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崔恩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具體而生動的

2014年01月15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2年夏天,我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畢業,來到中國航天報社當了一名編輯。這次,我來參加中國記協組織的行業類媒體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培訓班,短短3天的聽課、研討、交流,讓我學到了很多、改變了很多,更在思想上收獲了很多。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學校開過一門有關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課程。授課老師是該領域的知名學者,據說考試通過率特別高。即便如此,我也沒有選修這門課。因為當時我認為,這種課程一定是枯燥的,離我們很遠,對未來工作的作用也不大。而這幾天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培訓,卻讓我改變了之前的想法。原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具體而生動的,在習近平總書記的8·19講話裡,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裡,在如何引導網絡輿論、如何做好調查性報道、如何創新主題宣傳的要求裡……處處都能感受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活的靈魂——它就在我們日常的新聞工作中,指導著我們的工作,並且需要我們用整個職業生涯去學習和體悟。

2013年上半年,我從事的是副刊編輯工作。之前以為,副刊編輯不過就是講講小情調,將一些生活文藝氣息濃的稿件選好、編輯好而已。真正做起來,沒想到還有一塊附加的工作——常有熱心讀者來電或直接到報社,與我交流稿件寫作思路和技巧。坦白地講,每天繁雜的工作讓精力有限的我,一度把接待讀者當成一種負擔。而在這次培訓中,主講老師在借助名人名作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時,說到鄒韜奮先生不但報道、評論影響巨大,而且十分注重傾聽讀者呼聲。他主編《生活》周刊時,許多年輕人向他傾訴有關民族前途、個人出路的苦悶,他親自寫信回復,影響了一代人,被讀者尊稱為“導師”。這讓我看到了自己與新聞大家之間的差距。怎樣對待讀者,恰恰體現了一個新聞工作者的作風問題。雖然我們的報紙不能像中央黨報那樣有龐大的讀者群,但是,如果我能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留住每一位讀者,就是為黨的新聞工作做了有意義的事情。培訓班讓我更加堅定了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來指導新聞工作的理想信念。

在這次培訓班上,中國記協領導不但向大家講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基本原理,更強調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活的靈魂,明確指出習近平總書記8·19講話就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最新成果。隨著學習深入,讓我愈加感到:理論基礎越扎實,新聞採編的本事才越大。

2013年,我們報社創新“走轉改”活動,推出“走進型號試驗隊 聚焦航天礪劍人”系列報道,我是參與報道的記者之一。由於涉及國家機密,從事武器型號研制、試驗的航天人總是隱姓埋名,遠離鬧市,事業光榮卻不為人知,更不能像載人航天工程的功臣們那樣收獲公眾的掌聲。採訪中,我與試驗隊員們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傾聽、體驗這群平凡而又偉大的航天人的苦與樂。當我採寫的報道《風沙掩埋不掉歷史功績》刊登出來后,有位試驗隊員興奮地告訴我,不但自己“干了一輩子航天,第一次上報紙”,還讓大力支持他們工作的親屬更加了解、理解自己的事業。我還在報社大樓裡見到一位像是退休航天職工的老奶奶聚精會神地讀我那篇報道,別提多高興了!興奮之余我也曾想,這就是我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傳遞正能量吧!現在看來,報道雖然體現了一名新聞記者的職業追求,但是,如果當時我能像現在這樣,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有深入一步的理解,就可能以比較高的思想境界、比較寬廣的視野來認識、理解航天精神,從而寫出與航天人的卓越貢獻更相稱的優秀作品來,就會更加問心無愧地對得起像老奶奶那樣的熱心讀者。

幾天來的培訓,串起了我採編中的點點滴滴,原以為抽象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愈發具體而生動起來。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我們這個時代、是人民、是我們奮力追尋的中國夢賦予新聞工作者的必然選擇。無論是我採訪過的航天人,還是細細品讀我報道的老奶奶,抑或是與我探討稿件的投稿人,都將激勵我充滿信心、滿懷責任地走在服務受眾的新聞大道上。具體而生動的理論,要內化為新聞行動的自覺,既光榮又艱辛,我矢志不渝。

(作者為中國航天報社編輯)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15日 06 版)

(責編:楊麗娜、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