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以“一帶一部”新戰略提升湖南發展新優勢

2016年10月10日16:45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以“一帶一部”新戰略提升湖南發展新優勢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南,提出湖南應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這“一帶一部”,是中央對湖南發展的新定位和新要求,重構了湖南發展的戰略坐標。省委書記杜家毫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提出的“一帶一部”“三個著力”(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重要指示和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指導湖南改革發展的最大思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實施“一帶一部”發展戰略,並作為統領湖南未來發展的宏大戰略,積極把湖南發展置身於全國發展大局之中,努力將區位通道優勢轉化為經濟競爭優勢,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當前,湖南正以“一帶一部”戰略為引領,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發展,著力構建結構合理、方式優化、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南北互動、東西協調的良好態勢。

  1 “一帶一部”是新時期湖南發展的新定位新戰略

  湖南地處中部,“不東不西”曾是湖南發展中面臨的區位尷尬。在改革開放奔涌的大潮中,地處內陸不為內陸意識所縛,位居中部不甘居中游的湖南,一直在積極探索后發趕超、富民強省的發展方位,曾相繼提出了向東、向南、中部崛起等發展戰略定位,對提高湖南開放水平,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認為,“一帶一部”戰略的提出,則從更廣視野、更高層次上提升了湖南發展的定位,極大地推動了湖南進入全方位大開放的新時代。

  ——重塑湖南發展新優勢的重大戰略。“一帶一部”戰略提升了湖南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區位價值。以前湖南只是立足中部崛起進行謀劃,局限於與中部其他五省比較。這一戰略將湖南的發展視角擴展到全國,讓湖南不再從屬於某一區域板塊,而是在全國的版圖中有了專屬湖南的自身定位,從而深刻地改變了湖南的經濟坐標。這一戰略凸顯了湖南交通樞紐優勢。湖南居於中部,聯通東西,承接南北,通江入海,地理位置獨特。這一戰略要求湖南以綜合運輸大通道為依托,加強與全國各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樞紐型綜合運輸體系,打造復合型、開放型全國重要交通樞紐。這一戰略放大了湖南商圈輻射優勢。湖南加上周邊四省一市一區人口近4億,佔全國人口近1/3;“3小時高鐵經濟圈”覆蓋的市場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是產業梯度轉移、要素集聚擴散的重要通道和途徑。這一戰略要求湖南作為連接我國東南部與中西部兩大經濟地域的重要中樞功能區域,充分利用區位通聯優勢,發揮“過渡帶”吸納集中和“結合部”融合集聚的作用,實現對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長江開放經濟帶的承接融合,提升以湖南為中心的商圈競爭優勢,不斷彰顯放大商圈市場輻射效應。

  ——補齊湖南開放經濟短板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湖南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但外向度偏低仍然是湖南發展的短板。“一帶一部”戰略拓展了湖南開放合作空間。對內主要是積極推進多層次區域合作、省部合作、省際合作以及與央企和高校的合作,在更大范圍與“長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區、中部各省尋求更寬領域的合作;對外主要是積極對接“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家戰略,實現借船出海,這種內外結合的開放合作方式為湖南開放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支撐。這一戰略搭建了湖南開放合作平台。這一戰略實施,就是通過構筑開放合作大平台,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經貿政策協調對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近年來,湖南重點推進功能型平台、會展平台、園區平台建設,特別是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湘江新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湘西經濟開發區,以及一批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等國家級平台建設,為湖南全方位開放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平台支撐。這一戰略培育壯大了湖南開放主體。這一戰略的實施,有利於我省積極整合國內外創新要素匯聚湖南,引進戰略投資者落戶湖南,大力鼓勵企業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提升對外投資湘軍品牌、境外工程湘軍品牌和外派勞務湘軍品牌,通過培育壯大各類外向企業主體,充分展示湖南企業的實力和形象,使越來越多的湘企主動“走出去”開拓市場、投資設廠、收購品牌、開發資源、承攬工程,為湖南開放型經濟提質轉型提供充滿活力的主體支撐。

