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張宗淮:他將水患變水利

自掏腰包為村裡修河堤

本報記者 楊寧

2014年04月11日10: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張宗淮是湖北宜昌夷陵區唐家壩村土生土長的農民,后來離家做生意賺了錢,因一直牽挂著家鄉的水患,索性拿出錢來整治河堤、復墾農田、架橋修路,完成自己的心願。他想讓水患肆虐的家鄉變成“小江南”。

修個大壩保住村

流過村子的蓮沱河是西陵峽的支流,枯水期隻有潺潺水流,可夏天卻成了吞噬村民的猛獸。張宗淮說,每年7、8月,蓮沱河漲起兩三米高的洪水,把沿岸的庄稼、房屋毀掉,沖走人畜。小時候他見過洪水沖垮房子,卷走人,他自己也幾次差點被洪水沖走。“我做生意賺了錢,有能力為家鄉做點事。”

2008年3月,他請來水利專家勘測地形、設計修筑方案,向河道管理部門提出申請,開始一段一段地修堤壩。他投入了860萬元在兩岸修了3900米。現在是第六期施工,他把自己做生意賺得最后一點錢拿出來,希望把整個村子的壩修完。

來到蓮沱溪流域的套裡段,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數十個工人正在搬石頭、挖土。工人堆裡,滿臉黝黑的張宗淮跑前跑后,指揮施工,協調工程機械,神態有些疲憊。老張指著施工的挖掘機說:“正在筑三道175米長的攔洪堰,它能保住防洪堤和那一棟棟的農房。”

錢不能一捐了之

“老張不是把錢一捐了之,而是又出錢又費心又出力。”唐家壩村黨支部書記覃宗銘說。一年中,張宗淮有300多天守在工地上,自己監督工程質量。堤壩修起來后,他又忙活著恢復農田,幫著村裡把僅有的一點土地種上經濟作物。

景象的變化一目了然。在其他村子的流域,蓮沱河兩岸是亂石灘,是連天的枯草,而在唐家壩村,河兩岸是整齊漂亮的階梯形堤壩,水上還修建了親水平台和涼亭。河的岸邊是整理出的土地,一片片的茶園是從大自然手中爭取來的。

“回報家鄉雖說是應該的,可是你捐點錢給村裡就可以了,把這麼多的錢、精力都投到這條河裡值得嗎?”張宗淮公司裡的同事都勸他,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幾年來,修壩幾乎成了他的主業。“雖然我不住在村裡了,但是不治住洪水,我心裡不踏實。”

如今的蓮沱河每年夏天依然漲大水,但是村子卻安然無恙。被恢復的農田裡種上了蔬菜、茶樹和油菜,成片的良田遠遠看去,像是頗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美景。

做好事也守規矩

自從堤壩一段段修起來后,村民有了水泥路、水泥橋,村裡修了水窖,村民有了飲用、灌溉的清水。當地被恢復的農田種上茶葉后,張宗淮還投資在村裡建了茶廠,茶葉的銷售問題也解決了。修堤壩雇佣的工人全部來自唐家壩當地和鄰近的另一個村,“每人每天100多塊錢的工資,我不能讓他們白給我打工”。

有了堤壩后,用當地的順口溜來說,那就是“出門不濕鞋,喝水不用抬,庄稼有灌溉,生活添姿彩”。

張宗淮明白做好事也要守規矩。他幫村裡修堤壩,請的是專業勘測人員,並獲得了水利部門的審批。他拿出厚厚一沓規劃圖紙、審批文件說:“我不能好心辦壞事,更不能倉促做事給村裡埋下禍患。”因此,他的善舉得到了家人、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

到了傍晚,一天的工作結束,老張把身上的塵土抖掉,才想起來一下午連口水都沒喝。“習慣了,一修壩我就興奮,就啥都忘了。”張宗淮說,“我的夢想就是讓這個村子不再有水患,安居樂業,那就滿足了。”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