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中國發展觀察》>>每期精選

完善金融支撐體系 推進國際產能合作

譚 璐

2016年08月09日10:00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原標題:完善金融支撐體系 推進國際產能合作

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是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舉措,是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在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不斷加強政府引導推動,出台一系列財稅、金融、投融資、保險等促進政策,一批重要項目陸續開工,很多務實合作取得積極成效。但總體看,目前各項支持政策還沒有形成促進體系,尤其金融支持沒有形成合力,企業普遍反映銀行融資成本高、股權融資門檻高、離岸金融服務滯后、海外市場融資不便、國際合作能力不足等。聚焦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的金融支撐問題,應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海外投融資改革,構建更加適應市場需求,更加高效開放的金融支撐體系。

金融支撐體系是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關鍵

國際產能合作,核心是產業與投資的合作,一般是指我國與東道國合作建設基礎設施、生產線,我國提供技術、管理、資金等支持,與東道國一起開發當地市場,也包括與發達國家一起開發第三方市場。從對外經濟發展階段看,是從產品輸出到產業和資本輸出的轉變。

回顧國際產業和投資理論,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國學者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說、英國學者鄧寧的投資周期理論和國際生產折中論、日本學者小島清的比較優勢理論。從這些理論出發,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有助於延長我國產品的生命周期,形成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雙驅動的發展格局,發揮我國裝備性價比高的比較優勢。從實踐情況看,大規模的產業轉移符合國際經濟的發展趨勢,比如19世紀后期英國向美國轉移,20世紀50年代從美國向日本、歐洲轉移,20世紀70年代從日本、歐洲向亞洲“四小龍”轉移,再到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規模向中國轉移。目前,我國正在經歷著近現代以來的第五次產業轉移,而這次轉移具有明顯的“雙向轉移”特征,一方面中低端產業由中國向印度、越南、緬甸等發展中國家轉移,另一方面越來越多高端制造業向歐美本土回流。這種“雙向轉移”給我國帶來了較大挑戰,在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發展趨勢后,我國提出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這既符合我國處於工業化中期的發展階段,也是順應第五次產業轉移的主動作為。

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金融支撐體系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企業融資能力直接決定國際市場競爭力。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大都屬於資金密集型,投入大、周期長,企業能否得到融資支持直接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在項目初始階段,由於前景並不明朗,企業資本金有限,能否得到股權融資就是企業投資考慮的重要因素﹔在項目推進階段,企業直接或間接融資情況是保障項目順利推進的血液﹔項目即將完成時,項目資金退出又是決定企業最終收益的關鍵一跳,要保障這些環節高效運行,需要相對完善的金融服務支持。其次,優惠融資條件需要金融支撐體系才能實現。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國家往往是亞非拉等新興市場國家,這些國家財力有限,對利率高低、貸款額度、還款周期都比較敏感,優惠融資條件往往是國際產能合作項目談判的焦點和成敗的關鍵。要獲得優惠的融資條件,必須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綜合發揮政策性、開發性和國際優惠貸款作用,實現不同資本形式、融資方式和金融市場之間的有效鏈接,這些都需要一個高效的金融服務體系。第三,金融創新需要以金融支撐體系為基礎。金融服務包括融資投資、儲蓄、信貸、結算、証券、保險、評估、征信和咨詢等多個方面,這些領域相互關聯、相互作用,金融創新也孕育在不同金融服務的交叉作用之中。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還需要考慮不同國家的金融環境,情況更加復雜,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創新思路方式,構建各方聯動、信息共享的金融支撐體系就是培育創新動能的良好土壤。

國際產能合作中金融支撐不足的主要表現

我國市場經濟仍處於起步階段,各個領域的開放程度和步伐並不一致。制造業、建筑業等是較早放開競爭的領域,由於國內競爭激烈,很多企業早早地“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在海外競爭中積累了經驗,提升了能力。而金融領域長期受利率、匯率、資本項目等管制,開放程度偏低,國內金融機構並沒有太強意願開拓海外市場,雖然近年來改革步伐加快,但總體看仍然跟不上實體企業的步伐。很多企業反映,缺乏金融支持成為制約他們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短板。

