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方蕊娟) 今日,人民網理論頻道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義平,就“改革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為題與網友進行交流。在回答網友提問時,李義平指出,利率市場化有助於更好的調節資本的流向,但關鍵是要有一個體制、機制,做到政企分開。
李義平談到,銀行制度的改革意義很重大。中國經濟總體上判斷是金融體制、金融改革還不能跟上經濟體制、經濟成份的發展。總體上講,我們的金融結構對不上經濟結構。另外,利率市場化的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利率是資本的價格,其他都用市場價格表示資源的稀缺,指引資源的流向,作為資本沒有市場化,價格沒有市場化,它的價格就是最低的,把它管得很死,這個問題很多,有一個問題大家還沒有意識到,就是我們把老百姓在銀行的存款利率壓得很低,把老百姓的錢吸引來,貸給那些效益不高的企業、單位,某種程度上逼得老百姓不願意存錢,老百姓又沒有投資的渠道,就拿這個錢買房,最后認為買房還可以保持增值,所以也推高了房地產的價格。從某種意義上講,存款利率太低扭曲了資本的市場價格,給人的感覺資本是便宜的,劃得著,所以誰都敢借錢。如果利率很高,有風險,很貴,可能就會慎之又慎了。
李義平說,利率市場化完全是應當的,是大勢所趨,市場經濟其他的要素,資本也是生產要素,其他的生產要素都市場化了,資本怎麼能不市場化?但是它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金融機構是獨立的,中國人民銀行就是政府機構,政府是出政策的,商業銀行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商業銀行一弄就好多呆壞帳,不管經濟效益,收不回來,然后就國家想辦法。包括地方債也說不清楚,銀行不給他借錢的話也就沒有地方債,他為什麼借給地方政府?他覺得比較安全,哪怕收不回來也是借給政府了。
所以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很好的東西,但是它必須要有一個體制、機制,也有政企分開的問題。中央人民銀行就是政府部門,各個金融的商業銀行就是企業、就是市場,東西要分開,讓商業銀行自己對自己負責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根據自己的判斷、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判斷去決定資本的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