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中國發展觀察》>>頭條

劉應杰:把加快發展新經濟作為重大戰略舉措

2016年12月06日10:3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把加快發展新經濟作為重大戰略舉措

全球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正在蓬勃興起,由此帶來的新產業、新經濟加快成長,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從戰略的高度謀篇布局,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實現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打造經濟增長新的發動機。

新經濟發展正在帶來經濟社會的革命性變革

新經濟是伴隨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而產生的經濟形態。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新經濟”的概念,主要是指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和全球化的發展,美國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時間的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率、低財政赤字的現象,當時人們認為這將打破過去的經濟周期。我們現在提出的“新經濟”,與此既有聯系,都與信息技術革命有關﹔又有很大不同,是在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經濟形態。美國學者裡夫金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互聯網與新能源的結合,將帶來一種新經濟模式。瑞士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提出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指進入新世紀以來,在數字革命的基礎上出現的與互聯網和智能化相關的經濟發展。總的來說,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以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為代表,包括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4G通信等信息技術,智能機器人、3D打印、無人駕駛、柔性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等智能技術,以及以納米技術為代表的新材料,以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以基因技術為代表的生物工程等。與此相關的產業發展,都屬於新經濟的范疇。

一提起新經濟,人們自然想到的就是高新技術產業,還有戰略性新興產業,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和區別?應該說,新經濟包含了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是新經濟的主體﹔新經濟又是與傳統經濟相區別的一個概念,是指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產業和經濟形態。

新經濟的突出標志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表現為與新的科技和工業革命相聯系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已進入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電腦和手機成為“萬物互聯”的智能終端,可以迅速聯通全世界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新經濟以4G通信(未來5G通信、量子通信)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加速向一二三產業以及各行各業滲透擴展,融合生成許多新的產業形態。隨著新一代大容量、高速度電腦技術的發展,智能裝備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各領域,不僅替代人手勞動,而且越來越多地替代人腦勞動,形成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模式。

新經濟的發展正在帶來一場影響深遠的革命性變革。新經濟以其顛覆性技術、創造性破壞,不斷催生經濟新模式,呈現出高智慧、輕資產、零成本、微行為、眾力量等新特征。在互聯網經濟發展中,高智力的人才資源越來越重要,實物資產的價值相對下降,大量分享互聯網信息資源使成本變得微不足道,微信、微博、微貸、小批量個性化定制等微行為正在興起,眾創、眾籌、眾扶、眾包等大眾參與型分享經濟蓬勃發展。“互聯網+”、智能制造等廣泛應用,虛擬與實體深度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等新的經濟形態。與此同時,傳統產業更多地與互聯網、智能化相結合,加快改造升級步伐,實現脫胎換骨般的新變化。新經濟正在創造人們的新生活,催生新的社會管理方式。越來越多的人融入到數字化新生活之中,網上定購、電子支付、網絡互動、遠程教育醫療等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電子政務、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日益發展,正在創造新的社會管理模式。

我國新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人類經歷過幾次科技和工業革命,都推動了生產力的大發展,帶來了經濟社會的革命性變化。令人痛心的是,中國在歷史上幾次錯失了科技和工業革命的機遇,陷入落后的境地。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水平大幅提高,一些領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特別是與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相聯系的新經濟發展,正呈現方興未艾的良好態勢。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國和消費市場,移動電話用戶超過13億戶,移動寬帶用戶7.85億戶,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4G通信網絡,4G用戶超過3.8億戶。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市場,去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3.88萬億元,增長33%以上,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超過10%。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以中車、華為、中興、小米、阿裡巴巴、騰訊、海爾、新鬆、大疆等一大批創新型企業為代表的新經濟,展現出日益強大的國際競爭力。新一代通信網絡、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機器人、3D打印、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智能電視等新產業快速發展。

我國正處在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舊的發展動能趨於弱化,新經濟、新動能在加快成長。由於中國經濟的多層次、復合性特征,既有新經濟的蓬勃發展,也有量大面廣的傳統經濟﹔既有工業4.0的新領域,還有大量的“工業2.0”“工業3.0”,甚至還有“工業1.0”的傳統產業。新經濟在整個經濟中所佔比重還不大,短期看還不足以彌補和替代傳統經濟的下降,但新經濟形雖弱而勢漸強,正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