  ——推動湖南區域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一帶一部”戰略有利於湖南區域空間布局優化。“過渡帶”要求湖南在地理空間上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結合部”要求湖南在經濟發展上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必將推動湖南區域發展戰略升級轉型,在既有的長株潭、湘南、洞庭湖、大湘西四大經濟區的基礎上,從“縱橫交集、點線聯結、突出樞紐”的新思路出發,進一步培育新的增長點,發展新的增長極,打造新的增長帶,實現“區、帶、極、點”的聯動發展,重構湖南區域發展空間經濟新格局。這一戰略有利於湖南區域產業融合發展。湖南處於沿海、沿長江一級軸線與京廣線、隴海-蘭新線二級軸線的交叉影響范圍內,因此湖南發揮“過渡帶”“結合部”區位優勢,就要綜合運用一、二級軸線地域內的資源要素融合創新,推行差別化策略,實現區域產業錯位協調集群發展。對於長株潭城市群,就是要全面提質發展,把智能制造、新材料、工業機器人、3D打印和工業設計等打造成在國內外有較強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對於大湘南地區,就是要深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承接以珠三角為重點的國內外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產業鏈縱向延伸;對於洞庭湖地區,就是要以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為主導,著力提升生態產業發展水平;對於大湘西地區,就是要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和發展潛力,建成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生態文化旅游區。這一戰略有利於湖南區域協調機制完善。“一帶一部”建設是地區新型合作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必將促使湖南加快完善區域協調機制,包括完善區域利益補償機制,制訂區域幫扶戰略行動計劃,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部門配套政策,搭建區域協商平台,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體制,建立跨區域合作機制。

  2 以“一帶一部”戰略為引領構建湖南發展新格局

  實施“一帶一部”戰略,必須解決“過渡帶”怎麼過,“結合部”如何結的問題。為了深入推進“一帶一部”戰略,省委、省政府著力構建“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打造產業發展新“航母”,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使處於長江經濟帶和珠江經濟帶“兩江夾擊”下的地理優勢日漸顯現,“核心引領、板塊聯動、極帶互動、多點支撐” 的競相發展新格局不斷推進。

  ——著力打造“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空間新格局。一是做大做強“一核”,即把長株潭城市群打造為長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引領區。近年來,湖南積極謀劃國家級戰略落戶長株潭,隨著長株潭兩型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湘江新區相繼上升為國家級平台,國家政策紅利疊加,被注入前所未有的“國家動力”,又借助一體化發展的優勢,長株潭“一核”引領的脈動正澎湃激昂。長株潭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比重42%以上,長沙經濟增速在中部處於前列,核心增長極作用進一步增強。二是打造“三極”鼎力,即建設岳陽、郴州、懷化新增長極。我省發揮岳陽城陵磯“一區一港四口岸”優勢,大力發展臨江臨港產業,加快環湖公路和特色城鎮建設,著力把岳陽打造成為湖南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和通江達海的新增長極。完善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園區、口岸、會展平台功能,進一步發揮郴州在全省承接產業轉移中的重要作用。將懷化定位為輻射大西南、對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長極,隨著武陵山扶貧攻堅推進,滬昆高鐵的開通,渝懷、懷邵衡等鐵路加快建設,“一縱三橫一環”高速公路網的形成,引領帶動大湘西地區加快后發趕超作用愈發凸顯。三是推動“四帶”聯動,即打造京廣高鐵經濟帶、滬昆高鐵經濟帶、環洞庭湖經濟帶和張吉懷精品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高鐵經濟帶“全速發力”,京廣、滬昆高鐵線在湖南境內“十字”交會,是沿海地區產業向內陸過渡、中西部要素向沿海地區過渡的“發展黃金帶”。生態經濟帶加速推進,出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關於加快推進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洞庭湖區環境質量大為改善,洞庭湖水質由2006年的劣Ⅴ類改善至Ⅲ類。實施創新驅動、跨界融合行動計劃,張吉懷精品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轉型提質,正向國際旅游目的地邁進。四是扶持“多點” 綻放,即依托國家級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特色園區,形成多個基礎扎實、實力雄厚、特色明顯、產城融合的新增長點。省政府出台並實施《關於推進創新創業園區發展加快實施“135”工程的意見》《湖南省加快推進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2016-2018年)》等支持園區發展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園區發展。目前全省擁有各類園區140多個,幾乎所有市縣都有省級以上園區平台。2016年上半年湖南省級及以上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部規模工業的比重達到61.7%,園區成為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頂梁柱”。

