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遵循的收益分配原則。
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分配關系不過表示生產關系的一個方面”,分配方式本質上取決於可分配產品的數量。一個社會採取何種分配形式,取決於該社會的生產力狀況和所有制結構。在目前及今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社會都處在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與此相適應,在收益分配方式上,必然要求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按勞分配是指勞動者創造的社會總產品在作了各項必要的社會扣除之后,按照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領取等量產品的原則分配個人收入,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有勞動能力而不勞動者不得食。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產物,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在分配方式上就必然要求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
生產要素是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因素或條件,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等等。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指按照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時所投入的生產要素的多少進行收益分配的一種方式。允許和鼓勵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是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所有制結構相適應的,有利於調動全社會物質資料生產者的積極性,有利於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從而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按生產要素分配也是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市場機制在分配領域發揮作用的具體表現。它看似從傳統社會主義分配方式的后退,實則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國情認識的深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主要是通過一套完善的價格體系來完成的。市場中生產要素價格的高低,反映著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稀缺程度。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稀缺程度不同,它們的價格就不同,這一方面會刺激較稀缺的生產要素的供給,另一方面又會迫使廠商在決定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某種生產要素時,精打細算,以尋求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獲取最大效益,從而有利於把生產要素投入到最有效的生產部門中去,有利於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而所有的生產要素都是有價格的,對其使用都要支付一定量的貨幣來購買,從而保証了對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從根本上杜絕了不計成本、不講效益的資源浪費現象,提高了全社會的資源使用效率﹔市場競爭又會淘汰掉不能有效使用生產要素的廠商,避免資源的進一步浪費。生產要素的價格,就是向生產要素所有者支付的單位生產要素報酬,也就是單位生產要素獲得的收益分配。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相對稀缺程度,即它們在市場上所表現出來的價格高低,決定了某一時期在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生產過程中這三種生產要素的不同組合情況,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狀況。可以說,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決定了市場對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發揮程度,決定了經濟制度的效率高低。因此,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把按生產要素分配作為收益分配制度的組成部分。
可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體現著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要求,體現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也體現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
(人民日報1997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