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何民捷:謙虛是搞好學習的前提
2013年07月23日14: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些我們熟知的名言,其中所蘊涵的道理歷久彌新、引人深思。在學習問題上也是如此:謙虛是搞好學習的重要前提。

謙虛的人承認自己存在不足,具有更強的學習動力。“虛”者,“空”、“無”之意也,不足之意也。有“空”,才能充之以“實”﹔有“無”,才能補之以“有”。謙虛的人承認自己存在不足,所以會自覺堅持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強勁的學習動力。而驕傲的人常常滿足於已經取得的些許成績,沾沾自喜、陶然忘形,所以會喪失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再不願學習新的東西。翻檢歷史不難看出,那些名家大家往往都是謙虛謹慎、永不知足之人。蘇格拉底曾經說:“我唯一確知的事情,就是自己的無知。”牛頓也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並未發現。”今天,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知識急劇增長,形勢飛速變化,新事物大量涌現,亟須研究和探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理由盲目自滿、懈怠停滯,而隻能以謙虛的心態加強學習,通過學習掌握新知識、研究新情況,通過學習實現自身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謙虛的人勇於放下架子、不恥下問,具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謙”者,“卑”、“和”之意也,低調之意也。古語雲:“登高者必自卑,行遠者必自邇。”謙虛的人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所以能夠放下架子,積極主動地向別人求教,在兼收並蓄中豐富自己,在取長補短中提升自己。我國古人歷來強調,學問是“學”與“問”的結合,勤學好問、不恥下問才能有所成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可謂“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他堅持每寫一首詩就先念給牧童或老婦聽,然后根據其建議反復修改,直到他們聽了拍手稱好才算定稿。正是這種虛心、誠心,使得他從生活中、從民眾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寫出了大量雅俗共賞、流傳千古的優美詩句,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同時,謙虛的人往往不拒真言、聽得進批評,因而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和指引,學到他人的經驗和智慧。相反,驕傲的人往往自視甚高、目中無人,不願向他人尤其是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請教,這就必然堵塞他們借助外力實現提高進步的渠道。

謙虛的人懷有強烈的進取意識和憂患意識,具有堅韌的學習毅力。何謂謙虛?謙虛就是不自滿,就是不妄自尊大、固步自封。謙虛的人知道“學海無涯”、“學無止境”,所以不會滿足於一知半解,而是能夠從成績中看到不足﹔明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不會滿足於時停時續,而是能夠“活到老,學到老”。事實也反復証明,無論是誰,如果你驕傲自滿、不思進取,陶醉於已有的成績,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就必然會落伍,給工作和事業帶來損失。隻有心懷憂患、奮發進取,在成功面前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困難面前始終保持頑強毅力,孜孜不倦地學,持之以恆地學,才能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進而干好工作和事業。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央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戰略任務,強調“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不斷學習、善於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落實這一任務,廣大黨員干部責無旁貸。而要做到“不斷學習、善於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就要保持謙虛態度,自覺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真正把學習當做一種追求、一種興趣、一種習慣。(人民日報 2010.04.08)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