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穹
2016年12月23日08:42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自成立以來,積極履行職責,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展前沿問題研究,專家組成員對反壟斷理論和實踐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高層決策提供參考﹔二是提供咨詢意見,在反壟斷指南制定、反壟斷案件分析論証和公平競爭審查等重大政策制定實施過程中,向反壟斷執法機構提供專家意見﹔三是進行競爭宣傳倡導,通過舉辦論壇、召開座談會、撰寫文章、接受採訪等多種方式,專家組成員大力向社會進行競爭宣傳和倡導。這三方面工作圍繞的一個中心就是競爭政策問題。
競爭政策是為了保護和促進市場競爭而實施的經濟政策和法律,確保競爭機制在市場中發揮作用,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競爭政策反映了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體現了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有效約束政府行為對經濟的不當干預,通過維護市場競爭促進創新,激發市場活力,保持經濟健康發展。從世界范圍看,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普遍選擇有效實施競爭政策,除積極開展反壟斷執法外,更重要的是約束政府政策以及政府投資、採購、援助、補貼、管制等一系列具體行政行為,通過競爭倡導、競爭關注和競爭審查等方式,保障公平競爭,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我國轉型經濟的特殊背景,使研究和推進競爭政策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我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強調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在頂層設計中,需要把競爭政策作為優先考慮的因素,大力推進實施競爭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政府不斷向市場讓渡權力,使市場在經濟發展中不斷發揮更大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如何協調發力的准確表述。當前,我國正處在向成熟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方面的作用至為關鍵。在我國現階段,影響市場作用發揮的因素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市場本身的缺陷,導致市場上存在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二是政府對市場的不當干預,人為破壞了市場的有效競爭機制,這些行為妨礙了我國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政府用好有形之手予以預防和制止。競爭政策在我國雖然是一個新名詞,但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背后的推動力量。分析我國經濟發展的歷程,引入競爭無疑具有決定性意義,使市場得以形成、壯大和繁榮。因此,我們雖然沒有用競爭政策這樣的概念來解釋和概括我國經濟發展的歷程,但客觀上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已經伴隨著競爭政策的推進和實施。我國《反壟斷法》的出台使競爭政策成為一個法律概念,幾年來,我國推進和實施競爭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明確了逐步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逐步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指明了競爭政策在我國經濟政策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將成為整體經濟政策的基礎和導向,其他經濟政策要與競爭政策相協調,政府直接干預經濟的各項經濟政策將逐步弱化,並接受競爭政策的審視。確立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的過程是漸進的,方向是明確的。
二是推動出台公平競爭審查制度。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提出了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明確了審查對象、審查方式、審查標准等,旨在從源頭上預防政府權力對市場競爭的不當干預。這是推進競爭政策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文件,向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邁出了關鍵一步。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政府各項經濟政策由各行其道,而統一到維護和不影響市場競爭的基本框架下,有效維護市場競爭機制。
三是推出了加強產權保護,倡導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2016年8月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了《關於完善產權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堅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形壁壘,保持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共同履行社會責任。
四是有力開展反壟斷執法。《反壟斷法》實施以來,三家反壟斷執法機構積極、穩妥、有效地開展執法活動,先后調查處理了一批具有廣泛國內國際影響的反壟斷案件,有效預防和制止了壟斷行為,逐步樹立了執法權威。同時,在執法過程中注重不斷完善執法規則和執法程序,不斷提升執法的質量和水平,逐步實現執法的規范化、常態化和精細化,通過有力的執法,有效推進了競爭政策的實施。
五是持續開展競爭政策宣傳。我國傳統上缺乏良好的競爭文化,舊有的觀念根深蒂固,思維定式、行為慣性、路徑依賴大量存在,因此,推進實施競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觀念問題。通過幾年來的反壟斷執法和競爭宣傳,公平競爭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競爭政策成為一個熱詞,進入了高層決策者的視野和社會大眾的內心,凝聚了對經濟發展核心力量的共識。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通過改革的方法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經濟結構,充分發揮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的作用,向市場提供有效供給,因此,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一脈相承,蘊含著對市場競爭機制的重視。在勞動力方面,鼓勵生二胎,解決人口紅利問題,鼓勵人口合理流動,一億農民進城當市民,加強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在土地方面,對土地制度進行改革,對農村土地依法流轉﹔在資本方面,推進金融市場的建立,鼓勵金融部門和類金融部門在履行承諾和金融流動性方面進行競爭﹔在創新方面,更是實行了一系列激勵政策,鼓勵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是經濟改革的主線。目前,我國經濟大而不強的問題突出,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發展動力不足,表現為經濟放緩、產能過剩、約束趨緊等現實經濟問題,根本原因在於創新和競爭不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由創新而提升競爭能力,進而通過競爭促進創新的良性循環,是我國經濟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創新,創新的土壤是市場,動力是競爭。我國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發展動力、轉變發展方式,關鍵是運用市場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充分發揮競爭政策的作用。
(作者系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召集人。)
相關專題 |
· 《行政管理改革》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