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黨的群眾路線理論)

不斷增強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董廣 李軍

2014年01月17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強化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著力增強服務群眾本領,堅持群眾路線這一根本工作方法,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強化服務群眾觀念。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社會變革的最終決定力量,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要進一步樹立和強化群眾觀念。一是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想問題、謀思路、作決策、抓落實,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體人民。二是強化問題導向,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增強深化改革的動力﹔鼓勵大膽探索,激發群眾創造熱情,增強深化改革的活力。三是堅持以人民群眾為評判主體。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黨制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檢驗各項改革舉措成效的最終標准。凡是符合人民群眾利益、人民群眾滿意的,就大膽堅持和推進﹔凡是不符合人民群眾利益、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就及時修正。

  增強服務群眾本領。鄧小平同志說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黨員干部要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轉化為服務群眾的本領,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切實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一是提高察民意的能力,增強服務的針對性。要想服務好群眾,就必須深入調查研究,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弄清群眾的所需、所急、所盼,使深化改革的各項舉措切實成為服務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有效之舉。二是提高解民憂的能力,增強服務的實效性。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就要緊緊圍繞改革的具體舉措,不斷提高執行力,切實為群眾多辦實事、多辦好事。三是提高惠民生的能力,增強服務的目的性。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自覺轉變政府職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適應新時期新任務新要求,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上來。

  創新服務群眾方法。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最根本的是堅持群眾路線這一工作方法。一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制定改革方案要廣泛聽取基層和群眾意見,遇到改革難題要虛心向基層和群眾請教問計。二是建立健全聯系服務群眾的各項制度。進一步制定和完善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方面的規章制度,提高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服務群眾中的帶頭、推動、監督、保証作用。三是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各級黨組織和各級領導干部要善於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創新黨的群眾工作方法,化解改革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強大力量。

  (作者單位:河北省委組織部黨建研究所)

分享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