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鄭劍:矛盾期心態
鄭劍
2013年07月29日14: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我國正處於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同時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與此相關聯,一些人出現了一種矛盾心態,一方面對國家快速發展和生活不斷改善感到振奮、滿意,另一方面對社會上的許多現象和問題感到困惑、糾結。眾多個體的矛盾心態匯聚在一起,構成了整個社會的矛盾期心態。

出現這種矛盾心態並不奇怪。存在決定意識,客觀實際的變動必然引起社會意識的變化。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世界和中國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經濟社會急劇轉型,各個方面變動不居。世界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總體格局深度重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社會意識包括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標准等自然會發生變化。特別是近些年,我國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新問題大量涌現,社會生活更加復雜,很多方面表現出一種矛盾狀態。這種矛盾狀態反映到思想觀念和社會意識上,就是矛盾心態。

矛盾心態首先體現在對我國現實狀況的評價及未來趨勢的判斷上。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深刻變革。30多年來,古老中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變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新舊交織、正誤雜陳、虛實難辨。理性地看,我們告別了貧窮,國家空前的強大,值得欣喜﹔感性地說,社會上問題叢生,生活中不便多多,尤其是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令人焦慮。與過去的單一化相比,眼下的中國顯著地多樣化了,很難用一個標准衡量,作出非此即彼的評價。於是,有的人心靈底片上就出現矛盾,愛恨兼有、褒貶不一。由此而來,對我國未來發展的趨勢心存狐疑、首鼠兩端,有時感到有信心、一片光明,有時覺得沒把握、一片灰暗。

矛盾心態集中體現對自身利益得失的感受及行為進退的選擇上。改革開放的效應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利益增進,也有利益調整。而利益增進不可能讓所有人同時同等受益,利益調整則會讓有的人暫時受損。一般來說,面對復雜的現實生活,人們總是傾向於從自身利益出發來認識社會、決定進退。與過去專注於求溫飽相比,今天的人們權利意識大大增強,已經不再“知足常樂”,而是有著日益多樣、層次更高的需求和訴求。於是,有的人心理天平上就出現失衡,雖然認識到改革開放使絕大多數中國人包括自己受益,卻總覺得自己所得不夠,社會缺乏公平正義。由此而來,在行為選擇上無所適從、進退失常,有時心態陽光、積極進取,有時得過且過、敷衍塞責。

對於這種矛盾心態不可大意。如果引導得好,使其中的正能量迸發出來,就可以推動事業發展、平穩度過矛盾凸顯期﹔反之,其中的負能量就可能釋放出來,加劇社會矛盾,影響事業發展。

對於前者,應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加以分析。人類社會的發展從來不是一條直線,哪一個階段都會有矛盾。今天的中國並非盡善盡美,改革開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中國的發展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大勢所趨,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我國現階段的問題大都是發展中、前進中的問題,隻有也一定能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來解決。我們決不能妄自菲薄、自亂陣腳,在猶豫徘徊中錯失機遇、斷送前程。惟有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敢於正視矛盾,積極解決問題,才能擁有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未來。

對於后者,應遵循科學規律加以引導。歷史的人干歷史的事,也擔歷史的責。中國今天的“這個樣子”,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也是我們選擇的結果。解決當代中國面臨的各種問題,要靠我們每一個人努力。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誰都沒有理由當看客,隻分取“紅利”,而不承擔相應的代價或陣

痛。我們決不能怨天尤人、患得患失,在離心離德中消耗力量、影響大局。惟有堅持從我做起,同心協力改變現實的不足,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減少乃至消除自己心中的不滿和不快。(2012.10.22)

(責編:方蕊娟、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個人作品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