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項重大部署。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召開專門會議,總結檢查八項規定的落實情況,分析存在問題,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研究提出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的措施,為全黨作出了表率,立下了標杆。我們要以此為激勵,進一步深刻認識、全面把握密切黨群關系與黨的作風建設的本質聯系,進一步增強改進作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自覺性,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一、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
我們黨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是一個創造無數奇跡的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我們翻開歷史的壯麗畫卷,為黨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驕傲的同時,不禁會思考:黨的生機與活力來自哪裡?是什麼因素使得黨能夠歷經風雨而更加堅強?答案就在於,我們黨能夠始終清醒認識自己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把人民群眾視為黨的“生命之本”和“力量之源”,始終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以密切聯系群眾為核心的作風建設的傳統和優勢,從而不斷提高黨對人民群眾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獲得了不竭的動力和制勝的法寶。
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等一系列優良作風。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我們黨的整個作風建設中始終處於核心地位。作風是立場和世界觀在實踐活動中的體現,有什麼樣的立場和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作風。馬克思主義以徹底的唯物史觀而區別於以往所有的唯心史觀,充分肯定人民群眾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始終以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己任。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我們黨堅持人民創造歷史這一馬克思主義立場和世界觀,視人民群眾為根基和血脈,視群眾路線為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努力把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付諸實踐,不斷鑄造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因此,從根本上說,抓作風就是抓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就是要解決好立黨為誰、執政為誰的問題。
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之所以是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還因為黨的作風建設的所有方面,都同黨是否密切聯系群眾緊密相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和思想作風,其源泉則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脫離了人民群眾,高高在上,也就脫離了最有生命力的實踐,難免會犯教條主義或經驗主義的主觀主義錯誤。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就是要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誤的作風。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就是要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的作風。當前我們黨的作風所存在的突出問題,歸根到底都是源於脫離群眾、違背群眾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一些人心中沒有群眾,脫離群眾,不關心群眾疾苦,不解決群眾遇到的問題,甚至把自己置於人民群眾之上,當官做老爺,隻做表面文章、官樣文章。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問題的出現和蔓延,反映的也是一部分領導干部的群眾意識和宗旨觀念淡薄,個人利益至上,背離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甚至站到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因此,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解決黨和群眾關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二、以密切黨群關系為核心的作風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以密切黨群關系為核心的作風建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井岡山時期,就特別注意在實際工作中堅持“革命成功,盡在民眾”的觀點,教育黨員干部“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在延安時期,我們黨成功進行了延安整風,培育並形成了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在革命戰爭年代,黨的事業在艱難困苦中星火燎原,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黨高度重視並不斷加強作風建設,以作風建設的成效保証了黨的宗旨的實現,使我們黨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凝聚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無窮偉力。抗戰時期,美國軍事觀察組來華考察后,得出一個結論:國民黨佔有著大片的土地,而共產黨則佔有大片的人心。我們正是發揮了密切聯系群眾、“得民心”的政治優勢,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新中國建立初期,為經受住執政考驗,中國共產黨堅決地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對極其嚴重的腐化分子,如劉青山、張子善,採取了堅決果斷的措施。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從打擊經濟領域中嚴重犯罪、糾正不正之風、反對領導干部特殊化、脫離群眾,倡導高級干部要帶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到后來開展整黨、“三講”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活動,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不斷改進。正是通過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充分發揮了我們的密切聯系群眾、“得民心”的政治優勢,我們黨才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一系列偉大成就。
簡要的歷史回顧告訴我們,以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的黨的作風建設,是我們黨的成功之道和政治優勢。同時,歷史也告訴我們,黨的政治優勢與執政地位一樣,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隻有持續地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才能不斷地保持自己的政治優勢、提升自己的政治優勢,從而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提供重要保障。
當前,從總體上看,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是強的,廣大黨員、干部在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沖鋒陷陣、忘我奉獻,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肯定和擁護。同時,我們必須看到,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一些問題還相當嚴重,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我們要致力於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解決好這些問題,最大限度發揮好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獨特優勢,舍此別無他途。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更大的力度抓作風建設。黨中央把貫徹落實八項規定作為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並以此推動作風方面深層次問題的解決。八項規定的制定並落實,有力遏制了迎來送往、文山會海、鋪張浪費等不良現象,促進了黨風政風轉變,帶動了社會風氣好轉,明顯提高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當前正在全黨深入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將對進一步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三、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推進密切黨群關系常態化長效化
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頑固性,形成一種優良作風不可能一蹴而就,克服一種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勞永逸。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為核心加強作風建設,既是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也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加強自身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必須發揚“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才能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堅不可破。抓作風建設也要像“釘釘子”這樣,經常抓、長期抓,一個一個舉措扎實抓,切實讓每個舉措抓出實效。當前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努力搞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並且把著力點放在推進密切黨群關系的常態化長效化上。
強化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價值追求不解決,作風問題就不可能真正解決。要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認識,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思想和行動中,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強化領導干部帶頭作表率。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會對廣大干部、黨員和群眾產生強烈的示范和導向作用。 開展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從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做起,堅持上級帶下級、主要領導帶班子成員、領導干部帶一般干部,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要堅持打鐵自身硬、正人先正己,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要以普通黨員的身份把自己擺進去,高標准、嚴要求,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真正做到認識高一層、學習深一步、實踐先一著、剖析解決突出問題好一籌。
加強制度建設。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規范人,也造就人。制度問題不解決,作風問題也很難解決。隻有建立完備系統、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並且不打折扣嚴格執行,才能打造好的作風、好的隊伍。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不但要把群眾觀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而且要固化於制。要注意梳理現有的制度、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廢止不適用的制度,完善制度體系。要堅持一手立規矩、定制度,一手抓整改、抓落實。要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堅持違規就要問責,就要付出代價。
加強群眾監督群眾評價。黨員、干部身上存在的問題,各項工作的實際效果,人民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能搞閉門修煉、體內循環,也不能搞自說自話、自彈自唱。要充分相信和依靠群眾,認真傾聽群眾意見、有序組織群眾參與、虛心接受群眾監督,以群眾意見評價活動成效,以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准,使活動更加符合群眾意願、體現群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