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馬宏偉:結構調整的要義是優化升級
2013年07月29日15: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經濟結構調整是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但資源重新配置並非簡單地使資源從一個行業或地區流入另一個行業或地區,而是要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對於我國來說,這尤其重要,因為我國經濟結構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整體上層次較低。

經濟結構層次低,首先表現在經濟偏硬、偏重。我國是世界上煤炭、鋼鐵、鐵礦石、氧化鋁、銅、水泥消耗量最大的國家。2005年,我國GDP佔世界的5%,但鋼材消耗量佔世界的27%,水泥消耗量佔世界的50%。這帶有明顯的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應看到,與重化工業、“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排放、資源性)產業的迅猛發展相比,我國服務業發展滯后,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品牌建設不足,產業整合度不高。而技術、服務、管理、品牌、營銷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等軟的、輕的環節,恰恰是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環節。

經濟結構層次低,還表現在經濟偏散、偏弱。一方面,各地經濟聯系和要素流動性差,分工協作不夠,“大而全”、“小而全”,重復建設、低層次競爭的現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產業內部和產業之間都缺乏整合,橫向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發展都很不夠,在國際競爭中攥不成拳頭、形不成合力。各地競相發展加工制造環節,而創意設計、品牌策劃、技術專利、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等看似無形、不易見效的環節大都掌握在別人手裡。這樣,不僅賺取的利潤微薄,而且培育不出資源和產業整合能力,並在品牌、技術等高端環節受制於人。

經濟結構硬、重、散、弱,還帶來或強化了其他一些結構問題。比如,經濟結構層次低,高層次人才就業崗位就少,從而導致中等收入者偏少,形成了低收入者和過高收入者兩頭大的啞鈴型收入分配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又會影響投資與消費結構以及內外需結構:居民收入水平低,必然伴生消費能力不足,導致投資與消費失衡﹔國內消費不足,就要靠國際市場來消化大量投資形成的過剩產能,導致內外需失衡﹔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參與國際競爭,缺乏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營銷能力,就會被整合到別人的產業鏈中去,進而強化經濟結構硬、重、散、弱的局面。

這些結構問題,是經濟快速發展中的問題,也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關口。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凸顯我國經濟結構問題的嚴峻性,同時為我們優化提升經濟結構帶來了機遇,因為市場低迷的時期,正是優勝劣汰、調整提高的時機,是實現技術突破、組織創新、產業再造的時機。我們必須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依靠市場力量,因勢利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首先,應轉變觀念,進一步破除隻有物質生產才能創造財富的思維。經濟結構硬、重、散、弱,是重物質生產輕設計服務、重硬件投資輕軟件管理、重項目建設輕協調配合的思想觀念長期起作用的結果。我們習慣於把錢投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工業項目上,殊不知,創意設計、技術研發、品牌策劃、營銷服務等軟的、輕的、無形的環節往往能創造更高價值。

其次,應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資源是流向技術創新和高端行業,還是流向“兩高一資”產業和投機炒作,起基礎性作用的是市場價格機制的利益導向。所以,應進一步深化改革,一方面形成正確的市場價格信號,使創造價值多的行業和環節獲得高回報﹔另一方面使要素能夠自由流向效率高、回報高的行業和領域。同時,針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以及市場失靈問題,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

第三,應對內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國內大市場。專業分工發達與否、技術創新動力如何,歸根到底取決於市場需求大小。要充分發揮我國市場規模大的優勢,在商品市場方面,就要進一步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在要素市場方面,就要加快破除行政壁壘和非競爭性的市場准入限制﹔在市場組織方面,就要加強專業分工和產業整合。

(人民日報20100108)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