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魏根生:雲端看城

 塔吊司機用相機記錄上海“變遷” 

本報記者 孫小靜

2014年01月06日0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魏根生作品。

  有這樣一組照片:黃浦江和兩岸建筑在雲層下方若隱若現﹔飄過的白雲上,映著上海中心塔吊的影子,並籠罩著絢麗的彩虹光環。風景不同,視角卻都在雲層之上,因為拍攝者在五六百米的高空工作。

  他叫魏根生,不是攝影師,只是一位普通的吊車工人。然而,這組《海上奇觀——虹》的照片剛剛獲得了上海市攝影藝術展覽銀獎。這是個含金量極高的獎項,作品在網上瘋轉,贊帖無數,魏根生成了大家追捧的紅人。  

  身在六百米高空

  早晨5點,整個城市還在沉睡,魏根生便起床,梳洗准備完畢,出門,坐上頭班車,趕往黃浦江邊的上海中心工地。

  上海中心是申城在建的第一高樓,總高632米,結構高度580米。魏師傅的工作地點在大樓頂上的塔吊裡。曾有人將建設中的上海中心比喻成一個打蛋器,最頂端的4根“觸角”就是東南西北4部高空塔吊,魏根生駕駛的是其中的南塔。

  從地面轉3部工作電梯,再爬50米的塔身,進入駕駛室,換下前一位塔吊司機。12小時后,會有另一位司機前來接替。“我的1/3時間,都在駕駛室裡度過的。”魏根生說。

  塔吊的駕駛室長1.5米、寬1.2米,四面是鋼化玻璃。12個小時,魏師傅全在駕駛室裡。吃飯,由其他工人送來,從駕駛室放下吊著50米長繩子的籃子,工人將飯盒放入,高空風大,籃子裡得放些榔頭、扳手等重物,避免被吹翻。上廁所,駕駛室中有一個2平方米的廢水箱,隻能小便,不能大便,“這麼多年,習慣了。”魏師傅說道。

  高空沒有手機信號,與外界的聯系隻有一個對講機,根據對講機傳來的要求,魏師傅駕駛塔吊,將建筑所需各種結構件吊裝到位。

  高空作業,一顆釘子墜落就可能傷及他人,群塔施工,吊臂極易碰擦,操縱時得要非常小心,“上面的塔吊動幾厘米,下面的構件就要動好幾米”,所以起步要緩慢,停止也要緩慢,讓構件緩緩到位。

  “這部進口塔吊是目前國內民用建筑工程中最大型的高空塔吊,828米高的迪拜塔建造時,用的就是這款塔吊。”魏根生說。這個“大家伙”自重達400噸,最大起吊重量達100噸,高空風一刮,整個塔身都會劇烈晃動,但魏根生絲毫不驚,在他的穩穩操縱下,塔吊乖乖聽話。由於工作認真、技術嫻熟,魏根生成了單位的“老先進”。

  由簡單記錄轉向創作

  魏根生1975年從部隊復員后,進入上海建工機施集團當了吊車司機,一晃38年。攝影,一直是他的愛好。“我買的第一台相機是海鷗DF,360元,花了我一年的工資,還得托關系。”那是上個世紀80年代,因為有相機,又酷愛拍照,很快成了親朋好友結婚時的“御用攝影師”。家裡就是暗房,等到天黑,拿床單遮住窗戶,開始洗印相片。“我自己做了一個放大機,現在還保留著呢。”

  1996年,他參與了陸家嘴金茂大廈的最后建設,從地面作業轉向駕駛高空塔吊。此后他不斷參與“上海之巔”的建設,見証上海這座城市的日益長高,同時開始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上海的成長。 

  從黑白膠片時代,到如今的數碼時代,魏根生從未放下手中的相機。在他工作的塔吊駕駛室裡,總有兩個“寶貝”陪著他:一個跟隨他多年的小鬆鼠布偶,一個佳能單反相機。工作間隙,他就會拿出相機,在高空中取景,記錄常人見不到的別樣之美。

  不過,魏根生坦言,在很長時間裡,他的攝影只是記錄,並不懂創作。

  2007年,他到了陸家嘴的國金中心建設工地上,隨著國金中心的長高,他發現蜿蜒的黃浦江邊,高聳的東方明珠塔、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等組成了獨特的風景,突然有了創作的沖動。於是,一張塔吊“吊”東方明珠的照片出籠,趣味橫生。此后,他又“吊”了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構圖頗具想象力。

  希望能辦個攝影展

  2010年,他駕著塔吊開進了上海中心建設工地,同時也進入了自己的創作鼎盛期。以環球金融中心為襯托,他用照片記錄了上海中心的“成長”,從仰視,到平視,到俯視,上海中心越來越挺拔,終於在去年8月完成了580米的結構封頂。

  “大廈長到500米以后,穿越了雲層,景象十分豐富。”魏根生拍攝的作品越來越多,尤其是去年夏天,每天要拍二三十張。晨曦、日出、晚霞、雲海,在他的鏡頭下不斷翻新。

  有個電視台攝像記者看了他的照片后,覺得不能光拍天空的景象,沒有背景交代。魏根生聽了這一建議后,開始有意識地加入背景:雲卷雲舒之間,一側環球金融中心的玻璃幕牆映射著﹔雲蒸霞蔚之中,上海中心塔吊投影著雄姿。他的照片拍得越來越專業。

  女兒看了,建議道:“爸爸,您開微博吧!”在女兒手把手教導下,2011年國慶,魏根生開始在微博上“發表”攝影作品。漸漸地,粉絲量達到了2000多人,點擊量更高。去年3月16日,上海市政府的政務網站“上海發布”以“上海中心塔吊頂端的風景”為題,發布了魏根生拍的一組照片,眾多網友轉發、點贊,“兩天被@了3000多次”。

  “雲上的風景”越來越有名,而上海中心的建設接近了尾聲。2013年11月,魏根生告別了守候了3年的“上海之巔”,回到了地面。不久,他工作的南塔被拆除。

  “這是我操縱的最后一個塔吊了,2014年我就退休了。”魏根生語氣有些留戀。但是,能參與上海第一高樓的建設,並用鏡頭記錄下這座城市的成長,魏根生覺得值了。“如果可能,我希望能辦一個‘雲上的日子’攝影展,最好上海中心大廈建成后,在它的頂層辦。”

  魏根生與“上海之巔”的緣分還將繼續。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