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紅旗文稿》

黨史國史研究中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三個關鍵抓手

宋月紅

2017年03月24日08:10    來源:《紅旗文稿》2017/6

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復雜形勢、嚴峻挑戰和多重考驗,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大力批駁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肅清這一思潮對人們的歷史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嚴重危害。黨史國史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思想基礎、以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為基本內涵,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源泉。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則在歷史問題上大做文章,特別是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打扮成“一連串”錯誤的集合,大做“翻案”文章,把已經顛倒過來的歷史再重新顛倒過去,詆毀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嚴重擾亂人們的歷史認知和思想認識。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必須捍衛黨史國史的主題與主線、主流與本質,以正確的輿論和理論引領社會思潮,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關鍵在於加強黨史國史理論研究和建設

“虛無”歷史之所以形成一種所謂“主義”和思潮,是因為其具有一套以唯心史觀為指導、建立在“虛無”歷史基礎之上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具有掩蓋和否定歷史規律、顛倒是非曲直、擾亂人們思想和價值觀的政治圖謀,而且最為集中地表現在否定黨史國史的規律性和必然性,歪曲黨史國史的主題與主線、主流與本質。因此,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必須把它作為一種錯誤的理論形態和社會政治思潮給予高度重視和警惕,進行理論的批判。

然而,當前歷史研究特別是黨史國史研究,存在兩大嚴重偏差或缺陷,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上顯得能力不足,在引導社會輿論上影響力不強。一是在理論研究的來源與基礎上,偏重專門史、專題史研究甚或“碎片化”研究,通史性研究則嚴重薄弱。“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但不通歷史,則難為其理,也就不能夠深刻揭示歷史發展的大道和大勢。

二是在理論建設上,重學科理論與方法研究,輕歷史理論研究和建設。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是相互聯系的,但彼此在歷史認識中的地位與作用是有差別的,歷史理論是關於歷史的本體論,是揭示歷史是什麼、歷史向何處去和歷史昭示什麼的規律性認識﹔史學理論則是立足歷史,如何對待和把握歷史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手段的認識。應該說,歷史理論是史學理論的認識基礎,史學理論是歷史理論的認識工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但史學理論是服從和服務於歷史理論的,這是歷史研究中理論研究和建設的辯証法。因此,無論是推動歷史研究特別是黨史國史研究,還是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都需要把歷史理論特別是黨史國史理論研究和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地位。

歷史理論研究是研究歷史發展的方向、道路的,是總結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的,是探索歷史發展規律的。加強黨史國史理論研究和建設,有利於黨史國史研究更有力地服務於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鞏固和增強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有利於黨史國史研究創新發展,更加有效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潮,使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們的黨史國史理論體系面前歸於破產。

當前,加強歷史理論特別是黨史國史理論研究和建設,要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我國歷史、中華民族歷史、黨史國史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並豐富和發展唯物史觀,彰顯唯物史觀的科學性和生命力。把黨的思想理論成果與歷史研究相結合,也即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和基本要求與歷史理論相結合,促進黨史國史研究的政治性與科學性的高度統一。把歷史理論特別是黨史國史理論研究放在歷史研究中的優先戰略地位,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推動下,加強歷史通史性研究和宏觀敘事研究,著力於揭示黨史國史的主題與主線、主流與本質,揭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先進性和規律性。全面深化和拓展黨史國史研究,立足黨史國史發展中的基本問題,不斷加強國史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增強為國家寫史、為人民立傳的理論與方法論基礎。運用科學的黨史國史理論,促進歷史教育和黨史國史教育,進一步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深入推進黨的領導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因此,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兩條道路之間的尖銳斗爭,始終而且最為集中地體現在堅持黨的領導問題上。堅持黨的領導,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然而,長期以來,詆毀、否定黨的領導的聲音卻一直沒有消停過,一有時機就興風作浪,企圖擾亂人們的思想、誤導社會輿論、動搖黨執政的思想基礎。

