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思鄉情切。雖然身在都市,但每每夢回故鄉,依稀是紅磚青瓦、綠柳白楊,小院矮牆、大豆高粱。這是快速推進的城鎮化留下的心理痕跡,它不僅存在於我們這一代人,還會在今后幾十年影響幾代人,改變幾億中國人的人生軌跡。
城鎮化與工業化一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著人類家園的變遷。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和能量積蓄,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突破50%,而且這一數字還在快速刷新。這是一次歷史轉變,意味著幾千年的鄉土中國正在大規模進入城鎮社會﹔這是一次人生轉折,意味著幾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洗腳上田成為城裡人﹔這是一次文明嬗變,意味著人類歷史上最為漫長而又飽經滄桑的農業文明正在大踏步趕上時代潮流。
城鎮化是家園的變遷、人生的轉折、文明的躍升,涉及國家、民族的發展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關系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那麼,如何使城鎮化成為一個圓夢的過程、成為幾代中國人的美好記憶?
首先,城鎮化應成為一個化解制約我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突出問題的過程。我國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內外需失衡、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投資與消費失衡、消費動力不足。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把城鎮化擴大內需的潛力變為科學發展的動力,既要著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業發展水平,有力吸納農業勞動力轉移,創造更多社會財富﹔又要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包括農村轉移人口在內的全體人民合理分享發展成果和城鎮化紅利。
其次,城鎮化應成為一個幾億農村人口順利融入城鎮生活和現代文明的過程。城鎮化說到底是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和家園的變遷,要有高樓、更要有人氣,要有一定城鎮規模、更要有較高幸福指數,不能見物不見人,更不能在城鎮形成新的二元結構,甚至像一些國家大城市那樣出現貧民窟。應創造條件,改革創新,讓農村轉移人口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融得進、可創業、能就業,成為城鎮建設者和發展成果享受者,成為城鎮活力和創造力、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第三,城鎮化應成為一個城鎮更宜居、鄉村更美麗、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過程。城鎮化不能帶來城市病,也不能加劇發展失衡、導致鄉村凋敝。為此,需要調整優化城鎮格局,促進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聯動發展﹔需要城鄉統籌、工農互促,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協調並進,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需要完善城鎮功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
(人民日報2013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