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專題報道>>“全國基層改革創新案例”征集活動

山東費縣:脫貧攻堅“五個覆蓋” 小康路上“一個不少”

中共費縣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程守田

2016年12月30日15: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介紹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事關黨和國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的大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提出了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新思維、新理念、新戰略,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全國各地考察調研扶貧工作,提出了“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工作要求。總書記到臨沂調研時,殷切囑咐要緊緊拉住老區人民的手,決不能讓老區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掉隊﹔省委、省政府將脫貧攻堅當作“一號工程”來抓,明確提出到2018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市委、市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新時期的“孟良崮戰役”來打,決心“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力爭在脫貧攻堅中“走在前列、帶個好頭”﹔費縣是全省30個經濟欠發達縣和34個扶貧開發重點縣區之一,現有重點貧困村49個,貧困人口3.3萬戶6.3萬人。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到2017年基本完成脫貧任務,第三年鞏固提升,確保2018年摘掉省扶貧重點縣“帽子”,6.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二、主要做法

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提出了“五個全覆蓋、五個一個不少”脫貧攻堅思路,努力實現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一)重點貧困村產業扶貧項目全覆蓋,整村脫貧一個不少。在49個重點貧困村,逐村成立幫扶領導小組,逐一摸清底子基礎,每村安排50—10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突出產業扶貧主線,因地制宜、整村推進,明確種植養殖、光伏、生態旅游、電商四個主要方向,每村確定一個主導產業,做到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26個村重點發展種植養殖業。發揮南部山區鄉鎮的林果種植基礎優勢,著力在建基地、創品牌、暢銷路上做文章。許家崖水庫9個庫區村打造了1200畝富硒葡萄、1500畝紅丹脆棗、3300畝優質蘋果種植基地﹔石井鎮7個村、梁邱鎮10個村重點發展油牡丹、中藥材、茶葉、食用菌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20個村重點發展生態旅游業。立足生態資源優勢,打響“世界長壽之鄉”金字招牌,利用省財政一事一議和旅游扶貧政策,引進龍頭企業參與,在北部山區鄉鎮和許家崖庫區重點發展全域生態游,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實施了東方集團投資20億元的大田庄全域生態游和投資20億元的許家崖“后鄉土”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項目,帶動發展農家樂、精品採摘園、家庭農場等小微旅游項目480余家,帶動旅游直接從業人員8000人、間接從業人員3萬人。3個村重點發展光伏產業。把荒山、灘涂這一資源劣勢變為產業優勢,引進建設了投資11億元的石井鎮熠峰光伏發電項目,總佔地面積2800畝,目前一期47兆瓦已經並網發電,二期20兆瓦即將並網發電,可帶動1600余名貧困戶脫貧,村集體每年增收25萬元。另外,縣政府成立益民光伏發電有限公司,申請上級光伏扶貧指標25.59兆瓦,投資2億元,可帶動7000人通過發展光伏脫貧。全部重點村實現電商產業全覆蓋。把電商作為產業扶貧的助推器,引進源網、齊尚、思埠、紅袖添香等電商10余家,設立電商服務點160個,實現重點貧困村全覆蓋,帶動6000名貧困戶脫貧,形成了“上行促銷售、下行帶就業、綜合促增收”的電商扶貧格局。

(二)依靠產業項目脫貧戶納入產業化合作經營體系全覆蓋,產業脫貧一個不少。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作用,把有勞動能力、從事種養殖產業的貧困戶全部納入產業化合作經營鏈條,依靠合作化經營、產業鏈帶動,解決貧困戶單打獨斗的問題,建立起貧困戶脫貧長效機制,實現穩定脫貧。堅持扶貧園區帶動。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貧困戶經營”的模式,規劃建設潤寶、龍盛等扶貧產業園,解決周邊村貧困戶脫貧。政府通過土地流轉、小額扶貧信貸、財政專項補助等方式對企業予以扶持﹔企業出資進行園區建設,並承擔所有生產經營性投入﹔貧困戶負責生產管理,盈利與企業按比例分成。堅持龍頭企業帶動。發動農業龍頭企業主動承擔扶貧責任,通過建設種植基地、開辦扶貧車間等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如山東豆黃金食品有限公司建設了優質大豆生產基地1.3萬畝,通過提供就業崗位、設立公益特崗等方式,帶動周邊167人脫貧。堅持專業合作社帶動。發揮專業合作社技術、市場、流通等優勢,鼓勵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並普遍實行了“送項目、送良種、送技術、送銷售、送資金”的“五送”服務,保障貧困戶發展無風險、收入有保障。

