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紅
2017年02月17日08:05 來源:解放軍報
在今年新年賀詞中,習主席飽含激情地指出:“上下同欲者勝。隻要我們13億多人民和衷共濟,隻要我們黨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這對於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既是一種號召,也是殷切期望,隻有“上下同欲”“和衷共濟”,奮發圖強,我們才能做成想要做的事情,圓我們期待圓的夢想。
“上下同欲者勝”,是一句治軍謀戰格言,出自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謀攻篇》。孫武認為,領兵打仗有五點可以謀得勝算,其中之一就是部隊能做到“上下同欲”。這一觀點千百年來得到無數政治家、軍事家的認同。曹操讀《孫子》注曰:“君臣同欲。”張預注曰:“百將一心,三軍同力。”蔡鍔將軍說:“軍隊為之用,全恃萬眾一心。”實踐也一再証明如此,從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兵家決戰的結局,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無不都是上下同欲、和衷共濟、百折不撓、英勇奮戰的結果。
但同時也必須懂得,上下同欲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喊口號就能喊來的,它有著必要的前提條件。這個前提條件按照孫子的說法,主要有二,一是“主孰有道”,也就是作為領導者要以正義為先、仁義為要、愛民為本、為政清廉、公而忘私,堅持以身作則,才能做到上有所呼,下有所應,萬眾一心向著既定的目標奮進。相反,如果權力者無視正義、侵害百姓、以權謀私、中飽私囊,官民關系緊張、上下矛盾重重,那是不可能做到上下同欲的。這也就是孟子所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是“與眾相得”,主要指作為上級領導者,要能夠與普通群眾打成一片,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群眾吃什麼自己就吃什麼,群眾穿什麼自己就穿什麼,上下之間、官兵之間利益高度一致、關系十分融洽,像戰國時期名將吳起那樣,其為將,與士兵同衣共食,臥不設席,行不騎馬,親負糧草﹔士兵戰傷瘡口長膿,願親口為之吸膿水。有這樣的領導者,方可言上下同欲、勇往直前。
今天,當我們學習領會習主席引用的這句話的時候,必須把這些重要前提理解清楚、謹記心間,這樣才能知曉如何贏得兵心、如何凝聚力量、如何實現上下同欲。在個別地區和單位人心不齊、力量難聚、號召乏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領導干部公平公正、廉潔自律、關愛群眾、同甘共苦做得不夠好,有的人甚至當面說一套、背后做一套,倡導別人不要做違法違紀的事,自己卻做得不亦樂乎。這樣的領導者怎麼可能保証上下同欲呢?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把廣大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利益實現置於至高無上的位置,在艱難困苦中總是以身作則、奮勇在前。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和品格,才使得勝利有了保証。今天這一要求依然沒有過時,要做到上下同欲、和衷共濟,就必須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正如習主席所指出的,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作為部隊來說,領導干部必須樹牢“基層第一、士兵至上”意識,隻有秉公用權、克己奉公,充分尊重官兵主體地位,關心他們的疾苦,為他們排憂解難,才能真正贏得兵心,凝聚力量,推動強軍興軍不斷向前發展,在未來戰爭中做到戰之必勝。
(作者單位:武警北京市總隊第13支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