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理論模型

王健 王育森

2016年08月01日13:19    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原標題:王健 王育森: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理論模型

﹝基金項目﹞國家行政學院課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再生產理論與中國宏觀經濟學研究”

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宏觀經濟理論,增強中國在世界經濟學術界的話語權,迫切需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再生產理論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理論模型。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學術界和政府,應用西方經濟學的開放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宏觀經濟總量、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國內經濟學界也將其視為分析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和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通用理論。如,國內眾所周知的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的說法,就是源於西方開放宏觀經濟理論。然而,照搬照抄西方開放宏觀經濟理論難以闡釋中國經濟出現的產能過剩、經濟結構失衡、消費不足和投資過度等現實問題,應用西方開放宏觀學分析中國宏觀經濟問題確有隔靴搔痒之感,因此,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學界亟須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講話的精神:“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將改革開放的豐富實踐經驗進行理論升華,在宏觀經濟學領域構建中國特色、系統化的開放宏觀經濟理論及模型。

本文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再生產理論為指導,借鑒西方宏觀經濟學合理的成分,摒棄其錯誤,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際,構建全新的、系統化的、中國特色的開放宏觀經濟理論模型,分析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規律和特點並提出宏觀經濟政策。

一、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理論模型的假設

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模型的假設,主要吸納了馬克思再生產理論的假設,也汲取了西方開放宏觀經濟理論及模型中反映現代經濟運行特征的假設。

1.市場經濟,產品(含勞務)在市場經濟中實行等價交換。

2.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是價值規律。

3.社會資本有機構成不變。

4.社會平均利潤率不變。

5.經常賬戶開放,資本賬戶部分開放,資本不完全流動。

6.國內基本利率市場化,國內外貨幣、証券資產部分可代替。

7.國內產品的供給富有彈性。

假設1~4主要是馬克思再生產理論的假設。

假設1和2,是馬克思再生產理論與西方經濟學開放宏觀經濟學理論相同的假設。

假設3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再生產理論與西方經濟學開放宏觀經濟學理論有共性的假設。西方經濟學開放宏觀經濟學理論通常假設社會資本與勞動力的構成不變,即生產的技術水平不變。資本有機構成,是以資本技術構成為基礎並由技術構成決定的資本價值構成。生產的技術水平決定資本技術構成,資本有機構成不變,換言之,生產的技術水平不變。所以,資本有機構成不變的假設與西方開放宏觀經濟理論的不考慮資本與勞動力構成變化假設,具有共性,兩者內涵是相同的,僅是表達的方式不同。

假設4,也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再生產理論與西方經濟學開放宏觀經濟學理論有共性的假設。西方經濟學開放宏觀經濟理論常常假設社會平均利潤率不變。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再生產理論假設剩余價值率不變,然而,依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轉型理論,利潤和剩余價值,都源於資本家剝削工人,兩者在數量上是相同的。兩者的差別是:剩余價值相對於預付可變資本而言﹔利潤相對於全部預付資本而言。在資本有機構成不變時,社會平均利潤不變等價於剩余價值率不變,兩者具有共性。

假設5~7,借鑒西方開放宏觀經濟學的假設,以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放宏觀經濟的特征。假設5,經常賬戶開放假設與西方經濟學的開放宏觀經濟模型假設相同。假設6,資本項目部分開放與西方經濟學中的資本項目完全開放不同。雖然中國對資本項目仍然有管制,因而,假設“資本賬戶部分開放,資本不完全流動”。

假設7,與西方經濟學的開放宏觀經濟學假設部分相同。雖然中國出口不能滿足國際產業鏈高端的需求,然而在國際產業鏈低端,國內出口的產品極富彈性。

二、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的基本原理

在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模型理論的假設下,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再生產理論為指導,吸納西方開放宏觀經濟學的合理成分揚棄其缺陷,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的特點,構建中國特色開放經濟理論模型的基本理論及其數理方程。

1.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學的分析前提

本文以馬克思再生產理論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學分析前提。

社會產品在產品形式上分為兩大部類:Xi( i=1,2)。第Ⅰ部類產品X1是生產資料,用於生產性消費﹔第Ⅱ部類產品X2是消費資料,用於個人消費。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各自使用本部類的資本,分別生產用於市場交換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