當前,堅持黨的領導,需要高度警惕以所謂對“領導”進行釋義來消解和否定黨的領導的錯誤聲音。所謂對“領導”進行釋義,標榜對“領導”的本義作所謂“正本清源的解釋”,實質在於消解和否定黨的領導的科學內涵。

誤導之一,認為領導的本質是“影響”。這種觀點認為領導不具有強制性,領導不是上級命令和支配下級完成某項任務的過程。領導者和被領導者都是組織或群體中的成員。作為組織或群體中的成員,其地位是在組織或群體中形成的,因此,領導地位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影響力的動態變遷,被領導者可以成為領導者,領導者也可以成為被領導者。中國共產黨在實施領導的過程中,不能以命令和支配的行為,強制國家機關和社會公民服從黨的領導。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能否變成國家意志,黨組織向國家政權機關推薦的候選人能否成為法定的負責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在實踐中得以有效實施,主要取決於黨的影響力和影響作用發揮的效能。

誤導之二,領導過程中的權力與國家公共權力沒有必然的聯系。這種觀點認為,領導和被領導是在特定環境中通過權力實現的,但這種權力既可以是組織或群體中的內部權力,也可以是國家的公共權力,至於何種性質的權力,一般視領導者在國家中的地位而有所不同。當組織(主要指政黨政治組織)在國家中居於執政地位時,領導者的領導過程主要是通過國家公共權力和組織內部權力的混合運用實現的。當組織在國家中處於非執政的在野地位時,領導者的領導過程隻能運用組織內部的權力予以實現。這種觀點還認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的過程中,應將主要的關注點落實在權威的提升上,而不是權力的過度或全面運用上。

上述這兩種對“領導”進行的釋義,顯然是以西方領導學為基礎,混合了中西領導學說,冠以中西或學界“共識”,把對“黨的領導”的認識引向庸俗化、“去核心化”和泛化,歪曲黨的領導中“領導”概念的歷史理論和學理基礎。對其必須予以高度警惕,同時深入發展黨的領導科學。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在於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科學總結歷史經驗,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確立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思想政治前提。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黨的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的科學揭示,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根本思想基礎和政治保証。四項基本原則是內在統一的,如果動搖了其中任何一項,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要深入推進黨的領導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一要根據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統一,深刻揭示堅持黨的領導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性,把堅持黨的領導融入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之中,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推進黨的領導規律的探索。二要堅持和發展黨的領導的科學內涵。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要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執政統一起來,從理論上充分闡明,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証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三要牢固樹立既要堅持黨的領導又要改善黨的領導的思想,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中不斷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豐富和發展黨的執政理論。從理論上充分闡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從根本上都來源於人民,離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的本領。

三、牢牢掌握對黨史國史的敘述權、闡釋權和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學習歷史知識,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對黨史國史的研究、宣傳、教育是我們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旗幟鮮明地揭示和宣傳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揭示和宣傳黨在長期奮斗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黨史國史是黨、國家、人民和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黨史國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是探索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是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統一、不斷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歷史。反對黨史國史問題上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站在黨、國家、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立場上,牢牢掌握對黨史國史的敘述權、闡釋權和話語權,不斷提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建設和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黨史國史編修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黨史國史編修是黨治國理政的“軟實力”“軟戰略”,又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和國家歷史文化傳承工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是蘊涵於國史發展之中的,探索這些規律,不僅需要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而且需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理論創新發展。

歷史、現實與未來是聯系在一起的。黨史國史問題既是歷史問題,又是對現實與未來直接產生重大影響的思想理論問題。大力推進黨史國史編修,加強黨史國史高端智庫與對策研究,有利於在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科學揭示黨史國史的主題與主線、主流與本質,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深刻反映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面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對黨史國史的嚴重歪曲和否定,必須以國家的意志、政府的力量和社會的參與,大力推進黨史國史編修事業,同時及時對黨史國史中的歷史虛無主義予以批駁,切實把黨史國史作為黨、國家、人民和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自覺維護好、運用好和傳承好,並以正確歷史觀為指導,通過黨史國史編修,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深刻揭示黨史國史發展規律,從黨史國史中汲取我們黨治國理政的豐富智慧和強大精神動力。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