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

劉余莉

2016年09月05日08: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引用古代典籍、經典名句,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度的思想智慧。學習習近平用典,既能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能融古於今,學習體會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思想精髓。為此,我們特設此專欄,約請相關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對習近平用典進行闡釋、解讀。

【出處】(唐)白居易《策林一·興五福,銷六極》

【釋義】善於消除災禍的人,總是先查找其根由﹔善於調理疾病的人,總是先斷絕疾病的源頭。比喻解決問題要找到問題的症結,才能根治。

【闡釋】

《群書治要·鹖冠子》記載,魏文侯向扁鵲請教:“聽說你們兄弟三人都是醫生,究竟誰的醫術最高明呢?”扁鵲回答說:“我的大哥醫術最高明。因為他在人未得病之前就向他們講養生之道,使人基本不生病,但是他的名聲不出於這個病人之家﹔我的二哥醫術其次,他是在病情剛有了微小症狀時給以對治,他的名聲不出於病人所居住的巷子。我的醫術最差,因為我是在人的病勢很嚴重時,割開他的肌膚,給他吃一些有副作用的湯藥,最后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救回來。但是大眾看了后都非常贊嘆,認為我可以起死復生、妙手回春,所以雖然我的醫術最差,但是我的名聲卻傳遍了整個國家。”

這個故事說明,“上醫治未病不治已病”。真正高明的醫生是防患於未然,教導人按著自然節律、飲食起居,使人基本不得病。當然,如果一個人生了病,高燒40度,必須先給他降溫,再去找生病的症結。標和本是一體的,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否則就會本末倒置,亂了陣腳。同樣道理,反腐敗也需要標本兼治,防患於未然。

要根除腐敗,首先要分析腐敗產生的原因。腐敗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領導干部手握公權后腐朽思想和私欲膨脹﹔紀律法規、監督機制不健全,使腐敗行為存在可乘之機。權力是把雙刃劍,關鍵在於誰來用、怎樣用。所以,治理腐敗要從用權者和用權制度兩方面來尋找病因。

領導者私欲膨脹和腐朽觀念是腐敗產生的內因,而紀律法規不健全、監督機制不完善是腐敗現象產生的外因。內因是事物產生、發展、變化的根源,而外因只是它產生的條件。從根本上說,腐敗現象的產生是領導干部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出了問題。所以,要根除腐敗,就要通過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消除領導干部的腐朽思想,並把其欲望限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首先,“禮者禁於將然之前,法者禁於已然之后。”禮儀道德的教化可以起到“防患於未然”的效果,甚至能達到高於“不敢欺”和“不能欺”的“不忍欺”的治理境界。

其次,可以避免“民免而無恥”的現象,即人們隻求能免於受罰,卻沒有羞恥心,甚至還以能逃避法律的制裁為榮,以致“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詐起”。

最后,可以避免“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的現象,即法律的條款越來越細致,但是違法亂紀的人卻依然眾多。《袁子正書》中說:“不能止民惡心,而欲以刀鋸禁其外,雖日刑人於市,不能制也。”

總之,“人心正則國治,人心壞則國亂。”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就指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這項工作要繼續堅持,去搞好完善、建設。同時在我們國家有一句話,叫面壁成佛,就是自我境界的提升。”這一席話正命中了根除腐敗的“七寸”。后來,中央修訂頒布廉潔自律准則和黨紀處分條例折射的就是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統一的道理。樹立道德高線,守住紀律底線,才能從領導干部心底筑起“不想腐”的防線。

作者: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群書治要》政治倫理思想研究”課題負責人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志)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劉余莉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