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馬宏偉: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機制
2013年07月29日16: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江澤民同志最近指出,“要加強國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機制。”這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科技發展規律,也是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蒸汽機的發明到電的應用,從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到高新技術產業群的全面興起,人類社會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科技發明之所以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因為它們適應了社會的需求,滿足了人們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可以說,與人類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緊密結合,著眼於改善人類生產條件、滿足人們生活需求,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根本目的和不竭的活力源泉﹔而離開了人類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科技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就難以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有價值的成果。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社會生產的基本單位,對改善生產條件有著最為迫切的要求,對社會需求有著最為敏銳的感覺,因而,使科技創新活動與人類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緊密結合,就是要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目前,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科技創新體制都是以企業為主導的,企業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不僅擁有絕大部分的科技人力資源和研究與發展經費,而且研究開發和佔有了當今世界的主要科技成果。

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研究開發活動主要集中在獨立的科研機構、科研經費投入主要依靠政府的科技體制,在特定歷史時期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科技體制供需脫節、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技術創新能力弱的弊端日益顯露。在當今知識經濟的腳步聲日漸清晰、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加快形成我們自己的、以企業為主導的科技創新體系。江澤民同志深刻指出,“增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國有企業負有重要責任,要走在前列。”

同時,國有企業隻有加強技術投入,建立科學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形成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在市場的風浪搏擊中發展壯大。不斷獲取利潤是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使自己的利潤率水平不低於甚至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率,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乃至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而為了獲取利潤甚至超額利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以至取勝,在經營管理水平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一般有兩個途徑:一是使自己生產的商品的成本不高於甚至低於社會平均成本,或者說,使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不高於甚至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跟上社會技術進步的步伐,甚至擁有比別人更先進的技術。二是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使自己生產的產品在其生命周期中處於有利的位置,從而獲取超額利潤。而一般來說,這除了要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以外,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要求則更高。

當競爭限於一國國內市場時,企業要生存發展,其技術能力就不能長期低於國內的平均水平﹔當競爭擴大到世界市場時,企業就必須擁有世界平均水平的生產技術能力﹔而若想在競爭中獲勝,則必須使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走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因而,生產技術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是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生產技術水平低、設備落后、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恰恰是我國許多國有企業的現狀,也是部分國有企業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以及我國與世界經濟聯系的日益緊密,國有企業必須面向市場,選准方向,緊緊圍繞增加品種,改進質量,提高效益,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國有大型企業則要建立自己的技術開發中心,加強技術開發力量和資金投入,搶佔技術制高點,增加技術儲備,保持發展后勁。隻有這樣,國有企業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在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人民日報19990701)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