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鄭劍:執行力三題
鄭劍
2013年07月29日14: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近些年,執行力備受關注,不少地方、部門、單位大力強調提高執行力,許多專家學者發表文章闡述執行力和提高執行力的問題。應當說,這是一個好現象。那麼,什麼是執行力?為什麼要強調提高執行力?怎樣才能提高執行力?

對執行力的理解,不宜過窄,也不能泛化。按照辭典的解釋,執行的含義就是實施或實行,力的意思則是力量或能力。據此可以認為,執行力就是實施或實行能力。顯然,這裡的執行是與理論、理念、意圖、戰略、規劃、計劃、思路尤其是決策相對應的。因此,不能把執行力混同或等同於學習力、思考力、決策力等等。對於黨政機關和黨員干部來說,所謂執行力,就是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就是實施相關決策、戰略、規劃、計劃、思路的能力,就是抓落實的能力。正確理解執行力,應當把握三個維度。一是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看,任何觀念性的東西隻有付諸實踐、見於行動,才能發揮作用、得到檢驗﹔再好的決策如果不去執行,也沒有意義。二是從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看,隻有主體即人才有執行力,而客體即被執行的對象沒有執行力。三是從工作與生活的關系看,要執行的是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部署,而不是某個人包括領導干部的個人想法。

強調提高執行力,是推動事業發展的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人們常說,清談誤國,實干興邦﹔“不干,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搞好執行、抓好落實。近年來,提高執行力的問題之所以被強調,主要原因就是現在我們很多很好的東西執行不力,不少同志的執行力不強。從整體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過艱辛探索,找到了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形成了一套切實管用的方針政策﹔中央還不斷根據情況變化,出台相應的決策部署和具體措施。從具體看,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注意結合中央要求和自身實際,制定和完善戰略、規劃、計劃、思路等,也大都形成了比較切實、穩定的發展路子,工作開展逐步有據可依、有章可循。相比之下,無論從整體看還是從具體看,我們在執行方面還顯得不夠、問題不少。比如,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取所需、曲解變通﹔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責、走樣變形﹔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朝令夕改、半途而廢﹔動機不正、辦法不多,投機取巧、缺斤短兩﹔等等。對於這些問題,人民群眾是有意見的。出現這些問題,既有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素質能力方面的原因。能力不足,想執行也執行不了、執行不好。所以,各個層面都需要提高執行力。

提高執行力,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能力從哪裡來?從學習中來,從實踐中來。如果說全黨全社會都需要提高執行力,那麼,全黨全社會都應當加強學習、勇於實踐。不過,全黨全社會的執行力是由不同個體的執行力構成的,因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提高執行力。如同執行力不同於學習力、思考力、決策力等一樣,提高執行力也應當有針對地採取措施。具體說來,一應提高綜合素質。一個人綜合素質高了,干什麼事情都能更加得心應手,提高執行力也就有了堅實基礎。二應注意搞好結合。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應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就是注意搞好結合。執行作為一種具體行為,尤其需要把上情與下情、可能與現實、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存在問題與解決辦法等結合起來。情況若明若暗,舉動盲目草率,是難以取得好的執行效果的。三應著力培養膽魄。膽魄內含於能力之中,有時候直接體現甚至決定能力。應當看到,現在有的同志執行力不強,不是由於知識水平不夠,而是因為膽識魄力不足,不敢來真的、碰硬的。培養膽識,關鍵在於摒棄私心雜念,增強責任意識。這當然不是提倡蠻干胡來,而是強調勇於擔當。(2011.10.10)

(責編:方蕊娟、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個人作品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