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鄭劍:壞事兒扎堆兒,怎麼看怎麼辦
鄭劍
2013年07月29日14: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近來,霧霾揮之不去、禽流感接踵而來,有的地方連年干旱、有的城市內澇成災,欺詐宰客現象屢現、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壞事兒扎了堆兒,真有點禍不單行的架勢。不少人發問:現在的環境怎麼了?我們的社會咋這樣?甚至有人斷言:我們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生病了,現實可怕,前景堪憂。對此,到底應當怎麼看、怎麼辦?

應當怎麼看,有這樣幾個視角。一是因果關系視角。現實世界的事都是有因果的,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昨天埋下禍根,今天就可能招來禍患﹔今天播種希望,明天就會收獲喜悅。現在出現的社會問題,與過去的發展不科學有關,與對發展規律認識不全面不深刻和某些失誤有關﹔而個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當事者“選擇”的結果,不能遷怒於別人和社會。但因果關系不只是一因一果,還有多種形態,有些事情當時是好的,后來也可能出現負面效應。二是質量互變視角。事物發展大都有一個質量互變過程,量的積累夠了就會發生質變。社會也是這樣。當前各種矛盾和問題多發,就是因為它們到了集中顯現爆發的階段。我國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而且我們用這30多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一二百年走過的歷程,矛盾和問題自然少不了。三是系統思維視角。唯物辯証法和系統論都認為,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一個事物的變化會引起其他事物的改變,一個問題的出現會導致新問題的產生。經驗表明,壞事兒確實容易扎堆兒,因為它們也有因果關系、可以相互“傳染”。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共同體,面對的事物、採取的做法有很大的同質性和相似性,所以容易出現同類問題、形成普遍現象。還應當說,信息發布更多、傳播更快以及不對稱、被選擇,人們交往更密切、感受更敏銳,也放大了壞事兒的效應特別是心理效應。

更重要的是,對現實應當全面地看、辯証地看:既看到這些問題十分嚴重,必須下決心加快解決﹔又看到整個社會快速發展、充滿活力,積極、正面的東西很多。這也正是說我國正處於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的根據所在。不能讓這一面掩蓋那一面,也不能用這一面否定那一面,否則就會誤判形勢、銷蝕信心。進一步說,無論哪一面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果實要享受,苦澀也要品嘗,沒有誰可以置身事外。

應當怎麼辦?前進中的問題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富強振興,任務極其艱巨、難度可想而知,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到先知先覺,所有問題都能夠避免。問題既然出現了,怨天尤人沒有用,隻能勇敢面對、積極解決。勇敢面對,就要增強危機意識、創新精神,化不堪忍受為發憤圖強﹔就要防止悲觀觀點、急躁情緒,既不灰心喪氣又不急於求成﹔就要克服看客心理、推諉現象,勇於擔當、從我做起。積極解決,就要真正做到“吃一塹、長一智”,而不是“好了傷疤忘了痛”,進而拿出科學對策、有效措施。對於共性問題,應深入研究、統籌解決﹔對於特殊問題,應找准症結、對症下藥﹔對於個別問題,應各負其責、逐一解決,決不讓它們帶來更大傷害。尤其是對於正在辦的事情、即將搞的東西,一定要反復論証、科學決策,切實做到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決不讓它們成為新的“傷痛”。(2013.04.12)

(責編:方蕊娟、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個人作品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