  ——立足區位優勢在產業梯度轉移中壯大產業。隨著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推進,國際國內更大規模、更強競爭力的產業向內地轉移,湖南積極搶抓機遇,立足“一帶一部”區位新優勢在承接產業轉移中不斷壯大產業。一是加快制造強省建設。出台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明確推進12個重點產業、實施7大專項行動、打造制造強省4大標志性工程的“1274”行動,提出“一二三四”的推進路線,著力推動制造業融合發展,引導優勢制造業走出去,吸引世界500強企業來湘設立研發、結算、數據、採購中心。二是推動服務業提質轉型。實施“互聯網+”行動,出台現代服務業、物流業發展行動計劃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加快金融業改革發展等一系列扶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支持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服務外包、設計咨詢、商務會展、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以現代商貿物流為主的現代服務業迅速崛起。三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出台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深入實施三個“百千萬”工程,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從農業產業體系整體出發,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充分發揮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2015年,裝備制造業成為湖南首個萬億產業,其中子產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制造、電工電器等10個產業營業收入都已跨入千億行列,以中車株洲、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為代表的軌道交通、工程機械聞名世界。服務業規模突破萬億,增速居三次產業之首,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3.5%,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注重在空間開發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實質是經濟社會的城鄉融合、協調發展,公共資源和公共利益的城鄉共享。我省在實施“一帶一部”戰略,推進空間開發中注重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抓住融入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的機遇,突出推進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新型城鎮化。出台《加快新型城鎮化,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意見》,實施城鎮化建設工程,著力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鎮化建設成效彰顯。以長株潭城市群為核心、中心城市為依托、縣城和中心鎮為基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體系基本形成。2015年全省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實現了中部農業大省的歷史性跨越。二是推進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湖南啟動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三規合一”試點工作,編制《湖南省城鎮體系規劃(2010一2020年)》等城鄉總體規劃,實現了城市、縣城和中心鎮的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按照縣域城鄉一體化要求,大力推動公共交通、電力、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推動城市生產要素向農村配置,引導農村非農產業向縣城和中心鎮集中,大力發展城鄉關聯產業,在布局、培育和發展城市第二、三產業項目時,優先支持發展帶動農業產業鏈延伸、傳統農業改造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項目,推進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加快公共產品向農村延伸,推動公安、司法、建設、城管、安監、計生等領域的管理由城市向農村社區延伸。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有效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明顯縮小,城鄉居民公共服務共享性明顯增強。2015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64︰1縮小為2.62︰1。

  3 以“一帶一部”戰略新優勢著力提高經濟競爭力

  新戰略帶來新優勢,新優勢推進新戰略。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省委、省政府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充分發揮“一帶一部”戰略優勢,在抓好有市場、有效益的傳統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培育新興產業,著力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以科技教育優勢提高創新經濟競爭力。湖南科技教育優勢明顯,普通高校數居全國第5,有效發明專利數居全國第6,專業技術人員居全國第7,創新能力居全國前10位、中部第1位。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省委、省政府立足提升“一帶一部”創新融合效應,高度重視創新引領發展的首要作用,印發《創新型湖南建設綱要》,發揮科技教育優勢,著力提升創新型經濟競爭力,創新型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一是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鼓勵自主創新“33條”,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首批54個示范項目全面啟動,從創新人才培育和引進、創新科技開發轉化、創新創業創造主體培育、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創新投入支持、創新管理服務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超級雜交稻、碳/碳復合材料、3D打印機、8英寸IGBT芯片生產線、高鐵電傳動系統、“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等一批世界領先的創新成果,形成了“自主創新長株潭現象”。二是提升全省協同創新水平。將協同創新作為創新型湖南建設的核心舉措,突出以產業鏈為基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推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具有湖南特色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建技術研發平台、創辦學科性公司、開展省校(院)合作為主的四種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大開放、大合作、大協同的創新格局正在形成。目前,我省已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14個院校建立了省院(校)戰略合作關系,與我省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國內高校有70多所、科研院所30多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57個,聯盟成員單位超過700家,企業佔70%以上,協同創新使全省科技工作從過去各唱各調的“獨角戲”轉變為抱團合奏的“交響樂”。三是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堅持把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作為全省科技工作的戰略重心,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台《長株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實施辦法》,設立“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專項”和“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專項”,全力促進省內重大科技成果實現就地轉化,企業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比例達到了70%。充分利用國際合作平台,推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成果來湘轉化,先后組建了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等國際科技合作平台,提升了全省科技創新外向度和國際化水平,促進外部創新資源“湖南化”。

