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勞有所得倡公平——我說中國夢(10)
王早霞
2013年07月23日09:13   來源:山西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勞有所得倡公平——我說中國夢(1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論述深入人心,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共鳴。但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正如一首歌曲所唱:“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不論時代如何變遷,科技如何發展,觀念如何更新,也絕不能丟掉以勞動為榮的思想。

勞動創造美,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未來。回望過去,從建設青藏鐵路等世紀工程,到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從實現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多少輝煌的成就,在埋頭苦干中鑄就﹔多少豪邁的跨越,在揮汗如雨中前行﹔多少偉大的夢想,在胼手胝足中實現。

不知何時起,勞動一輩子不如炒作一套房子,成為現狀﹔擁抱財富、輕視勞動、幻想一夜暴富、一舉成名,成為時尚。“勞動”投入與產出的極端不對稱,嚴重誤導和動搖了“勞動立身”“勞動立世”“勞動立命”的固有邏輯與觀念。

常識告訴我們,天上是絕對不會掉餡餅的。人世間的一切夢想,隻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一切難題,隻有通過不懈勞動才能破解﹔生命裡一切輝煌,隻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等待和抱怨隻能一事無成,消極和懈怠隻會蹉跎歲月。

馬克思曾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了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大發明家愛迪生說過:“世界上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勞動提供著人類不竭的財富,支撐著世界多彩的生活。實現“中國夢”,需要通過我們的誠實勞動、不懈勞動、創新勞動來獲取、來兌現。

“中國”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它是我們每個人腳下的大地和頭頂的天空、生活的街巷和摯愛的親朋、呼吸的空氣和跳動的脈搏,是每一個老人的記憶和每一個孩子的未來。因此,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每個中國人的努力。對於我們山西來說,要托舉“山西夢”,應是包括你我他在內的3600多萬人的責任,需要3600多萬人的拼搏和奮斗。

當前,我國普通勞動者的社會地位有很大改善,但在收入分配領域仍存在一些不規范現象:同工不同酬、同崗不同酬,工資外收入、非貨幣性福利混亂,非法收入、“灰色收入”突出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分配公平。特別是對於當前存在的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不同地區、行業、群體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等分配不公現象,人們反映強烈。

收入分配是直接關系老百姓“錢袋子”的大事。事不公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如果對分配不公問題不高度重視,任其發展下去,勢必妨礙經濟健康運行,抑制社會創造活力,而且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有悖於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目標。

公平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憧憬。在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也理應共享自己釀造的甘甜果實。西方一位哲學家說過:“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我國也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些說的都是秩序、規則的重要性。規范的秩序、合理的規則,是分配公平的前提﹔秩序被破壞、規則不合理,必然導致分配不公。在收入分配的大格局中,初次分配意義上的“勞有所得”,是整個分配鏈條中最初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民生之本,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理應給予當得其分的重視。

“勞有所得”,不僅僅是共識,還需要行動,這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是一切美好生活的源頭。要讓全體勞動者都能分享到 “勞有所得”的榮光,需要建立合理分配的秩序,讓“勞有所得”更公平。當然,合理的勞動價值差異是社會常態,但差異變成了鴻溝,就是社會的隱患。建立公平的分配秩序,是保護勞動者權益,培育“勞有所得”理念的前提。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相信,公平的陽光將更加燦爛,“幸福的花兒”將開得更艷。

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是一切夢想的基礎。而隻有將“勞有所得”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才能更有效地匯聚起實干興邦的正能量,從而最大限度地將夢想轉化成每個勞動者一錘一釘的勞作、一磚一瓦的建設,為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更加值得期待的未來。

(責編:姜萍萍、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