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綜合報道

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功能與路徑

張城

2016年11月28日14:03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功能與路徑

應立足中國經驗,吸收世界智慧,獨立思考,積極建設中國話語體系。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升傳播能力,真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為構建多元化的新世界圖景作出應有貢獻。

伴隨改革開放實踐的不斷深入,當代中國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在全球化時代,重構公平正義的世界新秩序,必須要有中國的強力參與和積極影響。由此,亟需思考在此格局下,中國將以何種角色承擔世界責任,中國文化又將通過何種形式貢獻於世界。簡言之,快速發展的中國必須要擔負起時代與世界賦予自身的歷史使命。通過重塑自身的話語體系,向時代與世界言說中國的民族文化、歷史經驗與發展道路,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時代魅力與未來前景。

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戰略功能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必須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提高國際話語權,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進一步加強話語體系建設,需要深化對話語體系建設重要功能的認識。

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闡釋功能。話語是人類最基本的交往工具,話語體系是文化價值觀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伴隨30多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了世界上少有的發展奇跡。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前中國的話語體系也發生著重大變化,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社會形態。應當坦承,如今我國在話語體系建設方面相對滯后,與具有豐富實踐的中國道路相比較,仍未形成與之相符的話語體系。這就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的話語體系能夠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與制度的闡釋功能。當前理論界的重大任務是建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的話語體系,以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經驗,闡釋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神內涵與獨特價值,樹立起高度的文明自覺與文化自信。

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整合功能。話語體系是一個國家、民族與社會最鮮活的聯系紐帶。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文明,人口規模逐漸增加,地域疆土不斷擴大,文化傳統彌久積澱,憑靠的即是不斷內化於人民的獨特話語體系的整合功能,實現了孔子所言的“近悅遠來”的具有強大生命的民族凝聚力。話語體系作為人類認識與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隻有為大眾所掌握運用,才能轉化為巨大的現實力量,實現其社會價值與功能。這就要求在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必須以人民為目標,以群眾關心的問題為出發點,貼近生活、面向實際、深入社會,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語言講述能為其知曉掌握的理論。同時,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必須充分考慮群眾的思維方式和言說習慣,把艱深晦澀的道理轉化為淺顯易懂的語言,把抽象的思維邏輯轉化為具象的生活表達,這樣才能得到群眾接受進而為其喜愛,產生巨大影響力。因此,中國話語體系建設必須大眾化,實現整合功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才能凝聚改革共識,匯集萬眾力量,實現經濟社會的平穩可持續發展。

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傳播功能。話語與權力是一對孿生兄弟,時刻交織著。話語既是權力實現的工具,又是掌握權力的關鍵。擁有了話語資源,就意味著擁有了一種權力即話語權。話語絕非是無立場、透明中性的交往工具,其背后往往代表著不同言說者的價值立場與利益訴求。自近代世界大交通以來,西方在國際舞台上以其強大的經濟與武力為后盾主導國際話語體系。其既是世界性話語體系的主產地,同時又是傳播領域的操控方,在內容與形式上實現了雙重控制,塑造了世界話語體系的西方圖景。但伴隨幾次全球經濟金融危機,西方社會已暴露出了政治經濟問題,開始反思自身的發展方式。而改革開放后快速發展的中國亦觸動了西方世界的敏感神經,他們開始把驚羨的目光投向了生機勃勃的東方世界。鑒於此,中國再不能唯西方話語體系馬首是瞻,並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實踐亦非西方話語體系所能涵括與解釋。我們應立足中國經驗,吸收世界智慧,獨立思考,積極建設中國話語體系。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升傳播能力,真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為構建多元化的新世界圖景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維護功能。一個成熟的話語體系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與穩定性,承載著特定的思想價值觀念,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沒有獨立的話語體系便不會有獨立的價值觀念與意識形態,就隻能在它者話語體系后亦步亦趨,被其肢解與重構,最終成為其附庸。在新時期,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建設能承擔起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與制度的話語體系﹔另一方面又要使建構的話語體系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獨立性與穩定性,成為中國道路在意識形態與價值觀上的維護者。這就要求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建設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是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是實現“兩個鞏固”的必然要求,也是向世界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塑造我國文明大國形象的迫切需要。

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現實路徑

應清醒認識到,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偉大實踐相比,中國的話語體系建設現狀還不盡如人意。加強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建設,必須通過積極可行的現實路徑進行有效推動。

第一,思維方式的轉變。當代中國在世界格局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已從世界秩序的外圍走到了舞台的中心,面對內外環境復雜多變的新形勢,必須要在思想領域裡推進新的思想解放,轉變以往落后的話語體系,以真正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建構自身的話語體系,承擔起時代與世界賦予中國的歷史使命。

第二,文明國家的視角。自鴉片戰爭以來,總有那麼一部分國人把傳統文化視為中國現代化道路上的絆腳石,認為西方文明才是正途,一心想擁抱藍色文明。由此,中國傳統的話語體系受到了強烈沖擊,有“言必稱西方”之傾向。孟子曾言:“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不同文明並未有優劣之分,而隻有特色之別。在新時期,中國話語體系的建設要注重自身悠久的文明傳統,以文明國家的形象展現給世人。需要從自身歷史出發,以文明國家的視角,圍繞中國這一歷史如此悠久、人口如此眾多、文化如此深厚、民族如此和諧的巨型國家成長全過程及其主要特征,構建起自身的話語體系。話語體系作為一種表達價值與思想的相對穩定的符號,具有無法割裂的歷史連續性。中國的文化傳統能夠傳承的主因即在於話語體系的這種連續性。隻有用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話語體系來表達中國人的生活與夢想,才是中國給自身、亦是予世界的獨特貢獻。

第三,世界圖景的重構。蘇東劇變后,美國學者福山拋出“歷史終結論”。在他看來,蘇東劇變意味著共產主義作為意識形態的終結,人類歷史面前隻有一條路,“以自由民主制度為方向的人類普遍史”,這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但是,經過60多年的不懈探索與努力追求,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我們已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發展改變了自身,更改變了世界。面對中國發展的事實,福山在新著中修改了“歷史終結論”,開始承認快速發展的中國有著特殊文化根源。建設當代中國的話語體系,急需構建“以中國為方法,以世界為目的”的理論。以往中國都以西方為中心來建構自身的話語體系,試圖在以歐美為代表的世界標准中爭取其地位。但伴隨中國的快速發展,我們認識到歐美不再是世界發展唯一標准,它只是世界個別化、相對化的發展階段。必須要重新審視本土的道路與經驗,建設符合自身的話語體系。由此,不僅能實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我理解,而且還能把中國道路融入多元化的世界,來重新探索中國對於人類的意義,創造嶄新的世界圖景。

第四,中國道路的自信。環顧后殖民時代的世界,凡是罔顧國情,放棄自身民族文化與歷史傳統的國家,在追隨西方模式的過程中,基本都栽了跟頭,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國家失序。中國作為具有數千年發展歷史與文化傳統的“文明型國家”,如隻一味模仿,照搬照抄西方道路,最終結局隻能走向混亂與分裂。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新發展,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在建設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時,必須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改變近代以來在話語體系方面的窘境。當代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建設,必須在與世界交往過程中,既要貢獻自身的詞匯,又要有以中國道路為代表的世界語言,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破解文化建構的守勢,建成文化強國。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綜合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