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6年07月15日08:34 來源:解放軍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証。習總書記這一觀點高度概括了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同最廣大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特點。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將黨和群眾的關系,比之為魚水,喻之為血肉,視之為種子與土地。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成就,都是通過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共同奮斗取得的。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事業能不能順利發展,關鍵就在於我們黨能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能不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始終與人民同行。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相繼侵略中國,從此改變了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使中國由一個完全的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探索救亡圖存的進程中,中華民族時刻面臨著亡國的危險。建立一個無產階級政黨,以領導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就提到了日程上來。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大會,確定了黨的名稱,通過了黨的綱領,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從此,在古老的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和唯一的無產階級政黨,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識別和判斷一個政黨的性質和作用,歸根到底是看它代表什麼人的利益,為什麼人服務。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一條主線。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以實現民族解放獨立,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奮斗目標的。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最終目標,黨結合各個時期的形勢、任務,制定出各個階段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而使黨既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也代表最廣大人民的現實利益和具體利益。我們黨成立95年執政67年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據,始終深深扎根於人民之中,為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懈奮斗。
早在1944年,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明確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除了人民大眾的利益,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沒有任何特殊利益。執政以后鄧小平在黨的八大上指出:“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共產黨——這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中先進分子的集合體,它對於人民群眾的偉大的領導作用,是不容懷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為先進部隊,它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群眾,正因為,而且僅僅因為,它是人民群眾的全心全意的服務者,它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並且努力幫助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爭。”
既然黨是人民完成歷史任務的工具,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利益之外沒有也不追求特殊的利益,因而黨必須把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立場和唯一宗旨。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永遠與人民同行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以什麼面貌執政和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決定著中國共產黨的未來命運。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以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並沒有也不可能給我們留下現成的答案。歷史反復証明,一個政黨也好,一個政權也好,得民心則興,失民心則亡。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個政權都不能違背這個規律。歷史上歷代統治者的更替証明了這一規律,近年來國外一些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的垮台也証明了這一規律。特別是蘇聯的解體和蘇共的垮台,也恰恰說明解決這一問題對共產黨執政和發展的生死攸關。
從本質上講,共產黨是代表絕大多數人、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黨。共產黨本應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並不斷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所以共產黨喪失政權、從執政地位上垮下來,似乎是理論上的一個悖論。蘇聯、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垮台,固然有多重原因,但最根本的是改變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違背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最終導致喪失了執政權。事實証明:脫離群眾是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因此,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嚴肅黨的紀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不斷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記者見面會上對人民群眾所作的庄嚴承諾。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全黨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就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群眾觀,是對群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的基本看法,由此決定著對待群眾的基本態度。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認為,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黨也始終認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1981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斗的,但是黨永遠是人民的一小部分﹔離開人民,黨的一切斗爭和理想不但會落空,而且變得毫無意義。”新形勢下,我們要筑牢群眾觀點,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緊密團結群眾。
不忘初心,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和堅定維護者,這不僅體現在黨的理論觀點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黨的實踐中。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等等,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和總方略,是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新布局和總戰略,全黨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要通過領導發展、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一定要使群眾得到應該得到的、看得見的物質利益,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要使群眾得到的、看得見的物質利益不斷有所增加。這樣才能使群眾愈來愈深刻地認識到實行改革開放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祖國的富強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更加自覺地為之共同奮斗。這是我們事業不斷發展並取得最終成功的根本保証。
不忘初心,就要從執政黨的特點出發,深刻汲取國外政黨處理黨群關系的經驗教訓,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完善權力監督機制,保証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証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黨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地位,給我們黨運用手中的權力為人民服務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但是,權力如果得不到監督,就會濫用,就會產生腐敗,這是被古今中外的事實所証實了的規律。我們黨的黨員和干部,雖然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道德水准,但這只是為黨員、干部正確運用權力奠定了自律的思想基礎,還必須有強有力的監督,發揮他律的作用,才能保証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黨員干部不但要下決心解決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還要堅決維護黨規黨紀的嚴肅性,對那些侵犯群眾利益的行為要敢於較真、敢於斗爭。(執筆:張榮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