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林
2014年01月30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這一重要論述,強調了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功經驗,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的正確方向,對於我們開辟未來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從改革開放成功實踐中取得的重要經驗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部署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什麼要著重強調道路問題,強調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因為,道路問題是一個根本性問題,是決定全面深化改革得失成敗、進而決定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
我國的改革開放實踐取得了巨大成功,積累的重要經驗很多,而最根本的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眾所周知,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強大動力,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人們要問:為什麼改革開放會有這樣神奇的力量?為什麼當代中國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答案很清楚,就在於我們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從改革開放的歷程中走出來的,同時又確保改革開放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推進。
習近平同志在關於《決定》的說明中講道:“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這是千真萬確的。正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我們的文化傳統獨特、歷史命運獨特、基本國情獨特,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發展道路必然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必然是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絕不會同於、也不能照搬其他國家走過的道路。我國是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發展中大國,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任務極為艱巨。我們肯定要學習借鑒其他國家走現代化道路的好經驗、好做法,但同樣肯定的是,不能照抄照搬、依樣畫葫蘆。如何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如何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如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如何反腐倡廉?……所有這些問題,書本上沒有現成答案,現實中也沒有具體范例,必須靠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從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出發,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探索前進,靠自己的雙腳走出一條路來。
在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我們緊緊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基本問題,開拓進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解決了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從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聯系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再聯系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走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我們倍感從改革開放成功實踐中走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至關重要。“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就是歷史給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來自改革開放實踐的這一重要成功經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全面深化改革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在要求﹔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實際上,這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不可割裂,有機統一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學習貫徹《決定》,應突出強調兩點。
一是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這一重大舉措。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就是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宣示和重大舉措。我們有“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一個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即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一個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即2050年左右,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時間表,是我們共產黨人肩負的歷史重任。不能不看到,在我們面前還橫亙著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經濟社會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領域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困難,自然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以及消極腐敗現象多發,等等。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情況新問題,怎麼辦?一句話,靠改革。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別無他途。
正是站在這樣的高度,我們黨深刻分析了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堅持從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出發,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體制改革牽引帶動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二是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鮮明主題。全面深化改革,不僅宣示和體現了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信心和高度自覺,而且宣示和體現了面向未來我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信心和高度自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主題。因此,改革開放的旗幟必須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方向必須牢牢堅持。
應當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深刻變化的形勢和錯綜復雜的環境下進行的,面臨體制機制的障礙、利益固化的藩籬、各種思潮的激蕩沖擊和外部環境的風險挑戰。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道路、方向問題就是這樣的根本性問題。這就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膽子要大、步子要穩。一方面,要以歷史擔當的責任意識、機遇意識、進取意識,“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另一方面,必須有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清醒頭腦和戰略定力,堅持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決定》部署的各個領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舉措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盡管改革的領域不同,盡管不同領域的改革措施和要求不同,但都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自信是共同的。這些重大部署,必將有力地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有力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作者為求是雜志社原總編輯)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30日 07 版)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