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中國夢”引領下的中國特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陳 沖 楊延聖
2013年08月06日15:56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就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教育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中擔負著立德樹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各項重要職責。要實現教育夢想,高校必須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實現教育夢的過程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校園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一所大學的靈魂,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標、功能定位及走向,對於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深遠的影響。

以中國夢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把中國夢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引導廣大學生把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滿腔熱情轉化為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要把中國夢融入到實踐教育中,引導師生深入西部、深入農村、深入一線,深化對中國夢內涵的理解和把握﹔要把中國夢融入校園生活之中,注重思想觀念的引領,注重行為規范的約束,注重日常生活的養成,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精神﹔要把中國夢融入榜樣教育中,通過培育選樹先進典型,感召廣大師生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中成長成才、建功立業﹔為師生搭建筑夢、圓夢的舞台,為老師教書育人、為學生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環境,全面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一、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

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學生有理想有夢想,引導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形成良好的大學校園文化。

大學生不僅是最有夢想的青年群體,更是高校校園文化的主體。中國夢,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大學生的參與和奮斗。用中國夢引領校園文化,主要是將中國夢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強化校園陣地意識,優化校園育人環境,凝聚全校師生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讓校園裡的所有學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以良好的育人環境,潛移默化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和影響,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真正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增進對中國夢的認同感。

要明確大學生是高校校園文化的積極參與者。大學生是校園的主角,在校園文化建設的舞台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學組織的各類校園活動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口味,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必須以發展學生整體素質為第一要義,同時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真正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的受益者。其次,明確大學生是高校校園文化的組織實施者。高校校園的各類學生團體,不僅是高校教師開展工作的得力助手,還是校園各類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更是營造精品校園文化和建設和諧校園文化的領頭羊,他們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后,明確大學生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先進引導者。充分發揮大學生群體中堅力量與骨干隊伍的榜樣示范作用,重視培育選樹學生先進典型,激勵廣大學生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形成為實現中國夢團結奮進的正能量。

二、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載體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向導力量,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為終極目標,服務於高校的人才培養。在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自覺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注意頂層設計,堅持科學性與方向性、主導型與多樣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把我們正面的教育內容通過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有效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方面把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把愛國主義教育同當前中國夢國情教育結合起來,把愛國主義教育同形勢政策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國情,了解國際形勢,幫助大學生理性地對待民族利益和國家安全問題、正確處理個人理想同祖國利益的關系、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要把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結合學生成長需求、引領大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樹立創新意識,發揚創新精神,樹立與時代進步潮流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努力為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高校校園文化通過校園環境中人們共同的觀念追求、價值標准、行為規范,不斷影響和作用於大學生群體,從而實現教育人、服務人的功能。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用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加強中國道路實踐教育。要求高校把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組織課堂教學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與專業學習、就業創業等結合起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為指導,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把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到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來認識,幫助學生堅定走好中國道路。

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寓於校園文化之中,是適應社會的變化,滿足大學生多方面發展需要的現實要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的保障體系、評價機制和長效機制。要注重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育人作用,幫助大學生把對中國夢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進而把對中國夢的認識落到具體行動上。倡導和支持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志願服務和公益活動,鼓勵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參加勤工助學,支持學生開展科技發明活動。要抓住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要節慶日等契機和暑假、寒假時期,緊密圍繞一個主題、集中一個時段,廣泛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努力打造培養新一代實踐型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實踐育人平台,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覆蓋到整個校園,使大學生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享受校園文化大餐的過程中自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

(責編:趙晶、萬鵬)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