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鐘成
2016年08月08日14:11 來源:紅旗文稿
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脫歐派以51.9%比48.1%的微弱選票優勢勝出。這次公投所啟動的英國脫歐進程,勢必對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局勢產生深遠影響。
英國脫歐公投,不僅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形成的全球新自由主義秩序的一次嚴重危機,更是2007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深入發展的直接產物,而且是西方政治體制全面衰敗的標志。
一、脫歐公投背后的政黨媒體化與政治選舉的異化
1.英國脫歐公投,本質上是一場由資本操縱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公投。對於脫歐究竟意味著什麼,無論是脫歐派內部還是留歐派內部,沒有統一的共識。脫歐運動主要是由極右政黨獨立黨和保守黨裡的極右派所主導,而且不僅僅保守黨高層分裂成了留歐派和脫歐派,工黨自身也分裂了。雖然工黨高層大體上是留歐派,但是工黨的傳統選民卻大部分成了脫歐派。脫歐問題不僅導致了保守黨的內亂,也引起了工黨的內亂,新上任的工黨黨魁科爾賓在脫歐問題上態度曖昧,公投結果出來后被工黨高層指責,工黨影子內閣外交大臣聯合其他內閣成員逼科爾賓辭職。
科爾賓認為,脫歐本身是一個偽問題,真正應該討論的是工人權利、環境保護、提高企業稅收、增加收入等等。然而,這些真正關涉民眾利益的問題都被英國大眾媒體和政治議程屏蔽掉了,在西方政體下,真正對老百姓有利的議案,是上不了公投台面的,民眾的興趣焦點都被媒體操縱轉移到移民問題和脫歐問題上。因此,在英國,沒有是否參與美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的公投,也沒有是否限制富豪財產的公投,更沒有增加社會福利的公投,而在極右翼主導的反移民議題及其相關的脫歐問題上,卻有公投。
在脫歐問題上,本來互相對立的政治團體,奇妙地走在一起。除了新興的獨立黨外,英國傳統的政黨,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因為脫歐問題產生了分裂。因為脫歐問題,整個英國分裂成了兩派,無論是脫歐陣營,還是留歐陣營,雖然他們在這一單一問題上達成一致,但是在其他幾乎所有重大問題上(如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以及環保、企業稅收等等)都南轅北轍、尖銳對立。
在英國脫歐公投過程中,缺少嚴肅的政治討論。媒體成功地操縱了大眾的意識。在各大媒體中,脫歐派和留歐派勢均力敵,《太陽報》《每日郵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等媒體支持脫歐,而《衛報》《金融時報》《經濟學人》《鏡報》等基本上支持留歐,其最終結果脫歐派和留歐派投票也勢均力敵。
更為顯著的是新興社交媒體的作用。公投時,僅推特上關於公投的推文就高達50萬篇。大眾媒體和社交媒體上的各種洗腦信息充斥大眾頭腦,使大量投票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和可操縱性。公投最終結果,支持脫歐的選票1700多萬,比留歐派選票僅高出100萬左右。公投結果出籠,很多投了脫歐票的民眾卻反悔了,在社交媒體上,“悔脫歐”成為替代之前“脫歐”的新熱詞。僅僅三天內,英國政府和議會請願網站上要求就英國是否留在歐盟再次舉行公投的人數就超過300萬。這說明,在大眾傳媒的誤導下,英國民眾對脫歐的認識停留在非常淺顯的層次,整個脫歐公投過程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被操縱性。
2.英國脫歐公投亂象的背后,是資本主義政黨媒體化與政治選舉的異化。英國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以來,選舉從一開始就是少數有錢人的游戲,選舉權與財產權挂鉤,廣大底層人民的權利被剝奪和限制,直到1948年復數選權(英國有錢人可依據其在不同選區的財產權擁有多個選票)才被工黨所取消,直到1969年英國的普選制才真正確立。然而,普選權的推廣,相伴隨的是媒體的資本化以及資本控制的大眾傳媒對普通民眾的思想控制。