(三)易地扶貧搬遷村搬遷戶兩年內搬遷安置全覆蓋,搬遷脫貧一個不少。全縣有6個鄉鎮16個村2944戶9295人(其中貧困戶1389戶3459人)需要實施易地搬遷扶貧,佔全省總任務的1/5、全市總任務的60%。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思路,探索實行新型居住社區、就業安置園區和高效農業示范區“三區同建”,高標准打造崔家溝易地扶貧搬遷示范工程。政策引導、設施先行,確保“搬得出”。堅持“先安置、后拆遷”的原則,整合利用土地增減挂鉤、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等專項資金,投資1億元在鄉鎮駐地建設濱河社區做為項目安置社區,實現了260戶貧困戶零負擔搬遷,270戶隨遷戶最大優惠入住。完善配套、保障就業,確保“穩得住”。在社區周邊大力培植服裝紡織、商貿物流、板材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建設了木業產業園、服裝產業園和居家靈活就業中心“兩園一中心”,通過開展就業培訓和安置,幫助不同年齡段的群眾實現充分就業。綜合治理、產業開發,確保“能致富”。對項目村搬遷后的1萬余畝土地實施整體產業開發,投資1.9億元用於道路、水利和土地整治等基礎設施配套。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模式,優先保障原村群眾開辦家庭農場等項目,剩余土地招引客商投資。貧困戶既能獲得土地流轉收入,又能參加創業或獲得工資性收入,實現脫貧。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其他村搬遷工作,明年年底前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四)依靠就業安置脫貧戶培訓就業全覆蓋,就業脫貧一個不少。對不願發展產業項目、有就業願望的貧困人口,建立了貧困人口就業安置數據信息庫,實行全員登記認定、全員免費培訓、全員就業安置、全員跟蹤管理,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整合資源抓培訓,實現“願培盡培”。整合人社、教育等多個部門培訓資源,搭建縣、鄉、村三級培訓平台,採取培訓機構列單、貧困戶選單、政府買單的方式,對貧困家庭勞動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累計舉辦就業創業培訓班40期,培訓1800余人次。多措並舉抓就業,實現“能業則業”。強化貧困村、勞務中介機構、用工企業、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四方協作,定向培訓、定向輸出、定崗接收,今年以來累計轉移農村貧困人員686人。鼓勵企業利用村集體閑置土地、房屋等創辦扶貧車間,開展農產品加工、來料加工等投資少、見效快、受益廣的項目,今年已發動72家企業建設扶貧車間,提供就業崗位3600個,吸納貧困人口1103人。動態跟蹤抓監管,實現“宜轉即轉”。對依靠就業安置脫貧的貧困戶實行長期動態跟蹤管理。對經培訓上崗,工作一段時間后不適應崗位離職的,組織二次培訓、轉崗,確保每一名貧困人口都能實現持續就業、穩定脫貧。

(五)特困群眾、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政策兜底全覆蓋,兜底脫貧一個不少。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多方爭取政策,統籌各類資源,構建幫扶機制,確保特困群眾、無勞動能力貧困戶脫貧有保障。搞好生活保障。創新實行孝善養老模式,設立2000萬元的家庭養老孝心基金,對70歲以上老人分年齡段每月分別給予20、30、50元補助,加上子女每月100元贍養金和100元養老保險金,保証每名老人每月收入不低於220元,解決了6.96萬名70歲以上老人基本生活問題。搞好教育保障。對建檔立卡的3424名農村家庭困難學生,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實行資助全覆蓋,確保每個貧困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學,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搞好醫療保障。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實行醫療費用縣鄉財政兜底補助。對因災、重病導致等錢救命、沒有救助就無法生存的特殊困難群眾,由縣慈善總會給予托底式救助。近兩年縣慈善總會累計籌集救助資金5600萬元,每年用於特困救助的資金達到1000萬元以上,平均每人發放救助金7.5萬元,最高的達到33萬元。

