然這些機構也存在一定誤導性,但總體上仍能提供數量化的顯性指標。同時,信用違約掉期合約等金融衍生品的價格也對貸款人信用以及市場對其信心起到了參考作用。上述這些指標都可為預期管理提供基礎性數據。但由於我國評級機構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相對薄弱,尚待完善,仍會影響到市場主體對風險的有效識別。

  對加強和完善市場預期管理的建議

  我國市場經濟建設仍在進一步推進,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厘清部門預期管理職能、建立完善制度、加強市場溝通、增加決策過程透明度,是各國普遍遵守的原則。加強和完善預期管理,需立足國情吸收國際先進經驗,重點應推進以下工作。

  構建宏觀調控預期管理的制度化體系

  形成制度化的預期管理體系,明確不同領域預期管理的主體和市場溝通主渠道。可由國務院作為宏觀調控預期管理的總渠道,並設立政府經濟事務發言人。在美國,政府經濟事務發言人是財政部長。我國可根據國情指定合適人選,就重大的熱點難點問題與國內外市場進行溝通。以央行作為發布經濟增長預期和貨幣政策信息的主渠道。同時,財政部、發改委等機構需在本領域內構建信息發布和政策解讀的穩定機制和渠道。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信息和政策發布制度本身,也會成為預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美聯儲也會變更慣例,提前發布相關信息和政策,但這僅在極少數危機情況下才會實施。其根本性的考慮在於:如果出現類似情況,市場將期待美聯儲再次打破慣例,或者試圖以打破慣例的程度預判經濟危機的程度。我國應該建立預期管理的慣例和制度,擴大對市場發布的信息量。

  加強與市場的溝通與協調

  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政策制定透明度較高。以美國為例,美聯儲在前一年就會公布下一年議息會議時間表,每次議息會議后還會公布紀要,這對人們判斷貨幣政策有很強的指引性。在制度性安排之外,美聯儲主席還會就相關問題單獨約記者進行溝通,以獲得更廣泛和直接的傳播。我國受計劃經濟傳統思維等因素影響,政府部門與市場溝通不足,從而影響到政策實施效力。提高政策制定透明度,要建立起雙向信息傳遞渠道,使市場信息及時傳遞到決策層和預期管理的主體。

  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各種預期管理和引導工具

  提升景氣指數、信心指數等指標對預期管理的支撐能力。加快評級市場的建設與規范,穩步推進金融衍生品市場建設。充分挖掘金融市場的信息,比如國債收益率曲線、各種商品期貨、金融資產及金融衍生品價格或指數,跟蹤好市場的預期變化,及時做好政策的調整和市場溝通工作。加強對國外相關預期管理指標的分析和研判,關注其與國內預期相互影響的機制,提升宏觀調控預調、微調的有效性。更多地通過影響市場指標傳遞政府調控意圖,逐步形成預期引導的慣例和機制。

  加強宏觀調控預期管理理論的研究

  預期管理理論仍在發展中,操作實踐在各國也有所不同。比如,不同國家對於是實行更加關注預期的貨幣政策固定目標制,還是給央行留出一定的自主權,就有不同的選擇。作為轉型經濟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自身特點鮮明,直接借用發達國家的理論難以解釋實際中的情況。需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加強宏觀調控理論研究,在實踐中形成符合中國具體國情的預期管理理論框架。 另一方面,預期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引導市場,前提是經濟主管部門能夠客觀地把握經濟形勢。美聯儲有龐大的經濟學家群體,這也是其把握全球經濟動態合理引導預期的先決條件。我國相關調控部門雖然也有一定的研究力量,但是與中國經濟體量以及面臨的經濟調控任務相比,仍顯不足。

  【本文作者分別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助理研究員】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國家治理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