梳理英國傳媒發展歷史可以看到,英國在19世紀上半葉曾出現大量工人階級的媒體,例如《窮人衛報》《北方星報》等等,這主要是因為,當時辦報隻需非常低廉的啟動和運營資金,激進報紙的資金完全可以由工人階級內部所提供。這些媒體“反復強調工人階級有潛力通過集體和有組織的行動促使社會產生變革,從而在它們中間樹立了更大的群體信心”,這非常有利於樹立工人階級的階級觀念,以與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相對立。然而,隨著19世紀后半期報業領域的工業革命,轉輪印刷機、整行鑄排機等技術的普遍應用,使報刊出版所需的資金成倍上升。1837年,成立一家全國性的有利可圖的報社僅需1000英鎊,且其發行量僅需6200份即可盈虧持平,而到1867年,辦一家日報的起步費用是5萬英鎊,到1918年已經高達上百萬英鎊才能維持運轉。媒體的市場化和資本化,再加上資產階級政府的暴力鎮壓,最終使工人階級的媒體被逐步邊緣化。19世紀后半葉以來,英國再也沒有出現一家全國性的工人階級媒體,大眾媒體日益集中化、壟斷化。左翼媒體的消亡是左翼政治力量消亡的重要原因。
媒體壟斷化的結果,是西方政黨的日益寡頭化。在20世紀后半期以前,西方傳統政黨基本上依靠黨員活動來聯系、說服、組織、動員群眾,政黨組織是黨魁和政黨候選人聯系動員大眾的媒介。隨著大眾傳媒對廣大群眾思想滲透和控制能力的日益增強,特別是廣播、電視、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黨魁和政黨候選人通過專業競選團隊和大眾傳媒動員民眾所起到的效果,已經遠遠高於原來的資產階級政黨組織,后者逐漸被前者取代,資產階級政黨出現了去政治化、去組織化的現象,政黨媒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而大眾媒體則已經完全被壟斷資本寡頭所掌控。
在英國,原來具有濃重左翼色彩的工黨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日益蛻化變質。早在1962年,面對日益崛起的大眾媒體的影響力,工黨不得不成立由BBC廣播公司前總裁約翰·裡斯來領導的廣告委員會,試圖利用英國廣播和電視上的商業廣告為自己服務。至1987年,工黨領袖金諾克已經成功地對工黨進行了徹底改革,將“工人階級的”工黨改革成“比保守黨更有效地管理資本主義制度”的政黨,至1994年布萊爾成為工黨領袖時則已經在布萊爾主義、第三條道路的名義下開始全面擁抱新自由主義了。1996年1月,布萊爾用巨資建立了專業競選組織“密爾班克”,這個組織負責管理競選運動期間的信息交流、媒體操縱與民意調查和動員,並與世界傳媒巨頭默多克建立同盟,默多克在1997年下令其《太陽報》動員選民支持工黨。在這個過程中,最終的結果不是工黨利用了媒體和資本,而是資本和媒體最終綁架了工黨。
二、脫歐公投是英國壟斷資本轉移社會矛盾的必然產物
1.英國脫歐公投及其導致的英國脫歐,是2007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產物。這波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根源,是由於長達30多年的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資本尤其是大資本享受超國民待遇,而工人福利被不斷縮減,資本的收益率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工人的工資增長速度。其最終結果必然是有效需求不足,實體經濟利潤率下降,資本流入金融和虛擬經濟,金融膨脹,房地產等投機盛行,實體經濟萎縮,並最終引發金融和經濟危機。進而是大批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破產,公司和國家債務的飆升,以及大量工人的失業。
然而,作為壟斷資本的政治代理人,歐洲的主流政黨解決金融危機的方法是進一步採用新自由主義政策,其中包括緊縮政府開支,壓縮國民福利,降低對工人的保護,允許資本更加自由流動,減少對富豪和大資本的征稅,允許資本用更加低廉和苛刻的條件雇佣工人,引進發展中國家移民使之與本國工人惡性競爭等等。卡梅倫2010年上台后,英國一直是大規模引進移民比較積極的國家,2012年英國一度是歐盟國家中給予新移民公民身份最多的國家。但是面對廣大工人階級的怒火,英國保守黨及新成立的獨立黨,不得不將危機的根源歸結到歐盟和移民身上,煽動種族主義者的反移民情緒,用種族問題掩蓋經濟危機下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
2.每當資本主義階級矛盾激化時,資本家及其利益集團控制的媒體就會煽動起種族主義來轉嫁矛盾。正如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針對英國脫歐公投指出的,“各行各業的工業集中程度以及市場影響力都在增大。實際工資停滯和降低所造成的影響與財政緊縮政策的影響混雜在一起,同時公共服務存在減少的危險,而大量中低收入就業者恰恰依賴這些服務。由此所產生的就業者在經濟上的不安全感與外來移民的問題結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有毒的混合物。”
