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哲學的時代使命系列談:哲學與時代

楊壽堪

2013年10月13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時代。這為哲學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成為哲學的重要時代使命。本報從今天起開設“哲學的時代使命系列談”欄目,約請有關專家學者圍繞這一主題進行探討。

  ——編者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馬克思的這句名言准確而深刻地揭示了哲學與時代關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科學把握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對於我們今天准確領會和自覺擔負起哲學的時代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的哲學理論反映時代主旋律

  任何一種哲學理論、流派或思潮,都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要求,都是時代的產物﹔但它們有科學與不科學之分,隻有那種真正把握時代脈絡、正確反映時代主旋律的科學的哲學,才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這裡說的哲學正確反映了時代主旋律,是指哲學反映了時代最本質的特征,反映了時代最主要的潮流,反映了時代的發展趨勢。例如,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當德國古典哲學終結后,多種現代西方哲學流派和思潮陸續登場,如實証主義、唯意志主義、新康德主義、新黑格爾主義、馬赫主義、生命哲學、實用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等等,但隻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真正反映了時代本質和時代發展趨勢。

  再來看看我國20世紀初到20世紀40年代的哲學。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是中國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大決戰時期。這一時期,西方多種社會思潮和哲學思潮不斷涌入中國,但有的只是曇花一現﹔有的逆時代潮流而動,隨著時代的前進被拋進了歷史垃圾箱。在這個時期興起的試圖把西方某種哲學思潮、學說同我國儒學傳統相融合的“新儒學”卻長久發生影響,成為這個時期一個重要哲學學說。它反映了我國一部分知識分子試圖以外來的新哲學理論解釋和改造傳統儒學,為人們觀察社會與人生提供一種新的世界觀。“新儒學”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后出現的哲學學派(思潮),是時代的產物。但作為這個時代精神精華的並不是“新儒學”,而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哲學思想,它是觀察中國社會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現代西方哲學“轉向”是時代產物

  從19世紀中葉開始,西方哲學從傳統走向現代,內容與主題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現代西方哲學的“轉向”。這種“轉向”不是偶然的,而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產物,是時代的產物。

  從17世紀40年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到19世紀初,西方各國資產階級紛紛登上政治舞台,並取得了統治地位。資本家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一方面把獲得最大利潤作為生產的唯一目的,導致社會生產盲目性與無政府狀態,使生產相對過剩,出現周期性經濟危機﹔另一方面採取各種手段在工人身上榨取更多剩余價值,使工人越來越陷入貧困,導致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日趨尖銳化,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社會中的各種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出現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分裂、科技進步與人的發展的分裂、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分裂等等。在赤裸裸的金錢拜物教的社會中,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性王國”化為泡影,各種社會病日益嚴重。

  現代西方哲學流行的“哲學終結論”,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出現的。所謂“哲學終結”,並不是說哲學“壽終正寢”或停止發展了,而是指西方傳統的理性哲學或形而上學的終結。美國當代哲學家羅蒂在《哲學與自然之鏡》一書中宣稱:始於柏拉圖,特別是由笛卡爾開創的以認識論為主導、以奠定知識基礎為主要任務的“自然之鏡”哲學已走向終結。在康德以后,這種傳統哲學朝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以羅素為代表的英美分析哲學,它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以達到更為精確的表象理論(知識理論)﹔另一個是以胡塞爾為代表的歐陸現象學,它通過先驗還原和本質還原的方法,以獲得“純粹意識”,即最純粹的精確的表象。在他看來,“自然之鏡”哲學的終結,開創了哲學的新時代——“無鏡哲學”時代或“后哲學文化”時代。在“后哲學文化”中,雖然我們也會博覽群書、著書立說,但目的不是獲得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而是為人們提供多種看待問題的方法。

  現代西方哲學反對傳統形而上學,主要是針對強調主體、普遍性、整體性的理性主義哲學,其代表人物是黑格爾。現代西方哲學反對傳統形而上學主客分離的二元論,反對追求超驗的“實體”﹔反對傳統形而上學以普遍性、整體性吞沒個體性、多樣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從資本主義世界虛假的“理性王國”中解放出來的強烈願望和要求。

  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轉向”體現時代發展要求

  1886年,恩格斯寫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這一光輝哲學著作。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標志著西方傳統哲學的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嶄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它開創了哲學發展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征在於它的實踐性,“實踐轉向”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同其他哲學區別開來。“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將哲學從哲學家書齋裡解放出來,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改變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強大理論武器。馬克思在創立自己的哲學時就明確宣稱:在未來人類解放事業中,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的,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抽象思辨的傳統形而上學,但並不一般地否定本體論意義上的形而上學問題。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關於存在與精神的關系問題、本質與現象的關系問題、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性問題、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關系問題、無限與有限的關系問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本體論意義。當然,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討論與解決這些問題時,不是純思辨抽象地論証,而是建立在人們的實踐基礎之上,並進行具體的科學的闡釋。因而它所理解與追求的規律、本質、無限、自由、真理等,不是一種虛幻的、超驗的“實體”。

  當代哲學貫穿了反人類中心論主題

  當代西方哲學,從尼採的“上帝死了”到福柯的“人已消亡”(“主體死亡”),都貫穿著一個重要思想,就是反對主體主義(人類中心論),這是哲學家們對當今全球性生態危機的哲學反思,是哲學家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懷與呼喚。

  人類中心論把人看作上帝的驕子:人以世界的主宰自居,視自然為奴隸,一味開發以至掠奪,伴隨而來的是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當今出現的全球性生態危機,就是明顯例証。如果讓這種狀態繼續發展下去,人類將失去家園,成為無家可歸者。這是當代西方哲學反對主體主義、批判人類中心論的時代背景。

  但是,當代西方哲學反對主體主義、批判人類中心論出現了一個偏差,似乎連人的主觀能動性也不要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中心論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混為一談。我們批判人類中心論,主要是批判人們無視自然規律,對自然界發號施令、任意宰割、為所欲為。我們常說:人是萬物之靈。但這個“靈”隻表明人具有一般動物所沒有的理性思維能力。如果說人類是自然統治者的話,那麼“統治”僅僅意味著人們通過實踐活動、按客觀規律去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決不是對自然為所欲為。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之為人,一方面在於不是本能地、消極地適應客觀世界,而是自覺地、主動地改變世界,從而不斷推動自身前進。在今天的知識大爆炸、社會信息化時代,要向“必然王國”的廣度深度進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人的才能與智慧,不斷創新與發明創造尤為重要。隻有這樣,才能不斷使“自在之物”變成“為我之物”。對於一個民族、國家來說,才能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人之為人,另一方面是對客觀世界的超越,這是人與動物的一個重要區別。人與動物同樣生活在現實世界,但動物隻能被動地接受“當下”給予的現實,永遠不能超越現實。人與動物不同,不能滿足於“當下”世界,而要超越“當下”時空的限制,超越有限的存在,在真、善、美的王國裡進行永恆的探索與追尋。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在堅持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有機統一的基礎上,完成了對人類中心論的根本批判和超越。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原主任、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13日 05 版)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