(一)銀行融資成本高

盡管去年以來央行連續降准降息,但從世界范圍看,我國的貸款利率相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1%-2%的低利率依然偏高,截至2016年一季度,大型國有企業中長期貸款利率普遍高於4%,民營企業貸款利率普遍高於6%。而對於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大多數企業來說,還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一是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企業一大部分屬於鋼鐵、水泥、玻璃、能源等重資產行業,這類企業在國內屬於“產能過剩”行業,銀監會制定了信貸控制政策,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難度更大、利率更高。二是投資海外的資產難以作為國內銀行的抵押物,也難以作為海外銀行的抵押物,導致海外投資的資產融資變現困難,提高了資金使用成本。三是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雖然有政策性貸款,但這類貸款資金規模小、審批程序多,一般企業難以獲得。比如“兩優”貸款(援外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中,2015年“優貸”為300多億人民幣,而我國對外投資規模高達1160億美元。

(二)股權基金門檻高

國際產能合作以項目為標的,投資項目企業首先要籌集資本金。資本金的籌集主要依靠企業自籌和股權投資。由於很多產能富余行業企業負債率偏高,資本金缺乏,一般需要尋找股權投資基金支持,目前主要存在兩方面困難。一是中非基金、中拉基金、中阿基金等主權投資基金市場化程度不高,規模偏小。基金運行過程中收到的監管較為嚴格,支持的項目多是政策性項目,而且審批程序相對繁瑣,合作條件和流程都不透明,一般企業難以獲得支持,很多企業甚至沒有聽說過這些基金。中非基金總規模隻有50億元,目前已支持了80多個項目,最大的項目隻有3億元,對於動輒幾十億的項目來說,主權基金的撬動作用有限。二是國內投資基金雖然發展非常迅速,但投資海外項目的基金並不多。長期以來,我國投資基金更多聚焦在國內市場,或者服務海外投資者投資國內,主動投資海外的基金較少,海外投資經驗不足,加之海外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大、回報期較長,基金投資格外謹慎。

(三)離岸金融服務發展滯后

相對於傳統制造業,我國金融領域開放程度較低,金融機構壟斷屬性較為明顯,並沒有積極性開拓國際市場。因此,在國內制造業企業紛紛在競爭壓力下開拓海外市場的時候,國內金融機構並沒有及時跟進。一是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布局集中在發達國家,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東道國多數位於亞非拉和東歐地區,在這些國家商業銀行機構數量少,比如中國銀行在海外有620多個分支機構,但在非洲隻有南非和贊比亞兩個分行,其余都是沒有經營資格的代表處。二是既有的海外銀行主要從事存取款、結售匯等最基礎業務,為企業提供融資的能力不足,海外資產評估、抵押擔保等業務沒有展開。三是離岸証券、保險、信托、金融租賃等業務非常缺乏。比如海外保險主要以國家出口信用保險為主,針對性的人身、財產保險產品很少。出口信用保險也存在產品僵化、費率偏高等問題。

(四)缺乏有效區域金融市場

2014年,我國海外投資規模首次超過吸引外資規模,產業全球化布局程度越來越高,而在利用全球資源抵御金融風險、獲取融資支持方面的能力還不足。一是匯率波動的風險對企業影響較大,尤其是亞非拉很多國家匯率波動很大,但並沒有相應的對沖工具,人民幣兌換東道國貨幣投資當地不但匯兌成本高,而且面臨著較大的匯率風險。尤其近年來美元匯率政策變動較大,也使我國的海外資產保值變得被動。比如,2015年8月20日,我國對外投資重點國家之一的哈薩克斯坦宣布實行浮動匯率,至2015年底,其貨幣堅戈僅3個多月時間就貶值了40%。二是海外項目建設仍主要依靠本國資金,還沒有充分利用全球金融市場進行融資。亞非拉等國家金融市場普遍發展程度低,利用當地金融市場融資非常困難,同時我國企業的國際金融人才也普遍欠缺,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推介項目的能力不足,難以獲得融資支持。

(五)國際金融合作還處在起步階段

為更加有效地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我國聯合相關國家共同推動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等金融合作平台﹔同時,我國也加入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這將為我國和歐盟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發揮較大作用。但是,要真正做到金融市場的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還需進一步釋放合作與發展的潛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與我國的雙邊金融合作尚處於初級階段,范圍與規模都比較有限,在貨幣金融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信用體系等方面還存在較多現實問題。同時這些國家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和金融資源的調動能力遠不如歐洲金融市場,還很難有效應對高附加值、高風險的金融行業發展。國際產能合作的一個重要基礎便是合作國雙方金融發展的一致性和匹配性,如果雙方金融發展水平相差過於懸殊,就會阻礙雙方國際產能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從五個方面構建金融支撐體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

