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綜合報道

G20 與中國參與重構國際秩序

張仕榮

2016年08月15日08:5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G20 與中國參與重構國際秩序

2008年后二十國集團(G20)取代G8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論壇,而伴隨著中國在歷屆G20峰會上的精彩亮相,中國參與重構國際秩序的努力受到全球矚目,2016年G20杭州峰會更使中國崛起及參與主導全球經濟政策走向的趨勢愈發明顯。

2008年之前,G20只是一個鬆散的定位為八國集團(G8)次中心的國際經濟對話論壇,主導全球經濟話語權的是G8。進入21世紀,G8認識到中國的經濟上的巨大進步,多次邀請中國入圍,但是中國堅持自身的發展中國家屬性沒有加入,致使G8的代表性多次受到質疑。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要求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發言權的呼聲日益增強。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舉行的八國財長會議提出為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要吸收更多國家就全球經濟及國際貨幣政策等問題舉行對話,以利於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同年12月,八國集團財長在德國柏林與歐盟及發展中國家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共創20國集團(G20)國際經濟合作非正式論壇會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G20取代G8的趨勢日益明顯。2009年9月25日,全球19個主要經濟體和歐洲聯盟領導人在美國匹茲堡宣布,二十國集團(G20)代替八國集團成為國際經濟合作與協調的首要全球性論壇,八國集團將在國際經濟事務上退居次席。

中國作為G20成員國的作用

作為G20的重要成員,針對全球經濟危機的蔓延勢頭,中國一直秉公直言,對當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沉疴痼疾提出了全面和徹底的革新方案。

2008年11月,首屆G20峰會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中國呼吁採取加強宏觀經濟政策調控、深化國際金融監管等在內的一切必要措施,盡快恢復市場信心,遏制金融危機擴散和蔓延,而峰會也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世界經濟穩定達成重要共識,通過了47條金融領域改革行動計劃。2009年4月英國倫敦峰會出台了總額達到1.1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計劃,中國則表示將始終積極參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同時中國將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繼續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2009年9月,在美國匹茲堡峰會上,中國提出了“堅定不移刺激經濟增長”“堅定不移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堅定不移推動世界經濟平衡發展”三大政策主張,而匹茲堡峰會除了確立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外,還確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大金融機構量化改革目標,啟動“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以及相互評估進程,因此中國在其中發揮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

2010年6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峰會上中國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同時促進建設開放自由的全球貿易體制。2010年11月,韓國首爾峰會完成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量化改革目標,就全球經濟失衡制定“參考性指南”達成原則共識,中國則在首爾峰會全面闡述對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完整構想:“完善框架機制,推動合作發展﹔倡導開放貿易,推動協調發展﹔完善金融體系,推動穩定發展﹔縮小發展差距,推動平衡發展。”

2011年11月,中國在法國戛納峰會上呼吁抓住世界經濟中的主要矛盾,提出“在增長中兼顧平衡,在合作中謀求共贏,在改革中完善治理,堅持在創新中不斷前進,”峰會也就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促進增長和就業行動計劃,並建立更為穩定和抗風險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達成重要共識。

2012年6月,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峰會上,中國則希望各國共同建立一個惠及所有國家和民眾的金融體系。

2013年9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峰會上中國主張各國採取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確保自己的經濟不出大的亂子﹔共同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各有關國家要進一步抓緊落實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特別是決定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把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延長至2016年。

2014年11月澳大利亞布裡斯班以“增長、就業和抗風險”為主題,致力於實現未來5年二十國集團整體經濟增長在當前政策水平上額外提高2%以上的目標。中國的主張一直引領峰會的成果,即:各國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培育全球大市場。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建設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

2015年11月土耳其安塔利亞決定採取共同行動,以實現包容和穩健增長,增加人民福祉,致力於創造更多、更高質量就業,促進全球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中國則主張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推動改革創新、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從對歷屆峰會的梳理中可以看出,“中國元素”一直是歷屆峰會的亮點之一,“中國智慧”也一直引領著峰會的發展走向,中國提出的“改革”、“包容”、“開放”、“可持續”等詞匯成為歷屆峰會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同時與各國尤其是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全球治理理念高度契合。

中國話語權提升

中國話語權的取得源於實力的上升與貢獻的彰顯。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3年的五年間,中國一國貢獻了全球總GDP增長量的37.6%,起到了全球經濟火車頭的作用。2014年,盡管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達到27.8%,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經濟的第一引擎。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9%,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在25%以上。2012年6月,在墨西哥舉行的G20峰會上,中國宣布支持並決定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數額為430億美元。

習近平主席指出:“窮則變,變則通。”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世界,都需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保持活力。中國要求改革全球治理體系特別是國際金融體制的努力一直沒有中斷。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此前中國在IMF的投票權排在第6位,位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之后,印度排在第11位。2016年1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正式生效,中國投票權由此前的第6位升至第3位,印度、巴西和俄羅斯也將躋身前十,新興市場話語權大幅提升。該修正案是IMF推進份額和治理改革的一部分,這一調整需要獲得擁有85%投票權的國家通過,而美國擁有16.7%的投票權,可以一票否決。盡管奧巴馬政府對此表示支持,而過去美國共和黨一直阻撓IMF採取這一行動,經歷了五年的艱苦博弈后,美國國會才勉強通過。而IMF的投票權改革,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小的改革,中國投票權隻上升了2%,並不影響美國在其中的主導地位,而新興經濟體在IMF內權利受限是現實的困境。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宣布人民幣將於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別提款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中國的話語權在上升,但是中國還要面對西方國家在整個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強勢地位。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面對新形勢,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日益顯示出其改變全球治理模式的趨向。正如一些學者指出的,自2011年年底開始,“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協定”(TTIP)、“多邊服務業協議”(PSA)以及“日歐經濟伙伴關系協定”(EPA)等相繼推出,表明發達經濟體作為一個集體,已經不滿足於目前的全球化模式及其運行規則﹔為了奪回全球治理的主導權,他們正結成新的“神聖同盟”,力圖樹立新規。這些“新規”均將中國排除在外,因此,具有明顯的針對中國的戰略意圖。當前,美國、日本甚至還有重啟G7機制取代G20的全球經濟治理核心論壇的企圖,以此壓縮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話語權。

當前,二十國集團作為世界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主要成員,擁有全球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口和科技人員,產生全球9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專利授權量和學術論文,在全球發展中舉足輕重。中國是全球創新體系的受益者與推動力,杭州峰會將由中國首次倡導創新發展理念,形成全球創新發展共識,凝聚全球創新力量,推動世界創新發展。

(責編:沈王一、趙晶)
相關專題
· 綜合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