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阿文:留住彝寨老風景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14年05月23日09: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記者在雲南少數民族村落採訪,總會碰上一些特殊的80后,他們受過好的教育,曾在外面世界闖蕩,希望通過旅游早日致富﹔他們又對村落和民族傳統有著強烈的使命感。糯黑村的阿文,便是其中的一員。

經營50元一天包食宿的“彝家樂”

“一日三餐加住宿,一天隻要50元。”在石林縣圭山鎮糯黑村寫生的雲南大學大三學生劉海洲告訴記者。他在這裡已半個月,一起來的20多人,吃住都在一家叫“四通園”的彝家樂。

糯黑村離石林景區30公裡左右,是座有600余年歷史的彝族山寨。村內98%的建筑物都是典型的傳統石板房,這些顏色深深淺淺、或朴素或滄桑的石頭以及彝族撒尼人風俗和阿詩瑪文化,吸引了不少雲南省內畫家、攝影家前來採風。

記者沿著村中五顏六色的石板路走,一棟房子前擺著不少油畫,想必就是四通園了。

見有陌生客人來,其中一個個頭不高、略黑的漢子起身走向記者:“我是四通園的老板,叫我阿文就好。”

他說四通園2008年開設,是雲南藝術學院的教授建議他辦的,因為那時村裡沒有適合學生食宿的廉價飯館。

羊肉、雞肉、臘肉、新鮮蔬菜……不一會兒,桌子上便擺滿了豐盛的彝家菜。這些便是雲大學生的午飯了。

“豬是自己養的、菜是自己種的,我們吃啥客人就吃啥。”阿文說。

想到鎮上辦糯黑村畫展

餐廳牆上挂的油畫特別引人注目。

“我有個夢想,就是能在圭山鎮辦一個糯黑村畫展。”阿文說,“但辦畫展需要場地、更需要錢。”

從1979年開始,就陸陸續續有畫家到糯黑來採風,牆上挂的畫都是來這裡寫生的畫家或是學生送的。他收藏的畫已經超過20幅。

“開始時送畫的比較少,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了,光今年就有5幅。”阿文告訴記者,他對收集到足夠數量的油畫充滿信心。

“你不怕辦起了畫展卻沒人看麼?”記者提醒阿文。

“這個倒不擔心。”阿文對畫展充滿信心,“畫展本來就是比較小眾的活動,關鍵是需要藝術圈的人來看。我現在已經認識不少雲南省內的藝術家,還有不少游客朋友,到時候我邀請,一定有不少人會來的。”

“為啥要選擇在鎮裡辦畫展?在昆明市裡開畫展會不會吸引更多人來呢?”

“我們圭山鎮才是畫畫的地方,當然要在這裡辦!觀眾既可以來這裡看畫展,更能吸引更多人來描繪我們這個村庄!”阿文說,辦畫展是為了讓更多外界人認識糯黑石頭寨,吸引更多人來糯黑村。

要是新房子和城裡的一樣,誰還願意來彝寨?

“村子是前輩人留下的財富,來看的人多了,村子才能有發展。”阿文說,“要趕緊發展,發展好了才能保住村子,破壞后再來談保護,就來不及了!”

阿文說,村子現在缺水,喝水都要從遠處用車拉﹔住宿條件也一般,隻有普通間,沒有標准間﹔接待能力也不夠,最多隻能接待200人。

“像我們彝族人原來談戀愛都會對情歌,現在年輕人不來這一套了,打電話、發短信的越來越多了,唱情歌的人越來越少了。”說起民族文化的傳承,阿文有些著急。

“雖然規定新房建設必須要按照傳統式樣建造,但是百年老宅拆掉還是太可惜了。”阿文說,不僅風俗傳統,糯黑村不少老宅也面臨拆除重建的命運。

“拆舊建新自然可以節約土地,但是每座老房子都記錄著鮮活的彝族文化,完全可以留下老房子來開發旅游。”阿文說,“隻要老房子在,就會有人去住,要是新房子和城裡的一樣,誰還願意來糯黑?”

“不管怎麼開發,保持傳統的東西最重要。”阿文說,“一座村寨、一座城市要是沒有了民俗和個性,而隻有商店,那還是原來的村、原來的城嗎?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