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姜新會:管好37萬井蓋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14年04月02日0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你好,我是南京市城管局市政110,我姓姜,市民發現有個井蓋丟失,我已在現場設置警示牌,經辨別是你單位產權設施,請立即安排人員修復……”這位頭發花白,說話中氣十足的男子,名叫姜新會,是南京市城管局市政綜管處的“窨井專管員”。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南京主城區的37萬多個窨井蓋打交道。井蓋丟了或者破損,到底是哪家單位的管養責任呢?老姜來到現場,很快就有了鑒定結果。十分復雜的井下情況,酷暑嚴寒中枯燥的重復,高速行駛車輛帶來的危險……這並不是一份輕鬆的工作,但他已經堅守了13年。“城市設施完好、市民出行安全,我覺得挺快樂。”姜新會說。

井蓋破了,明眼辨產權

2月11日上午,姜新會接到了市民投訴,中山北路的一個十字路口附近有一個窨井蓋子丟失,造成了安全隱患。

接到投訴后,姜新會開著巡邏車立即出發,不出半小時,便來到現場。這是位於十字路口慢車道上的方形窨井,井蓋已經丟失,露出裡面密密麻麻的電線,路過的車輛及行人稍有不慎,很可能會摔傷。

這是哪家單位管轄的窨井呢?姜新會打開后車蓋,從他的“百寶箱”中取出警示牌放在井邊,仔細分析了井中千頭萬緒的電線,不一會兒就根據線路走向找到了產權單位。果不其然,對方接到電話后表示,將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整修和處置。

2013年初開始,南京主城各區都設置了窨井應急聯動處置人員。在此前的十多年時間裡,南京主城區的37萬個井蓋發生投訴主要都是老姜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辨別產權單位,落實修復。

年復一年,老姜不僅摸熟了主城區的每條道路及窨井,也總結出了一套經驗:市政系統的下水井一般都在快慢車道上,人行道上的幾乎都是社會下水井﹔如果根據井下電線不好判斷,就下到井內繼續查看,直到找到產權歸屬﹔如果到現場找不到被投訴的窨井,就干脆將投訴人接來辨認尋找……

“好幾家單位共同管養的聯合通訊井是最難處理的。最早我都是叫來所有產權單位到現場勘查,效率低且容易推諉扯皮,現在干脆‘輪流坐庄’,每次處理隻通知其中一家前來,等年底時給各家發去賬目明細,反而高效公正、讓人信服。”姜新會說。

回到辦公室,老姜將每一條處置情況及對方聯系方式都記錄在台賬中。“一是便於查漏補缺,二是方便日后聯系產權單位。”老姜說。翻開厚厚的台賬,類似的投訴在過去的13年中,共有2.7萬余個,現場處置完成率100%。

3部電話,24小時開機

姜新會的3部投訴電話24小時開機、全年無休,每天接到的求助電話五花八門,但他都會盡力幫忙。有時候是暴雨天幫女大學生從窨井裡撿MP3,有時候大半夜打撈落進窨井的小狗……一些窨井蓋之外的路面工作,他也總是有求必應。

2月11日,老姜接到投訴稱,在江東北路一處路面井蓋丟失,造成了新車損壞。然而,老姜前往查看,卻發現市民投訴的是一處溝槽。

隨老姜來到現場的記者好奇地問:“這是溝槽,也需要你來管嗎?”姜新會笑著說:“雖然我是‘井蓋管家’,但隻要接到了市民投訴,哪怕不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內,也不該推諉。”

老姜分別請來施工單位負責人查看,兩家單位都說是歸另一家管。又找來相關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10來個管理人員一起協商,在零下5攝氏度的寒風中整整處理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去年夏天汛期的一天早上,南京幕府山附近的一處井蓋被從山上沖下來的雨水沖走,即使設置了警示牌也很快被大風大雨吹跑,行人很容易遇到危險。在現場進行井蓋鑒定的老姜充當起了“人肉警示牌”,漫天的大雨澆得他渾身濕透,一小時后產權單位前來處理,他才趕緊奔赴下一個任務。

除了辛苦,這份工作有時候還會帶來一些委屈和風險。有時候,投訴人不分青紅皂白地對趕到現場的老姜發一通脾氣。他不僅不辯駁,還要耐心解釋安慰。“我代表著城管甚至政府工作人員形象,要是反駁,隻會小事化大。”老姜說。

盡心盡力,防井蓋傷人

特別是在每年汛期的時候,各地井蓋傷人的報道,常見諸報端。而一些悲劇現場,姜新會總是因為工作的緣故親眼目睹。“我希望把工作干好,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在老姜看來,這是他工作的動力之一。

也有感人的場景。2007年7月的一天晚上,一位老大爺騎車路過南京中央門附近時,發現一個缺失蓋子的窨井就趕緊報修。雖然是夜晚,但是“火爐”南京的馬路仍然熱浪滾滾。趕到現場的姜新會看到,在昏黃的路燈下,老人在等他,身旁不時有車輛飛馳而過,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橫在缺失了窨井蓋的黑洞上,以防止行人遇險。

2006年的一個冬天,姜新會正准備上床休息,突然接到一個投訴電話,說在鳳台南路上的馬路中間缺失了一個窨井蓋。由於路遠,等他趕到那邊的時候,已經過去快40分鐘了。隻見路中間缺失的窨井蓋旁邊橫著一輛摩托車,車燈大開著,一位30歲左右的年輕男子一邊跺腳一邊哈氣,正站在旁邊當路標,而身旁的妻子懷裡還抱著一個小孩。“這麼多普通市民都有這樣的覺悟,我們城市管理人員有什麼理由不去做好這件事呢?”姜新會說。

市民尤先生告訴記者,他報警后不久,就收到了老姜的電話。“在現場,他完全可以先走,讓管轄單位處置,但他一直協調到最后,讓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感覺很溫暖。”尤先生說,通過老姜,他改變了對城管人員的偏見。

“城市設施完好、市民出行安全,是我的職業夢想。”姜新會說,“如果工作能讓百姓感到滿意,我就會從心底裡感到很快樂。”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