  ——以交通通聯優勢提高開放經濟競爭力。我省立足於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加強綜合交通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一帶一部”交通通聯優勢,著力提高開放經濟競爭力。一是構建“樞紐導向、綜合配套”的交通運輸體系。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強化長株潭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一核”地位,協同推進岳陽以水運為主體、張家界以機場為主體、衡永郴以公路鐵路為主體和懷化以鐵路為主體的四大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湘江、沅水等高等級航道和“一江一湖四水”相關港口建設,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省內外大循環的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正在形成。全省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分別達1296公裡、5653公裡,分別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五。二是提升交通通道優勢引領綜合樞紐集聚擴散力。長期以來,我省交通通道優勢明顯,但樞紐功能建設相對滯后,導致開放經濟要素聚集優勢難以充分發揮。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把交通通道優勢轉化為綜合樞紐“聚集效應”,出台了一系列相關優惠政策吸引投資,開展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強化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加快構建樞紐型綜合交通體系,大力發展樞紐+貿易、樞紐+電子商務、樞紐+金融等新型業態,加強“一帶一部”節點城市建設。隨著生產服務、市場集散、技術傳遞、創新示范等綜合性交通樞紐服務功能的完善,長株潭、岳陽、郴州、懷化等樞紐城市的資源整合和集聚輻射能力不斷提升,人流、物流、資金流、商流的聚集擴散能力不斷增強,“同城效應”不斷強化。三是增強通聯優勢轉化為全方位開放經濟競爭力。重視通聯優勢的打造和轉化,已初步形成了立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與周邊地區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總體對接聯網,全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通關代理中心、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等貿易平台不斷完善,湘歐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營,產能出海、境外投資、跨國並購、服務外包等重點行動深入進行,基本形成了“內外聯動、積極對接”的大開放格局,貿易轉型升級和利用外資達到新水平,通聯優勢轉化為開放經濟競爭力明顯增強。過去五年全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2.9%,實際利用內資和外資年均分別增長16.4%、17.4%。

  ——以兩型社會優勢提高綠色經濟競爭力。近年來,我省立足現有的生態基礎,充分發揮兩型社會建設優勢,著力提高綠色經濟競爭力。一是推動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以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為重點,把環境容量作為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出台《湖南省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實施湘江保護與治理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 “三年行動計劃”“清霾、碧水、靜音、淨土”行動和“三年造綠大行動”,制定非居民超計劃、超定額用水、用電、用氣辦法,加快節能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合同能源管理,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和環境服務業改革試點,創新生態補償和排污權交易制度,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試點全面完成。隨著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全省節能減排成效明顯。過去5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21%,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降低51.6%,主要污染物排放明顯減少,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7%以上,主要江河Ⅲ類以上水質達到96.9%,耕地和基本農田得到嚴格保護。二是促進兩型產業轉型升級。以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為抓手,積極實施兩型產業振興工程,加快構建兩型產業體系。以浴火重生的魄力推進傳統產業高新化發展,支持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裝備制造業廣泛應用先進適用“兩型”技術進行改造提升,著力向研發、設計、品牌、服務等增值環節延伸,向高新化、集約化、清潔化和循環化方向發展。加強長株潭國家和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實施企業信息化“登高計劃”,制訂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創建長株潭國家級物聯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力發展節約型農業、生態型農業、效益型農業和科技型農業。推進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突出發展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在全國率先實施綠色GDP評價,率先推行兩型政府採購,率先制定兩型標准。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湖南綠色循環兩型產業“質”優“量”升,2015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5%,佔GDP的比重達到11.5%,過去5年6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佔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下降4.6個百分點。三是倡導綠色經濟文化。大力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健全全民綠色消費的自覺規范,保護和弘揚綠色生態文化。出台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率先出版小學生兩型教育讀本和《湖南兩型大典》,推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國家生態補償試點等多項“國字號”試點落戶湖南,開展“小手牽大手”等以兩型為主導的新生活活動,倡導穿生態服裝、選擇綠色食品、住綠色建筑等綠色消費模式,“綠色就是生產力”文化理念在全省已深入人心。

  “一帶一部”戰略號角已經吹響,其形已成,其勢已至。隻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一帶一部”戰略,不斷提升湖南發展新優勢,定會托起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美好明天!

  (省委宣傳部理論處供稿)

(責編:黃瑾、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