(一)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的引領撬動作用

國際產能合作根本上是企業自發的市場行為,但由於涉及各國不同政治、文化、社會、經濟情況,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多、風險大,在推進初期進行必要的政策引領,有助於發揮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大、與亞非拉等國傳統友好等獨特優勢。未來,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將繼續在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是將部分儲備投向產能合作等實體經濟領域,擴充主權投資基金,以資本金形式撬動大型示范項目,既提升資本的長期經營能力,也增強相關產業的綜合競爭能力。二是以亞投行、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為領頭金融投資機構進行戰略引領,完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與民間資本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激發民間資本活力。三是完善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合資、特許經營等合作模式,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為項目前期配置一定資本金,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投資,把政策性、開發性資本與民間資本更好地結合起來。

(二)發揮民間資本機制靈活的探索作用

我國基礎設施大規模投資的時期已經過去,國內投資回報率趨勢性下降,長期積累的大量民間資本迫切希望尋找回報率高的項目,應引導民間資本的探索需要,發揮其機制靈活、渠道廣泛、資源豐富的優勢,努力在海外尋找項目機會,鼓勵其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合作開發項目。一是結合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合作,鼓勵以民間資本為主運營管理項目,國有資本、主權基金等可以投資人身份參與項目。二是鼓勵龍頭企業、金融集團等牽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成產業聯盟“抱團出海”,發揮不同領域企業的比較優勢,共同開拓海外市場。三是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海外信息、咨詢、設計等領域投資,增強海外生產性服務能力,為資本和產業輸出提供專業化、市場化支持。

(三)發揮商業銀行的融資支持作用

要充分利用商業銀行現有的海外網點資源和經營管理經驗,盡快增強我國銀行業對國際產能合作項目的融資支持能力。關鍵是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金融改革,加快利率、匯率市場化步伐,穩步放開資本項目管制,鼓勵民營銀行發展,鼓勵銀行業“走出去”,在國際競爭中提升行業競爭力。具體看,一是配合人民銀行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加強東道國市場研究,與我國制造業企業一道“走出去”,加快布點海外市場,增加海外銀行機構的商業存在。二是擴展海外銀行機構業務范圍,提升海外資產評估和授信能力,積極開展“外保內貸”“內保外貸”等多種業務,使企業可以更方便地利用國內外資產融資,提高資產變現能力。三是順應我國金融領域市場化改革的趨勢,鼓勵銀行業開展“投貸結合”業務,發揮商業銀行鏈接資本市場和實體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合作,提升海外金融資產經營能力。

(四)發揮綜合金融服務的離岸保障作用

除了傳統商業銀行的融資支持外,還要發展証券、保險、信用擔保、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等離岸市場,為國際產能合作提供綜合性金融保障。一是在保險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引入市場化機制,降低保險費率,擴大保險范圍,設計更加靈活的保險品種。同時,要鼓勵商業保險機構“走出去”,開發針對性的商業保險,為海外人身、財產、項目建設提供保障。二是在証券業務方面,鼓勵國內証券機構在海外重點國家建立分支機構,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投資銀行業務支持,為合作項目提供債權、股權等多種直接融資服務。三是在信用擔保、融資租賃等業務方面,鼓勵金融集團加大投入,可以與商業銀行合作,為海外重資產項目提供配套服務支持。

四是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利用網絡“扁平化、無國界、快溝通”的優勢,鼓勵相關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項目,主要為難以獲得低成本資金的民間資本開發高風險溢價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五)發揮區域金融市場的貨幣融通作用

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也是產業資本全球化配置的過程,需要有國際視野和開放心態,要配合好國家戰略,也要利用好全球資源。一是配合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深入推進,鼓勵國際產能合作項目人民幣結算,充分發揮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作用。在推進金融業雙向開放中,大力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擴大海外主權債務規模,逐步構建更加市場化的人民幣指數,為國際產能合作提供強有力的貨幣支持。二是在推進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過程中,在我國股票交易市場中探索設立國際產能合作版塊,鼓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企業進行針對性的直接融資支持,在穩步提升我國企業融資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全球影響力。三是在亞非拉和東歐地區選擇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國家,與東道國聯合建立完善的當地金融市場,為當地的合作項目提供直接融資支持,也可以加強我國金融市場與東道國的聯系,提升我國金融控制力和影響力。(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