2.西方經濟學開放宏觀經濟學模型的合理成分與缺陷

(1)西方經濟學以國民收入決定論中的四部門模型分析開放宏觀經濟運行,此模型分析思路具有合理的成分。

分析開放經濟的四部門模型,假設經濟由居民戶、廠商、政府和進出口四個部門組成。在四部門經濟中,社會總供給由消費(C)、儲蓄(S)和稅收(T)及進口(M)四部分組成,社會總供給(AS)為:AS=C+S+T+M。

社會總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由消費(C)、投資(I)和政府支出(G)及出口(X)構成,社會總需求(AD)為:AD=C+I+G+X。

當總供求相等時,即AS=AD時,宏觀經濟實現均衡,國民收入流量的循環得以順利實現。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宏觀經濟收縮,國民收入流量循環不能順利實現。總供給小於總需求,宏觀經濟擴張,國民收入流量循環不能順利實現。

(2)西方經濟學的國民收入決定論的四部門模型有三大缺陷。

1)分析西方開放宏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論的四部門理論模型,總供求兩式中的消費C相等,與宏觀經濟實際脫節。

國民收入決定論的四部門理論模型認為,從價值視角分析產品市場總供求,總供給公式AS=C+S+T+M和總需求公式AD=C+I+G+X兩式中的消費C是相等的。

事實上,由於消費品過剩或者供給不足,產品總供求兩式中的消費C經常不相等,僅在極偶然的情況下相等。

西方開放宏觀經濟學,從價值視角,以“存貨調整”的辦法,解決消費品供求不相等對總供求的影響:將產品存貨(庫存)的增加視為正投資﹔將產品存貨的減少視為負投資。如果消費品供大於求,消費產品市場的廠商庫存增加被認為是投資增加,此時,市場消費品供求相等,總供求兩式中統一用C表示﹔反之,則相反。

然而,消費品庫存時,會產生磨損和無形磨損,因而,庫存不能簡單地被認為是正投資。所以,“存貨調整”辦法脫離宏觀經濟實際。消費品在庫存期間會遇到自然力和人力等因素的損壞(即有形磨損),消費品價值降低導致價格下降,因而庫存的消費品下一年出售時,廠商從銷售中獲得價值低於上一年銷售的價值,即存貨中有一部分價值損失了,沒有轉化為正投資,因而,庫存和投資之間不存在完全的相互轉換關系。消費品庫存還會遇到出現了同類同質的便宜產品,即無形磨損的情況,也會導致消費品在次年出售時價格下降,廠商價值損失,存貨和正投資之間的轉換無法完全實現。

2)分析勞動市場供求時,僅考慮社會平均實際工資。事實上,對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部門來說,不同部門的平均名義工資是有差異的,因而,各部門的實際工資是不同的。而且生產資料產品價格或消費資料產品價格之間的相對變化會影響投資和實際工資。然而,開放經濟模型對此都沒有予以考慮,忽視了名義工資的差異,以及不同部類產品價格對投資和實際工資的影響。

3)淨資本流入函數脫離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中國宏觀經濟的實際。開放宏觀經濟模型認為,淨資本流入H是國內利率r和外國利率R的函數,充分反映了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宏觀經濟現實。對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來說,淨資本的流入還取決於本國與外國平均工資的差異。

3.對西方經濟學開放宏觀經濟模型的修正

(1)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對西方經濟學開放經濟模型分析邏輯的修正。西方經濟學的開放經濟理論模型在總供求公式中都用C表示消費,然而,這不僅脫離市場經濟國家宏觀經濟實際,而且與中國宏觀經濟的消費品的供給和需求常常是不相等且相背離。為了使本文的理論模型更符合中國宏觀經濟實踐,對開放宏觀經濟模型進行如下的修正:

AS=S+T+M+CS 和AD=I+G+X+ CD

將此分析思路應用於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在不考慮政府和對外經濟時: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的產品供給價值為PiXi (Ii(r),Li(wi /P2,r),(其中r是國內利率﹔i=1,2)﹔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的產品需求為兩大部類的投資Ii(r)和消費Ci(wi,r)( i=1,2)。依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再生產理論,從實物更替與價值補償思路研究宏觀經濟,當投資品供給大於或小於需求時,P1X1與ΣIi不相等,僅在投資品供給等於需求時相等﹔當消費品供給大於或小於需求時P2X2與ΣCi不相等,而在消費品供給等於需求時相等。如此修正,能夠從中國實際出發闡明宏觀經濟運行的規律,較為清晰地分析經濟結構。

