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士心熱評

“懺悔錄”公開,如何用好這部反面教材

士心

2017年01月09日08: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月8日閉幕的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有許多看點,其中之一是會議提出:深刻剖析典型案件,懺悔錄能公開的都要公開,充分發揮反面教材作用。

讓落馬貪官寫“懺悔錄”,是紀檢監察部門體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的重要舉措。通過對照黨章,重溫入黨誓詞,喚醒“初心”,進而寫出懺悔錄,不少被審查對象會從最初的抗拒,到深切懺悔自己的違紀違法行為,不僅利於案件調查,也利於對落馬者的精神救贖。古語有雲,“人窮反本,故言善”。這些痛心疾首、觸及靈魂的懺悔錄,不僅對涉案者是自我救贖,對其他為官者也是一劑警示良藥。然而以前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很難看到懺悔錄全文,往往隻在案件報道時有隻言片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頻頻加碼,大批“老虎”“蒼蠅”落馬,另一方面,更加重視典型違紀違法案件的“活教材”作用,案件通報更加注重細節和公開透明,力圖通過剖析案情尤其是涉案者的心靈懺悔,給黨員干部以深刻警醒。早在2015年1月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公報中,就提出要深入剖析十八大以來查處的典型案例,用好用活反面教材,發揮警示、震懾和教育作用。中央紀委匯編了十八大以來被查處嚴重違紀違法中管干部的懺悔錄,一些省區市和中央部委也匯編了違紀違法領導干部的懺悔錄,作為干部警示教育教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還專門推出相關欄目,讓部分落馬貪官亮相懺悔,受到廣泛關注。這一次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提出,“懺悔錄能公開的都要公開”,又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

落馬貪官的懺悔,對黨員干部有警示意義。盡可能公開的懺悔錄,更是難得的警示教材。從以往披露出來的較為詳盡的懺悔錄來看,懺悔內容大多包括“情景再現”“心路歷程”“原因剖析”“對策建議”等,其作為反面教材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給黨員干部以及時的提醒與警示。許多落馬貪官,並非一起步就貪佔,往往是從量變到質變。從他們開始墮落的“拐點”和嬗變曲線,還有始堅持后退卻、交佞友難脫身、想回歸已無力等心理變化過程,可以及時提醒其他黨員干部,哪裡有陷阱,哪裡是懸崖,思考自己的“軟肋”和錯誤苗頭,繞過陷阱或迷途知返,避免心存僥幸,重蹈覆轍,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是利於發現制度上的缺陷與不足。從建黨至今,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黨的制度建設大大加強,以黨章為核心,形成了一系列的黨內制度與規矩。然而在實踐中,有些制度比較管用,有些制度由於缺乏剛性,或系統配套的具體措施不夠,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尤其是遇到一些不講規矩的“一把手”,或某一地區、部門或單位的政治生態惡化時,制度上的缺陷與不足更加明顯,這在許多落馬貪官的懺悔錄中都有反映。比如開會討論、層層審批,制度雖有,卻形同虛設。懺悔錄公開后,這些案件中的細節,就能引起人們的深思,從而在制度制訂與完善過程中,就會更有針對性,更加注重實用管用。包括能夠及時發現監督中的漏洞和短板,使監督更有實效。

三是有利於總結歸納腐敗現象共性特征。落馬貪官由於崗位與個人性格不同,個體表現有很大差異。但是如果具備足夠多“樣本”,從中也能歸納出一定規律,呈現出共同的“特征”,並非無端倪可尋。如果能夠將這些特征總結出來,比如有的在作風上表現過於強勢,“老大”意識很強,在決策上喜好“一言堂”,聽不得不同意見,甚至一言不合就出口傷人﹔有的“愛撬事”,身邊多“大款”,有許多頗為費錢的“喜好”等等,黨組織和黨員群眾就更易提高警惕,加大提醒與監督力度,早一些敲響警鐘,防止個別人在貪腐之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懺悔錄能公開的都要公開,只是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有了“活教材”還要學會使用,切忌隻關注“好看”的情節,隻看熱鬧不看門道,甚至從中學習“官場關系學”和非常規“升遷之道”,琢磨怎樣作案不被發現等等,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各級黨組織也有必要加強解讀和引導,讓這些反面教材能真正起到加強警示、完善制度、促進監督等作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士心熱評”專欄: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士心熱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