因此,卡梅倫雖然在口頭上屢屢表態要限制移民,但是並沒有採取實際的措施。2015年英國的淨外來移民數高達33萬人,這和卡梅倫在競選時“減少移民到數萬人”的承諾相去甚遠。一邊大規模引進移民當廉價勞動力緩解經濟危機,一邊制造反移民輿論轉移經濟危機的根源,另一邊用脫歐公投要挾歐盟降低移民的福利。這就是卡梅倫及其保守黨政府的一箭三雕之策。
保守黨脫歐派及獨立黨之所以不滿意歐盟,是因為他們想執行比歐盟政策更加令人不滿的新自由主義政策,比如縮減勞工福利、縮減移民福利、縮減兒童福利等等。脫歐派不過是一個大忽悠,他們當初忽悠民眾說脫歐后不交給歐盟的3.5億英鎊將會補貼給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然而事到關頭卻又否認這個政策。保守黨脫歐派及獨立黨的如意算盤是,脫歐后英國可以制定比歐盟更加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雖然脫離歐盟短期內會給英國的金融和經濟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英國因為本身就和歐盟融入不深,脫歐后導致的系列經濟問題,例如原來歐盟內部的貿易優惠條件等等,可以通過雙邊協議來實現。
工黨領袖基本上是留歐派,但是工黨大部分選民基礎被保守黨及獨立黨的反移民等種族主義宣傳所吸引,無組織化的工人階級的意識被大眾傳媒及其幕后的資本所操縱。
三、脫歐公投背后的世界地緣格局
在脫歐公投中,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華爾街資本的曖昧態度。以索羅斯為例,雖然他口頭上表態支持歐盟,但是公投前三天,他卻公開警告,英國脫歐將導致英鎊可能下跌15-20%,並指導旗下基金大舉買入黃金及相關資產,賣出股票,實施賣空。投票結果出來后,法德都表示英國脫歐對歐盟影響不大,但索羅斯又急著表態說,英國脫歐使得“歐盟瓦解實際上已經無法挽回”。
一定程度上說,英國主流媒體在脫歐問題上的分裂,背后是英國統治精英在地緣政治上的分裂,一派要完全徹底地依附美國,一派要繼續在歐洲和美國之間搞投機主義。
二戰后,以法德為軸心成立的歐盟,是在舊的殖民體系徹底瓦解,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美蘇兩極對立的大背景下,當年老歐洲中的列強在世界范圍內的相對勢力和地位日益下降,他們被迫團結起來走經濟和軍事一體化道路,以防止自己徹底成為美國的附庸,使自己成為美蘇之外的世界第三極。換句話說,歐盟的成立,是二戰后法德資產階級維護自己利益及自己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明智選擇。
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雖然歐盟的實體經濟遠遠好於美國,但金融危機對歐盟的損傷卻一點也不亞於美國,這很大程度上是歐盟對美國過於信賴的結果。以希臘債務危機為例,為了加入歐元區,高盛為希臘量身定做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其掩蓋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以符合歐元區成員國的標准。之后,為了掩飾債務,希臘在高盛幫助下制造了更多的貨幣掉期交易,使希臘深陷壞賬漩渦而無法自拔。高盛還把德國拉下水,向德國工業銀行出售了大量風險極高的垃圾債券,然后對賭做空。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引爆了希臘債務危機和歐元危機,給歐盟帶來極大影響。
英國脫歐很大程度上會刺激歐盟各國內部的脫歐勢力。如果英國脫歐引發脫歐潮,歐盟可能走向風雨飄搖之路。所以,英國脫歐這件事,不僅僅是對歐洲普通工人階層的損害,也是對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各國資產階級利益的損害。
二戰后歐洲各國基本上採納了英美政治模式,並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全面接納了英美(裡根-撒切爾)所鼓動的新自由主義思潮。歐盟今天的困局,就是採納這一政治經濟模式的苦果。(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海洋安全與合作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稿》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