(2)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對西方經濟學開放經濟模型中勞動市場分析的修正。西方經濟學開放經濟理論僅考慮社會平均實際工資分析勞動市場,而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考慮不同部類的勞動市場中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的差異,分析工資差別對勞動市場供求的影響。

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分析勞動市場供給時,考慮第Ⅰ和第Ⅱ部類勞動市場的名義工資w1 和w2 不同,相應地兩大部類實際工資w1 /P2和w2 /P2也不同﹔各部類的勞動力市場的供給LSi是實際工資w1 /P2和w2 /P2的函數。

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分析勞動市場需求時,不僅考慮第Ⅰ和第Ⅱ部類勞動市場的名義工資不同,而且考慮各部類實際工資的差異,各部類勞動力市場需求LDi是實際工資wi /P2的函數(i=1,2)。

(3)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中淨資本流入函數拓展為:國內利率和外國利率、匯率、國內外工資水平之比的函數。此函數,既保留了西方開放宏觀經濟模型中淨資本流入是國內利率和外國利率的函數定義,也考慮到中國與外國平均工資的差異對淨資本流入的影響,更加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際:當國內工資水平高於外國工資水平時,國內勞動力成本高於外國,外商直接投資流出,淨資本流入下降﹔反之,則相反。

4.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的原理及數理方程

(1)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模型的原理

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再生產理論為指導,建立的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模型,闡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運行中社會產品實物更替和價值補償的周而復始的運動規律。

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主要分為兩大部類:一是投資品部類﹔二是消費品部類。宏觀經濟中的兩大部類和每個部類內部產品價值的實現,都是以貨幣通過市場交換實現的。第Ⅰ部類的投資品P1X1,在第Ⅰ部類內部與投資I1相交換,實現實物更替與價值補償﹔第Ⅱ部類的消費品P2X2,在第Ⅱ部類內部與消費C2相交換,實現實物更替與價值補償﹔第Ⅰ部類的投資品P2X2與第Ⅱ部類的投資I2相交換,實現實物更替和價值補償。當每個部類的產品在實物和價值上都得到更替和補償時,宏觀經濟就能連續地、周而復始地運行。

每個部類產品的實物更替和價值補償都受到政府稅收和支出的影響。對外經濟部門的兩大部類產品與外國產品進行國際貿易,彌補國內產品供給不足和實現價值補償,兩大部類投資中既有外國資本的流入也有外國資本的流出,直接影響實物更替和價值補償。

(2)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的數理方程

以現代經濟數學方法,構建中國特色開放經濟模型基本原理的數理方程為:

總供給:AS=ΣPiXi(Ii(r),Li(wi/P2,r))+ΣIMi(I,C,e)

(i=1,2)(2.1)

式中Pi是各部類產品的價格,Xi是各部類的產品,wi是每個部類的實際工資,r是國內利率,IMi是各部類進口的產品。

總需求:AD=ΣIi(r)+ΣCi(wi,r)+ΣEXi(e)+ΣGi-ΣTi ( i=1,2) (2.2)

式中Ii是各部類的投資,社會總投資I=I1+I2﹔Ci是各部類的消費,社會總消費C=C1+C2﹔EXi是各部類的出口,總出口EX=EX1+EX2﹔G Gi是各部類的政府購買,Ti是各部類的稅收。

貨幣需求:MD=MD(I,C,G,EX,r) (2.3)

貨幣需求是兩大部類投資、消費、政府支出、出口和利率的函數。

貨幣供給:m = M/P (2.4)

m是實際貨幣供給,M是名義貨幣供給,P 是物價水平﹔P=αP1+(1-α)P2,α是權重。

儲蓄:S=S(ΣPiXi(Ii(r),Li(wi/P2,r)),r) ( i=1,2) (2.5)

儲蓄S是兩大部類生產總值ΣPiXi(Ii(r),Li(wi/P2,r))和利率r的函數。

勞動力供給:LSi =LSi(wi /P2) ( i=1,2)(2.6)和(2.7)

式中LSi是勞動力市場的勞動力供給數量。第Ⅰ和第Ⅱ部類勞動力供給函數是實際工資(w1 /P2,w2 /P2)的函數。各部類的勞動力市場的供給LSi是工資的函數,工資越高,願意就業者越多,勞動市場供給越多﹔反之,則相反。

