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書訊書評

延安就像吸鐵石——讀《紅色延安的故事》

石仲泉

2016年12月15日08:48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延 安 就 像 吸 鐵 石

《紅色延安的故事》系列叢書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了,包括“理想信念篇”“求真務實篇”“聯系群眾篇”“艱苦奮斗篇”“清正廉潔篇”5個分冊,以延安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工作、戰斗和生活為素材,收錄近200個小故事,約100萬字。叢書圖文並茂,詳細記述了真實的紅色歲月,生動展示了延安的時代風採,用史實和細節詮釋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展現了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

讀這套叢書時,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有四萬多青年知識分子不顧一切地要奔赴延安,延安為什麼能像巨大的吸鐵石吸引愛國進步人士?

書中有答案。這類故事我過去知道一些,但比較零碎。叢書中的《不到抗大誓不休》等數篇文章,列舉了許多故事,把這個情況講得比較清楚、系統、完整。

一是去延安的路途情況比較清楚了。大致以1938年上半年為界,此前國民黨沒有設卡,比較暢通,10多天就能走到。但到1938年下半年后,隨著國民黨對共產黨的立場和政策的改變,沿途設了重重關卡,千方百計阻攔,甚至關押殺害進步人士。這個情況我過去了解得就不詳細。

二是到延安的愛國進步青年人數比較清楚了。書中說,從1937年初到1941年1月皖南事變前,奔赴延安的愛國青年知識分子大約有4萬人左右(過去隻知道這個總數,不清楚具體情況),抗戰前后到延安學習和工作的華僑有600人左右。盡管這個數字可能有出入,但提供的許多細節對於研究這段歷史有幫助。

三是例舉奔赴延安的幾個代表人物的變化有力地說明了理想信念的作用。從千金小姐到革命戰士、從皇親國戚到魯藝教員、從官宦之女到軍事助理,以及追逐理想的白刃、奔赴聖地的鐘萍和回國抗戰的譚嵐等諸多例子,都講得好。

四是《黃河大合唱》和《八路軍進行曲》等篇將冼星海、鄭律成投奔延安人民怎樣創作著名歌曲成為音樂家的歷程介紹得比較清楚。冼星海克服各種困難排練《黃河大合唱》,令觀光的美國女作家深為敬佩,指出黃河的吼聲預告著一個新的中國將誕生。鄭律成創作《延安頌》和《八路軍進行曲》等著名歌曲時,其政治身份還受到質疑。這個情況過去我也未聽說。

這些故事,令人信服地說明了:一批又一批進步人士、愛國青年放棄優越生活條件,冒著生命危險,千裡迢迢來到延安,是滿懷著堅定的革命理想的。也正因為充滿理想,他們就不顧一切地奔向能夠實現其理想的最民主、最革命、最清廉的聖地延安。書中引用印度友人愛德華大夫看到奔赴延安的川流不息的青年人發出的贊嘆:這簡直是奇跡,這是20世紀中國的耶路撒冷!可謂一語破的,說明從西安到延安的800裡山路是信仰之路、理想之路。這個結論反映了歷史的真實。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石仲泉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