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之源——淺談長征精神與圓夢精神

國防大學教授 公方彬

2016年08月31日09:39    來源:《黨建》雜志

原標題: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之源——淺談長征精神與圓夢精神

  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我們在回顧人類歷史上這一偉大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偉力,思考長征精神時代價值的同時,還應在此基礎上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怎樣才能像當年紅軍長征那樣生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征精神與圓夢精神相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一、長征精神與圓夢精神的內涵

  長征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主要包括:理想科學、信念堅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獨立自主、唯實創新,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為了群眾、依靠群眾。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在參觀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紀念館時,他指出:“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征,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

  圓夢精神的內涵仍處於凝練過程,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強力引導。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率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作為由國家最高領導人提出並強力推動,這就意味著政黨意志注入其中﹔其次,訴諸執政行為,將抽象目標化作具體規劃和落實方案,比如確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再次,以遠大目標牽引,形成強大的精神激勵功能,這符合中國社會精神建構的特點和要求。

  廣泛參與。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中國夢的內涵時指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可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參與和不懈努力,並且在這一過程中還會有新的支持元素和推動力量參與進來。

  志向高遠。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要基於兩個重要基礎,一個是百年屈辱、百年探索,另一個是現實條件,即新中國成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了這兩個基礎,便將中國夢由以雪國恥升華到開創文明的新境界。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等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以現代文明和世界坐標系為評價尺度,是以立身人類文明制高點並起到引領作用為指標,因而宏大而高遠。

  堅韌執著。大國的崛起,一般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並且在過程中時常會遭遇挑戰,有時還尖銳到爆發戰爭的程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今天,我們把圓夢視作新長征,並且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時間表基礎上,有可能還要再設計添加新的規劃,這就注定需要更長期的努力。在這一過程中,錘煉堅韌頑強、不怕挫折的品格,並將這種精神品質注入圓夢精神,是必須也是必然。

  二、長征精神與圓夢精神的邏輯關系

  長征勝利生成長征精神,又是因為有長征精神才有了長征勝利。圓夢精神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定與中華民族精神史,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史上生成的一切精神成果密切相關。

  這就生成了一個命題,長征精神與圓夢精神之間存在何種邏輯關系?簡言之,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理論武裝和精神灌注與中華民族堅韌頑強品格的完美結合,這種精神直接支撐著當時的奮斗目標和政治訴求。今天,我們確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是一個民族的百年訴求,內涵十分豐富,在長征精神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人類文明創造的元素,因為中國隻有立身於人類文明的制高點並起引領作用才能實現崛起,這就決定了提升民族創新能力十分關鍵。與此同時,圓夢精神還需要對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階段的各種精神進行繼承。從這個意義上講,圓夢精神包含長征精神,並且是對長征精神的進一步發展與升華。

  三、弘揚長征精神,豐富圓夢精神,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推進

  怎樣才能將長征精神注入圓夢精神,換言之,圓夢精神如何更好地吸收長征精神的營養,保証其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紅軍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最重要的力量之源來自堅定的理想信念。中華民族新長征需要的圓夢精神,應包含此內容。

  80年前的紅軍長征,是一次挑戰人類極限的跋涉,那次跋涉不管是從生理或心理上都屬於超極限運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是一次長征,一次超越民族發展史的長征,既然是超越自我的運動,就必須擁有強大的精神支撐,需要全民族涵養一種不懼挫折和堅韌頑強的品格,而這一品格的核心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是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力量之源,這種精神力量適合於所有時代。今天,中華民族已經處於崛起之中,但未來還將面對更多更嚴峻的挑戰。怎樣才能保証中華民族戰勝這些挑戰?這就必須培植與高遠目標相匹配、相吻合的理想信念。

  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是長征勝利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須在圓夢精神中引入優秀文明的元素和品質。

  紅軍長征走了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其最終勝利不但靠不怕犧牲的精神,還得益於創新能力。今天,中國的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機遇,要獲得更大的突破,必須增強創新能力,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征的重要途徑。

  人類文明史早已証明,世界大國皆崛起於創新,換言之,沒有創新能力就不具有引領人類前行的能力。中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創新能力大大增強,正在向創新型國家邁進,但要達到與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相匹配的要求,要走的路還很長,且需要找到支撐點和生長點。

  紅軍為人民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具有戰勝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圓夢精神同樣需要這樣的精神元素。

  出發時數十萬人,到達陝北時僅剩幾萬人,從數字中就可以看出紅軍長征付出的巨大犧牲。而這背后則是一個政黨、一支軍隊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敢於犧牲奉獻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才造就民族發展史上又一不可磨滅的豐碑。

  今天,中華民族已經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雖然不必再付出革命戰爭年代那樣多的生命代價,但不怕犧牲的精神依然需要,而且必不可缺。這是因為今天的中國,已不僅僅是國際社會的參與者,而且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秩序與規則的制定,這一過程中必然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的崛起總是心懷芥蒂,肆意宣揚“中國威脅論”。近年來,從一些周邊國家與中國的島嶼爭端,就可窺見我們面臨的嚴峻安全形勢。我們不希望戰爭,但我們不能沒有應對戰爭的准備,這更需要常懷不怕犧牲的精神。另外,不怕犧牲的精神並不一定要以具體犧牲來驗証,而是更多地反映為一種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迫切需要長征精神中內涵的不怕犧牲的精神,並且隻有把這種精神注入靈魂深處,化作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才能夠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承前啟后 繼往開來 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人民日報》,2012年11月30日第1版。

  2.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奮力前進 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人民日報》,2016年7月21日第1版。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公方彬專欄
· 《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