勞動力需求:LDi =LDi(wi /P2,r) ( i=1,2) (2.8)和(2.9)

各部門類勞動力市場的需求LDi是工資和利率的函數,工資越低、利率越低,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越多,工資越高利率越高,企業對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越少。

淨出口:NX=ΣEXi (e)-ΣIMi(I,C,e)( i=1,2) (2.10)

EX(e)是出口,它是匯率e的函數。IM(I,C,e)是進口,它是國民收入(I,C)和匯率e的函數。出口與進口之差被稱為淨出口NX。

淨資本流入:NCI= CI(r,rw,e,w/ ww)-CO(r,rw,e,w/ ww) (2.11)

CI(r,rw,e)是資本流入,CO(r,rw,e)是資本流出,資本流入、資本流出都是國內利率r、外國利率rw和匯率e以及國內工資w 與世界工資ww比值的函數。

國際收支差額:

FP= NX(I,C,e) +NCI(r,rw,e,w/ ww) (2.12)

國際收支差額FP為淨出口與淨資本流入之和。

資本流入和資本流出之差,被稱為資本淨流入NCI。資本淨流入NCI與國內外利率的關系為:當國內利率高於外國利率時,r> rw,資本項目出現盈余,資本流入大於資本流出。當國內利率比外國利率低時,r< rw,資本項目出現赤字,資本流入小於資本流出。當國內利率等於外國利率時,r= rw,資本項目平衡,資本流入等於資本流出淨資本流入。

淨資本流入NCI與國內外平均工資水平的關系為:當國內平均工資水平w低於外國平均工資水平ww時,跨國公司來華直接投資更有利可圖,資本流入大於資本流出。當國內平均工資水平w高於外國平均工資水平ww時,跨國公司直接投資轉向工資水平更低的國家有利可圖,資本流入小於資本流出。

三、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模型的均衡條件

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模型的宏觀經濟均衡條件,不同於西方經濟學開放宏觀經濟模型,更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運行的特點。在中國開放宏觀經濟總供求相等時:

ΣPiXi(Ii(r),Li(wi/P2,r))+ΣIMi(I,C,e)=ΣIi(r)+ΣCi(wi,r)+ΣEXi(e)+ΣGi-ΣTi

則中國開放宏觀經濟均衡條件為:

P1X1(I1(r),L1(w1 /P2,r)) + IM1(I,C,e) =ΣIi(r)+ EX1(e)+G1-T1

i=(1,2) (3.3.1)

(3.3.1)表明開放經濟的生產資料部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價值均衡。

C1(w1,r)+ C2(w2,r)+EX2(e)+G2 –T2

=P2X2(I2(r),L2(w2 /P2,r))+IM2(I,C,e) (3.3.2)

(3.3.2)表示開放經濟的消費資料部門總供求價值相等。

C1(w1,r)+ EX1(e)+G1-T1= I2(r)+IM2(I,C,e) (3.3.3)

(3.3.3)表明開放經濟的兩大部類產品的價值得到補償,實物得到更替。

S(ΣPiXi(I1(r),L1(w1 /P2,r) ),r)=ΣIi(r)+NCI(r,rw,e)

i=(1,2) (3.3.4)

(3.3.4)表明開放經濟的社會資金得到充分利用。

MD(I,C,r)=M/P (3.3.5)

(3.3.5)表示開放經濟的貨幣市場均衡。

Li = LSi(wi /P2)=LDi(wi /P2,r) ( i=1,2) (3.3.6)和(3.3.7)

(3.3.6)和(3.3.7)表示開放經濟兩大部類勞動市場都實現了均衡,不存在結構性失業。

FP=NX(I,C,e)+NCI(r,rw,e,w/ ww)=0(3.3.8)

(3.3.8)說明開放經濟國家的國際收支均衡,FP=0即為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之和為零。如果國際收支差額為正,即FP>0,稱國際收支出現順差,也稱國際收支盈余﹔如果國際收支差額為負,即FP<0,則稱國際收支逆差,也稱國際收支赤字。

(3.3.1)-(3.3.8)式闡明中國開放經濟均衡條件。當此8式同時成立時,總供給等於總需求,開放經濟實現均衡:生產資料的實物和價值得到了更替和補償,消費品的實物和價值也獲得了更替和補償,宏觀經濟能夠順利地運行﹔當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經濟擴張﹔當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經濟收縮。

