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張首映>>傳媒卮言

香港文化的主流

張首映

2011年04月06日10: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香港是大海中的“港”,大海把世界各種文化潮漲般送來,在這裡擱淺、滯留、消化、吸收,又潮落般退去。

  香港文化,由此而豐富多彩,斑斕絢麗光怪陸離,有的還晶瑩剔透、璀璨奪目﹔其間,傳統與現代共存、高雅與通俗同處,學府與商埠毗鄰而居﹔混雜、包容、自由開放、中西融會、商業營運等,在香港文壇這個名利場中應有盡有,並以此成為其表征或標志。

  歷史和現實把香港文化鑄造成為中西文化兼容並蓄、商業文化和通俗文化為骨干的文化構架使香港成為中西文化交匯處,商業文化聚集區和通俗文化聚散地。

  董建華說:“香港的中國人都有幸能體驗中西文化之長。我們一般會本能地認同謙遜忍耐、堅毅刻苦的傳統中國價值觀,但又樂意接受西方文化的創新、主動和直接處事的情神。”

  中國的價值觀,如“孝順父母、重視家庭、仁愛為懷,誠信為本、謙遜刻苦、自強不息”,“重視教育,好學不倦”、“力求社會秩序井然,並珍惜社會安定”、“克盡義務,少計權利’等,“都成為我們社會團結的基石和共創累榮的動力”。

  他以為:“過去150年來.香港一直深受西方文化、教育和價值觀念的影響。無可否認,香港的成功亦有賴於西方的法治精神、政府管制和市民現在享有的各種自由。”

  香港中文大學知名學者饒宗頤教授告訴記者:“我之聽以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得益於1952年來香港大學教書,可以與國際學術界有廣泛聯系。與歐美和東方學者去埃及、印度、歐洲、美洲等實地訪學、交流、考察體驗。因此,我研究中國歷史文化,是從國際視野中探索,不是就事論事.,而是知世界而論國事。”

  記者到居住在半山的幾戶富商家,看到寬敞的客廳裡,左邊裝配寬視屏的豪華“家庭影院”,右邊虔誠地置放著巨大的財神菩薩像。便問他們:“電視常有色情、暴力鏡頭,不怕褻瀆財神、影響生意嗎?”主人答:“沒所謂的,財神看看無妨啦!”華洋共處乃至雜處由此可見一斑。

  香港的商業文化,融會中西。曾憲梓先生告訴記者:“香港商人的勤勞、務實、自信、堅忍、誠信、計算、管理、創新、挑戰、公共等,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分,也有西方商業文化的內容﹔做生意並不只是賺錢,也是在顯示一種文化﹔商品並不只是一種物質,也是一種精神文化﹔香港商人能夠溝通中西商業文化,這是香港成為東西方經濟橋梁的一個重要因素﹔香港隻有這麼小的地方,能成為世界金融、貿易、航運、旅游、商業、信息六大中心,香港的商業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在一個青年商人聚集的晚會上,記者與這頗有成就的一族交談。他們異常關注一些國家和地區商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商業行為特征,從中把握商機,巧加利用,發展自己的事業﹔隻有那些商業文化已深入骨髓的人們,才能如此用心地研考他人的這些特點和個性,並化為己用,為我所用,用之能成。

  有位商人向記者介紹:“內地商人喜歡算大帳,英國商人小帳算得很細。香港人大帳要算,小帳也要算﹔這像喝XO,內地商人講‘喝’,歐洲人愛‘品’,香港商人既能‘喝’也會“品’﹔吃五洲飯,做國際生意。沒這幾下子不行。”這麼一位看菩薩點顏料的無名小卒,幾年之內居然由小鋪販成為幾個億的大老板。

  香港已沒幾戶農家,是一個相當完整的市民城市、中西方的市民文化、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生生不息。

  記者在跑馬地作息,每逢周三、周日夜,常常看到幾萬港人守著奔騰著的十匹馬,那份投入和參與感,那份全身心觀照及把玩,那份狂熱和喧囂,令貝多芬、莫扎特等所有音樂大師的交響曲頃刻問全部化為烏有,不在話下。

  香港藝人汪明荃曾對記者說:“香港文化,以通俗文化為主,通俗文化中,又以中國傳統通俗文化為主,如打麻將,聽流行音樂,看粵劇,燒香拜佛,讀武俠和情愛小說,翻檢話家常揭隱私的‘八卦’雜志,算命測八字,信風水,喝早晚茶,吃中國菜等,都極為流行和普及,在國外留學和工作多年的人,回到香港后一樣搓麻將﹔中國人就是中國人,文化的根生在中國文化中。”

  強力勁吹的現代化之風,不僅未使香港吹滅傳統文化以至通俗文化的火種,反而愈吹愈烈,發揚光大,引為自豪。倒是把眾多高雅、嚴肅、具有久遠價值的文化藝術精品冷凍在冰櫃裡。

  今年是香港文化的豐收年。香港各界迎回歸慶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從5月2日至7月27日,香港有幾百場文化活動,幾十場重頭戲,內地的、歐美的乃至全世界的許多藝術家將來此表演,香港的各種文化藝術將得到更隆重的推出和更高的提升﹔尤其是中國國歌將長久地響徹在這藍天碧海之間﹔香港文化的歸屬感和主旋律,正日益顯示出來,並將永久地顯示出去。

  香港文化,在中國文化的漫漫長河中,似輕猶重,似短猶長,記錄著大海的潮汐、民族的屈辱、母親的艱辛、港人的喜怒哀樂和歷史的變遷﹔人們付出一個多世紀的代價而追尋的瑰寶將降臨人間,香港文化,將隨之進人歷史新的紀元。“香港明天更美好”,並非只是一首歌。

                                  (原文刊於《企業文化》1997年05期)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