中國經濟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要突破發展的瓶頸約束和增長的“天花板”,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的歷史性機遇,實施“彎道超車”戰略,勇當新浪潮中的“弄潮兒”,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打造經濟增長新的發動機。

我國具備加快發展新經濟的各方面優勢條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制造大國,成為世界第二研發大國,研發投入強度居全球第二。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人力人才資源,有1.7億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技術人才。以高鐵、核能、通信等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業,處於世界領先位置﹔超級計算、量子通信、光伏發電、基因工程等,都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我國還擁有市場規模優勢,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大,已成為全世界最具活力和成長性的新興大市場。全國已經有10個省區市、人口超過5億人,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居民購買力和消費水平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我國的產業配套體系完整,基礎設施發達,擁有發展新經濟的綜合性比較優勢和眾多支撐條件。

加快發展新經濟的重點舉措

面對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黨中央、國務院不失時機地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的目標,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定並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大數據戰略等,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都對推動新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實施新經濟發展戰略,採取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舉措:

第一,加快發展新經濟和改造提升傳統經濟並舉,打造經濟發展“雙引擎”。經濟發展需要不斷注入新動力。在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是不同的。如果把經濟發展比作一列火車,過去的動力是蒸汽機,后來是內燃機,現在進入高鐵時代需要高速動力。新經濟是創新經濟、信息經濟、智慧經濟、分享經濟。新經濟是創造出來的,可以“無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微信、臉書、優步、滴滴打車等,都是這樣。我們要加快發展新經濟、創造新經濟,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成長,推動分享經濟、微創經濟競相發展。同時,加快運用信息網絡和智能化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為傳統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通過發展新經濟和改造提升傳統經濟,形成新的強大混合動力,推動中國經濟再上新台階,實現轉型發展。

第二,重點突破發展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新經濟產業集群。發展新經濟,要選擇好突破口。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也就是信息經濟、網絡經濟、數字經濟。充分運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融合發展,實現網上與網下、虛擬與實體相結合,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電子金融、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服務業,打造新的農業、工業、服務業新模式和新產業體系。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包括智能機器人、3D打印、柔性制造、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產業。特別是智能機器人,包括工業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如阿爾法GO,將會在廣泛的領域獲得應用,帶來生產和生活的全新變化。當然,也要高度重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領域的突破性發展。

第三,以點帶面推廣創新技術、經驗和管理模式,引導新經濟發展大趨勢。現在,新經濟的發展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創新技術和模式超出人們的想象,一些創新產品充滿奇思妙想,令人匪夷所思。華為創造了高科技制造企業發展的中國傳奇,牢牢掌握著眾多前沿性專利技術,華為手機已經穩居國內市場首位。小米獨辟蹊徑,實現了制造與消費的無縫對接,消費者參與產品設計定制,在智能手機行業異軍突起。阿裡巴巴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帝國,淘寶和支付寶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商業和金融模式,馬雲正在異想天開地追求建立EWTO計劃,企圖重寫魔幻般“芝麻開門”的奇跡。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和領導干部都應當多到火熱的新經濟發展第一線走一走、看一看,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典型事例經驗,並加以總結推廣,制定實施有效的鼓勵支持政策,促進新經濟發展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創造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奇跡。

第四,進一步簡政放權,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縱深發展。這幾年簡政放權和“雙創”成效明顯,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新增市場主體呈井噴式增長,為穩增長、保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新經濟,必須創造更加寬鬆的良好市場環境。社會各方面反映,現在政府管理中束縛還是太多,管了不少“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而市場監管和服務又沒有跟上,影響了創新發展。必須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進一步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政府要加強市場監管和服務,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行為,為新經濟發展培土施肥、加油助力。深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大力發展高端創新產業,又積極發展大量微創經濟,形成科技研發機構、企業和個人共同參與、創業創新創造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第五,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據高速公路。發展新經濟,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信息平台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寬帶網速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制約了“互聯網+”經濟發展。要全面實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工程。一方面,加快建設光網城市,推進光纖進村入戶,實現城鄉寬帶網絡全覆蓋。另一方面,在加快普及4G通信的同時,及時研究布局5G通信規劃建設,著力研究量子通信技術,要像建設高鐵一樣,確保中國“信息高鐵”走在世界前列。

為了及時監測和評估新經濟發展,還要改進統計方法,建立新經濟的統計指標體系,為制定有效政策措施促進新經濟發展提供科學依據。(作者為國務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長)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

(責編:沈王一、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