四、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模型的應用

與西方開放宏觀經濟學模型相比,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模型(以下簡稱“模型”),能夠更好地闡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規律,提出符合中國經濟實際的宏觀經濟政策建議。

1. 模型能夠解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因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已成為GDP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很多,從宏觀視角分析,在中國經濟邁入新常態之前,經濟迅速增長的動力為:投資與出口。

投資是刺激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動力。中國政府控制大量資源,容易形成大規模投資。在國內投資快速增長的同時,外商在華投資規模也快速遞增,投資增速快於經濟增長速度,因而,在促進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中,投資是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動力。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前,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二大動力,出口增速高於經濟增長速度。在中國投資所形成的生產能力不能為國內的消費所吸納時,出口成為消化中國供給過剩的主要渠道,外需在消化中國過剩產品的同時,成為拉動中國經濟重要因素。

2. 應用模型分析中國經濟的現實問題

第一,以模型分析中國經濟的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的特點,即消費不足的問題。中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佔GDP比重)由2001年的45.3%下降到2013年的38%。與此同時,中國投資規模迅速擴大,而且投資中的第一部類的投資I1大於第二部類的投資I2,就單位資本而言,第一部類投資單位資本需要的勞動力少於第二部類,因而投資就業率下降,居民的工資收入wi增長速度較低,導致消費率隨居民收入佔GDP比重下降而遞減﹔與投資過快增長相伴而生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行業的產品供大於求,進而壓低了就業率和居民實際收入wi/P2,消費率隨之遞減﹔所以,投資率偏高,消費增加緩慢,出現消費不足。

第二,應用本模型可以分析人民幣匯率與國際熱錢的棘輪效應。一是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e與外國匯率形成匯差,吸引國際熱錢涌入豪賭人民幣升值,從而中央銀行外匯儲備增加,國內貨幣供給由於國內外匯佔款增多而被動增加,通貨膨脹壓力增大,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國內利率r高於國際利率rw,即提高人民幣利率,會強化此棘輪效應。二是人民幣持續貶值,人民幣匯率e與外國匯率的匯差,導致國際熱錢大規模流出中國,進而外匯儲備迅速減少,與此同時,國際市場企業不願意用人民幣進行交易,延緩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第三,模型還能解釋中國的來料加工業向東南亞等國的轉移成因。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國內工資水平低於國際工資水平,來料加工業增長明顯。然而,自2008年以來,出現了來料加工業,特別是紡織、制鞋等行業向東南亞轉移的現象。模型分析表明: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提高,國內工資平均水平w高於外國工資平均水平ww,特別是明顯地高於東南亞國家工資市場水平時,中國的來料加工企業已經失去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於是許多跨國公司紛紛將來料加工企業,尤其是制鞋、紡織企業轉向東南亞國家。

第四,模型能夠闡明中國人民幣匯率e變化引起資本流動及淨資本流入的變化:當本幣相對於外幣升值,資本項目盈余增加,經常項目順差減少﹔當本幣相對於外幣貶值,資本項目盈余減少甚至出現赤字,經常項目順差擴大。

3.應用模型對中國宏觀經濟進行實証分析

結合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技術,將中國特色開放宏觀經濟模型進一步細化,將兩部類模型拓展為多產業模型,可以具體地分析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勞動市場結構特點,並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經濟效應,進而提出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宏觀經濟政策。

4.為提升中國在國際經濟學術界的話語權提供基礎理論

這個新穎的開放宏觀經濟學模型,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為指導,以國際經濟學界公認的、通行的經濟學定量分析方法,闡述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量、結構變動的規律及政策影響,突破當前國內學術界流行的以西方經濟學的宏觀經濟理論體系認識、解釋、分析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慣例,為以中國經濟學的話語體系代替國內經濟學界流行的西方經濟學話語體系奠定了基礎理論,有利於增強中國經濟學在國際經濟學界的話語權。

(王健,國家行政學院政府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育森,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資本論(一、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2﹞ 吳易風.馬克思主義經濟數學模型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 吳易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4﹞ 王健.現代經濟學原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5﹞ 王健.政府經濟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6﹞ 白暴力,白瑞雪.現代西方經濟理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7﹞ 王健.基於馬克思再生產理論的中國特色宏觀經濟模型﹝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6).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