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王國華:愛刻“鬼臉殼”

本報記者 郝迎燦

2014年02月07日09: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傳承家族手藝

  在“中國儺戲之鄉”貴州德江,為老人祝壽、給小孩兒辦滿月酒或給病人消災等,都要演上兩三天儺堂戲。儺戲師在表演中會帶上各種表現人物性格和面部神態的道具,民間俗稱“鬼臉殼”。“每一個面具背后,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每一個面具人物表情的刻畫,都直接影響著一堂戲的精彩與否。因此,面具的雕刻必須以儺堂戲神案圖譜為依據,否則就不能准確生動地表現人物角色。” 楓香溪鎮長征村的儺面具雕刻藝人王國華說。

  “我們王家儺戲表演和儺面具雕刻已有5代人了,你應該把這手藝繼承下去。”父親的話讓王國華迷上了儺戲表演和儺面具的雕刻,並成為第六代傳人。

  儺面具以生長在本地的柏楊和酸棗為原材料,共有取材、制坯、雕刻、著色、上漆成品5個流程、20多道工序,均為手工。“簡單些的面具一天隻能做一面。”王國華身旁的板凳上滿滿當當擺著二十幾件大小不一的銼刀,“每一把都有用處,開始用大家伙,有了原型之后再用小刀精雕。”

  做成手工藝品

  原來儺面具的制作僅限用於當地的儺戲表演,但現在請巫師唱儺戲的人越來越少,加上年輕人多出去打工,儺面具的雕刻日漸凋零。“隻靠表演儺戲的來定做幾個,賺不了多少錢,自然沒幾個人願意學。”王國華說。“唱儺戲和面具雕刻原來有個老規矩,傳內不傳外,但現在我希望能把這門手藝教給更多的人。”

  王國華2010年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現在帶著3個徒弟,產品隻有三成用於儺戲表演,其余都是作為手工藝品外銷。“外面的人對這個感興趣,把它當寶貝收藏,我們一年下來能有個十七八萬的收入。”

  在王國華帶動之下,現在村裡有一二十人在學儺面具的雕刻,他還在鄰村的小學開了一個興趣愛好班,“25個學生,每周二、三、四各一節課,現在一些簡單的造型他們都能掌握。”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