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馬宏偉:財政赤字並不必然導致通貨膨脹
2013年07月29日15: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央決定今年繼續擴大內需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去年財政增發一千億元國債,用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又做了一千五百零三億元的赤字。聯想到我國歷史上曾發生過的靠擴大財政赤字搞建設,因而引發通貨膨脹的教訓,有人開始擔心,這樣做會不會又導致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呢?應當看到,這個問題需要結合具體的社會經濟條件進行具體分析。

財政赤字會否引發通貨膨脹,首先要看財政赤字的解決辦法。財政赤字一般有兩種彌補途徑:一是向民間集資(主要是向居民和企業發行公債和國庫券)﹔二是向銀行借款或透支。前者是將居民和企業的購買力暫時轉移到政府手中,不會擴大社會總需求,因而不會引發通貨膨脹。同時,在當前商業銀行存貸差較大、社會資金相對寬鬆、企業投資意願不足的情況下,發行國債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不會產生對企業和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后者在銀行信貸收入有限的情況下,要通過增發貨幣來實現。我國歷史上由於財政赤字而引發的通貨膨脹,就是由於以增加貨幣發行來彌補財政赤字,造成所謂的“基建擠財政,財政擠銀行,銀行發票子”的局面,而過量的貨幣購買力又沒有相應的實物資源相對應,結果導致社會總需求超過社會總供給,以致物價上漲。

那麼,是否通過增發貨幣彌補財政赤字就一定導致通貨膨脹呢?這仍然需要具體分析。如果增發的貨幣是正常經濟增長所需要的,如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社會商品(包括投資品和消費品)供應豐富、物價持續下滑或保持平穩、社會總需求不足,那麼,適當增加貨幣發行就不會引起通貨膨脹,運用得好,還會刺激投資和消費,帶動經濟增長。那麼,在增發的貨幣超過正常經濟增長所需要的資金的情況下,又會怎麼樣呢?這時,要實現社會總供求的平衡,就必須額外追加勞動力、能源、原材料、機器設備等生產要素來擴大總生產。如果社會資源尚未充分利用,企業有閑置生產能力或潛在生產能力,這些生產要素的追加就能夠及時實現,經濟就會隨著投資的擴大而增長。把握得當,也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可見,隻有當用增加貨幣發行的方法來彌補財政赤字,增發的貨幣超過了正常經濟增長的需要,而同期的生產要素供應又非常緊張或企業生產潛力很小,存在短期內不易克服的薄弱環節的情況時,才會造成社會總供求的失衡,引發通貨膨脹。但這決不是說,在我國當前的情況下,財政赤字多大都沒有關系,國債可以盡情地發、敞開地用了。首先,發行國債要考慮到償債能力,特別是由於我國的財政收入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偏低,發債規模更不能過大。其次,要特別注意把握通過增發國債取得的資金的投向,如果一哄而起,亂鋪攤子,大搞重復建設和劣質工程,那麼,不僅會給財政背上沉重包袱,而且會加劇生產結構(具體地說就是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等)與需求結構(消費結構)的不適應,使大量資源浪費在無效益的生產上,而社會需要的產品反而供應不足。這樣,遲早要引發通貨膨脹。第三,目前我國發行國債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全面規劃,認真論証,合理布局,選好項目,注意提高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國家財政的綜合償還能力。

(人民日報19990415)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