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中國發展觀察》>>頭條

李偉:拓展“一帶一路”合作 共創亞歐發展新空間  

——在“絲路國際論壇2016年會”上的講話

2016年07月05日14:4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拓展“一帶一路”合作 共創亞歐發展新空間——在“絲路國際論壇2016年會”上的講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波蘭總統杜達出席絲路國際論壇暨中波地方與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並作主旨演講,這對於我們提升每年主辦的絲路國際論壇影響力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我想就“拓展‘一帶一路’合作,共創亞歐發展新空間”主題談幾點認識。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助於為人類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且有助於全球經濟走出目前的困境,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結束了上世紀80年代開啟的穩定增長時代,進入了增長持續乏力的時期。全球經濟增速從危機前五年(2003-2007年)的5.1%,下降到近五年(2011-2015年)的3.5%,增速下降了1.6個百分點。今年6月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年初預測的2.9%下調至2.4%。與此同時,國際貿易增速與經濟增速的關系也發生了轉折性變化。2015年,全球貿易總量僅增長1.7%,多年來首次低於全球GDP增速。持續低迷的經濟和貿易增長,進一步凸顯和加重了一些主要經濟體內部的結構性矛盾,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全球化進程遇到了一系列新挑戰。新興經濟體發展分化明顯,喜憂參半。現在,我們迫切需要塑造全球化的新動力,推動各國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使世界經濟在合作中走向新的繁榮。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各國合作提供了公平互利包容的新的廣闊平台。依托這一平台,全球的資源和要素可以得到更加優化的配置、更加有效的利用,從而為世界經濟增長增添新的動力。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涉及沿線60多個國家。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中,亞洲是活躍的經濟圈,歐洲是發達的經濟體。亞歐合作無論是對共建“一帶一路”,還是對全球發展都至關重要。

亞歐合作對於促進全球經濟實現新一輪繁榮至關重要。無論是從經濟總量來看,還是從人口規模來看,亞洲和歐洲在全球佔有絕對大的分量,有著舉足輕重、難以替代的作用。2014年,亞洲和歐洲的GDP分別達到26.5萬億美元與21.9萬億美元,共佔全球經濟總量的62%﹔人口總量分別達到43.5億與7.4億人,共佔全球總人口的70%。因此,亞歐所擁有的生產能力和潛在的市場需求無比巨大,亞歐的合作不僅會促進自身的發展,而且必然會惠及全球。

亞歐合作對於有效應對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至關重要。亞歐各國面臨的挑戰,有自身結構問題、發展階段問題,但不少是跨國界、跨洲界的,如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全球化進程受阻、南北發展不平衡、環境污染加劇等。應對這些挑戰,無疑需要國與國乃至更大區域的密切合作。亞歐各自面臨的挑戰,有一些表面看起來有地理邊界,但實際上卻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如歐洲的投資疲軟與亞洲需求下降就不無關系,亞洲經濟增長放緩與歐洲市場接近飽和亦不無關聯。如果畫地為牢,各人自掃門前雪,亞歐所面臨的難題都難以得到有效解決。隻有深化互利合作,共同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才能使亞歐擺脫發展困境,走上新的持續發展道路。

亞歐合作對於推動各自的結構升級至關重要。亞洲和歐洲各國,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擁有不同的要素稟賦,面臨不同的“結構升級”瓶頸。有的國家資本富余,但缺少高收益的投資機會﹔有的國家發展需要大量資金,但資本供給不足﹔有的國家創新能力強,但因國內市場狹小制約了新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有的國家潛在市場廣闊,但發展缺乏技術支撐。促進亞歐合作,有助於發揮各國比較優勢,突破瓶頸制約,共同推動結構升級。

亞歐合作不僅至關重要,而且具有廣闊的空間。但要實現亞歐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合作,需要強化共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貿易規則對接等方面採取共同的行動。

首先,亞歐應更好地對接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技術標准,暢通基礎設施骨干通道。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要素的跨境流動,拓寬貿易投資的范圍,深化市場分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大部分亞洲國家電力、交通和通訊等基礎設施短缺,制約著其經濟社會的發展。歐洲國家的基礎設施雖較為完備,但也存在技術陳舊、設備老化等問題,需要進行改造和提升。更為突出的是,亞歐之間跨境、跨洲的基礎設施聯通不暢,各國技術標准不統一,嚴重影響了商品的流通效率、能源的傳輸效率和信息的傳播效率。亞歐各國應加強規劃協調,推動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謀劃一些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共同建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絡。

第二,亞歐應加強政策溝通,以互利共贏為原則,推動投資和貿易規則的對接。近年來,亞歐國家在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有所進展。但國與國間的投資壁壘依然存在,相互投資面臨市場准入、技術標准、就業政策等方面的約束﹔國與國間的貿易壁壘依然存在,國際貿易面臨市場經濟地位認定、反傾銷反補貼政策規定、清關程序和貿易結算等方面的制約。亞歐國家應增進互信,消除疑慮,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中形成的各種對話機制,加強政策溝通,提升投資貿易規則的兼容性。亞歐各國還可借鑒國際上通行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國內經濟體制,進一步提高經濟的開放程度。

第三,亞歐應共同開展投融資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多邊金融機構的作用,撬動全球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亞歐未來發展存在巨大的融資需求。根據《歐盟交通基礎設施新政策備忘錄》,2014年至2020年間,僅歐盟地區的交通領域就需要投資2500億歐元。而以發展中國家佔主體的亞洲,在基礎設施方面所需的投資額則更為龐大。與此相適應的,亞歐地區有著充沛的資金來源。亞洲國家特別是東亞國家有著較高的儲蓄率和大量的外匯儲備,歐洲是除美國之外金融市場最為發達的地區。應當說,亞歐地區並不缺少資金,缺少的是將資金引向各類建設項目的融通機制。目前,在亞洲地區,已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在歐洲地區,也有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組織。未來,既要充分發揮現有的多邊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也要積極探索主權財富基金、各類商業性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

第四,亞歐各國應注重發展成果共享,讓沿線各國人民都能分享到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調發展的合作。在合作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平衡各國之間的利益,特別是要注重保障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利益,使這些國家通過合作加快自身現代化的進程,順利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目標﹔另一方面相關國家也應注重平衡國內各方面的利益,使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本國人民,以減少合作所面臨的阻力。

共建“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倡議,與其他區域合作安排不是競爭關系,而是互補關系。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秉持開放包容的原則,既不設置門檻,也不附加政治條件,無論是沿線國家還是沿線外國家,隻要有合作意願,都能以不同形式參與。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是體現了這一原則,在57個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成員遍及五大洲,據金立群先生透露,到今年底,成員國將超過100個。在這裡,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東歐國家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歷史上,中東歐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處﹔在空間上,中東歐是連接亞洲與歐洲的紐帶﹔在發展的階梯上,中東歐處於中間的位置。我們相信,中東歐16國將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充分發揮好承東啟西、承上啟下的獨特作用,為促進世界經濟的新一輪繁榮作出積極貢獻。(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