三、工作成效

(一)扶貧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通過實施“五個全覆蓋”脫貧攻堅思路,中央、省市扶貧政策、項目、資金實現精准滴灌到村到戶到人。截至目前,總投資5285萬元的2016年度財政專項扶貧項目全部建成達效,發放小額扶貧信貸1.85億元,整合資金6.9億元用於脫貧攻堅,完成1441戶4760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打造了崔家溝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東方潤寶高效農業扶貧產業園等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先進典型,“一村多業、一戶多策、一人多崗”的精准幫扶格局初步形成。今年以來,全國產業精准扶貧現場觀摩會、全省脫貧攻堅現場會、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推進會、全市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均到費縣進行觀摩檢查,累計接待各級考察學習團57個1857人。

(二)扶貧模式特色鮮明、可學可推。在精准扶貧工作中,通過探索實踐,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脫貧攻堅模式。村社共建模式。由村集體注冊成立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擔任合作社理事長,省市縣挂職第一書記擔任監事長。由村干部擔任致富領頭人,既打消了村民顧慮,又增強了帶領全村群眾產業致富的本領﹔“三區同建”模式。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探索新型居住社區、就業安置園區和高效農業示范區“三區同建”模式,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就業車間模式。通過向企業推介、組織村企聯誼活動等措施,建設集中加工、技術培訓、居家加工、虛擬崗位等功能於一體扶貧車間,推動村企聯合、共同扶貧。

(三)扶貧受益鏈接有序、動態管理。建立健全了貧困戶受益鏈接多項機制,實現扶貧資金、項目、政策與貧困群眾並軌對接。企業、經營主體採取訂單合同、保底收購、股份分紅等方式,與農戶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分配激勵約束有保障﹔將貧困戶收益通過具體協議合同,以法律化形式固定下來,貧困戶受益有保障﹔貧困戶脫貧后,資產收益權及時收回,滾動用於其他貧困戶,防止了“一頂帽子戴到底”,項目收益滾動使用有保障。

四、相關啟示

(一)脫貧攻堅是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謀劃、整體推進。脫貧攻堅涉及各行各業,覆蓋各類群體,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費縣堅持高處著眼、精准定位,統籌把握好各級政策、各類資金、各方力量、各種關系,將扶貧與基層組織建設、區域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扶志緊密結合,破解了班子弱、底子薄、配套差、等靠要發展瓶頸,統籌成立縣鄉村三級組織領導體系,編制縣鄉及行業部門脫貧方案,實現整體推進。

(二)脫貧攻堅是第一民生工程,必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脫貧攻堅的進程是改善民生的進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精准扶貧貴在精准、難在精准、成在精准。費縣堅持深入一線摸清底子、因地制宜謀劃路子,靶向治療列出方子,對症下藥拔掉窮根的工作思路,對全縣扶貧任務進行分解細化,按五種類型分類施策,設立五條專項工作線、五個專職辦公室,建立五個信息數據庫,以線帶面、精准推進。

(三)脫貧攻堅是重大政治任務,必須聚焦聚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事關社會穩定、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社會各級重視之高、關注之大前所未有,費縣堅持政府各級齊發力、社會各界齊上陣。機關層面,安排縣級領導干部包鎮,省、市、縣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包村,機關干部包戶﹔社會層面,號召強企幫鎮、鼓勵電商幫村、招募志願家庭幫戶。並積極開展專項督查、紀檢巡查,定期考核制度,全力以赴拔窮根,決戰決勝摘窮帽。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