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中國發展觀察》>>頭條

拓寬經濟增長動力來源需推進諸領域開放性體制改革

周天勇

2016年09月07日15:56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原標題:拓寬經濟增長動力來源需推進諸領域開放性體制改革

從2016年1-7月民營資本投資斷崖式下降的情況看,除了過去民營經濟進入審批方面的“玻璃門”“彈簧門”和“旋轉門”,開門迎客進去后的“關門打狗”,融資難和融資貴,以及稅費、社保、運輸、能源和土地等高成本原因以外,制造業已經全面過剩和溢滿,而服務業體制僵化和沒有完全放開,空間、資源、生態環境等新領域沒有開放和拓展,社會事業領域開放很有限等,使許多民間資本無處投資,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服務業向國內外開放的體制改革

當年加入WTO時,我們只是較完全地開放了制造業,服務業各行業程度不同地沒有開放或者半開放。結果,我們變成了制造業大國,發生了過剩﹔而服務業,如教育和醫療等領域,上學、看病難和貴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旅游業質量差、價格高,並且旅游消費大量外流,許多服務行業沒有競爭,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是當年我們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大失誤。現在來看,需要加快傳統服務業向民資、外資和社會力量開放的體制改革。

(1)對內徹底放開准入。改革教育、醫療、養老等體制,取消特許,放開准入,清理審批,特別是全面系統地檢查、找出、清理中央和地方黨政、教育、衛生、民政等各部門所有文件中,阻礙民營資本和社會力量進入的章條,予以廢止,向民營資本和社會力量開放。

(2)對外開放,吸引外資,鼓勵競爭。教育、醫療和養老健康體制要對外開放,向外資開放一些職業和高等教育領域,鼓勵聯合辦學,允許外資投資辦醫院、設立診所和醫療康復機構,也允許外資進入中國商業養老保險和養老設施、服務等領域,以加強競爭,引進技術,學習服務和管理經驗,提高質量,降低成本。

(3)土地制度改革配套。旅游行業中,農村宅基地、耕地、林地、鹽鹼地、四荒地,以及其他建設用地在確定財產使用權后,向民營資金開放,特別是向城鎮資金開放,可以以入股、承租、購買、合作等方式,進入農村旅游、生態旅游,鼓勵投資建設生態旅游小鎮,興辦農家樂、景點設施、旅游景區等,發展觀光農業、農業產品加工、本地特色產業、休閑度假、健康養生、民俗文化等現代農村農業和服務業。

二、拓展新增長領域的體制改革

尋找推動經濟新增長的新空間和新領域,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領域的改革。改革低空航運管理體制,從過去的軍管向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民管轉型和過渡。國民經濟發展要為國防提供財力物力,國防體制也要向經濟發展騰出低空領域這樣的空間。在努力提高國防和安全等對空間飛行物的管控技術水平的同時,低空領域要放開,利於低空運輸服務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放開通用機場建設用地等限制,加快通用航空器制造和配套產業鏈的標准建設和准入開放,加快飛行員培訓體制的改革和開放,財政政策上鼓勵航油加工技術進一步公平征稅。

(2)拓展土地、淡水、林業和生態環境新領域的體制改革。結合土地財產使用權體制改革,加快可利用鹽鹼、沙漠、廢棄工礦、四荒等土地,以及生態林地的投入、整治等體制轉變,實行誰投資、誰有使用財產權的政策,並變國家投入為民間投入﹔變國家運營為個體和企業運營﹔變政府壟斷交易、出租、抵押為土地財產使用權所有者通過市場交易、出租、抵押、入股和繼承﹔變國家造林、護林為民間造林、護林。在用途和其他造林生態標准的規定下,可以發展林下和林間其他產業,可以適當放寬農舍等建設,來吸引投資,增加就業,促進增長。協調和理順水務、城建、海洋等各方面的管理體制,出台土地、水利、稅收等方面的政策,加快海水淡化及其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使其成為21世紀中國快速擴張的投資建設和生產運營經濟領域。改革旅游、生態、環境、食品和生產安全等體制,轉變方式,將濕地保護、污染物處理、大氣治理、食品和生產安全等,變成裝備制造、綜合深度利用、創造國民生產總值的新的增長領域。

三、拓展社會事業領域的體制改革

改革社會管理體制,開放社會事業領域,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領域。各部門、各系統、各大事業單位都有國有超標的辦公樓、療養院、招待所、酒店、車輛、會議樓、印刷廠,還有報社、雜志社、出版社、網站等,甚至幼兒園和干休所等,絕大部分人浮於事,資產利用率極低,佔用和消耗大量的財政資源。可以推進這樣一些改革:不動產確權永佃、資產贖買等方式,使一些可以企業化經營的技術研發、文化出版、新聞媒體、酒店招待所、療養院干休院、教育培訓中心、車餐會議后勤事務、社區退休服務等,設計盈利模式,通過內部管理和員工承改、出售、拍賣、分流等方式,進行公司化等改革,退出財政供養。

大力發展城鄉社區自治。農村組織和城鎮居民委員會自治行政干部,採取兼職和志願者方式,以自治社區居民集中的費用解決其待遇﹔已經由財政發放工資的,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減少財政發放工資人數。並通過各種方式,如轉崗、鼓勵其創業等,盤活人才要素﹔通過自治組織,出租自有資產,創辦集體和社區企業,盤活資源,除了村民和城鎮居民交納的費用外,通過創造財富來提供經費。

大力發展各類民間社會組織,發揮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積極作用,建立各方面的自律,形成國家—社區自治—社會組織—企業—家族的國家治理結構。應當改變觀念,將民間社會組織納入治國理政的一部分,學會在新的形勢下發展和管理社會組織,不能管死,而是要放活,既要規范,又使其成為社會進步和促進發展的正能量。各類社會事務,也是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有不同的會計制度,並納入統計進行國民經濟核算。一個國家有眾多的社會組織,有活力和動力,形成大規模的社會服務,既可降低政府的執政成本,提高社會工作的效率,又能盤活被佔用的要素和資源,放開一方面領域,增加社會服務,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新領域。(作者系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

(責編:沈王一、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