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追尋中國夢大家談
第三次工業革命與中國夢
2013年07月15日15: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前兩百年中發生的兩次工業革命,為人類發展工業文明奠定了基礎,但也產生了嚴重的后遺症,從而誘發了各種生態危機。生態文明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態。它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為核心理念。近年來,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提高了近代工業的效率,也為節約資源和改善生態創造了一定條件,但如果發展的理念沒有改變,仍然沿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辦法,就不可能治愈前兩次工業革命的后遺症。總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將強烈要求改變工業文明的發展模式,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實現向新的生態文明過渡。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杰裡米·裡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提出,經濟和社會變革總是來自新能源與新通信方式的交匯。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裡,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的傳統的集中的經營活動,將被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分散經營方式取代。英國經濟學家保羅·麥基裡認為,一場新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它以“制造業數字化”為核心,並將使全球技術要素和市場要素配置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

  盡管目前對工業革命發生過幾次、新工業革命的主導技術是什麼等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對於人類正在迎來一場新工業革命的判斷,已成共識。同時,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數字制造技術等,已成為這場變革的基本技術特征,而引領這場工業革命的,正是人類社會對建設生態文明的強烈需求。

  在生態文明的視野中,技術可分為資源開發技術、生態保護技術和共性技術等。資源開發技術要優先發展新能源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生態保護技術包括清潔生產技術、廢棄物利用技術、污染防治和治理技術、環境監測技術等。共性技術如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等,將滲透到上述所有技術之中。由於技術對生態的影響難於在事前正確預測,因此,必須根據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對技術進行動態選擇和最終的檢驗。

  建設生態文明將是一個涉及技術、社會和生態三大系統相互作用的長期而復雜的過程。第三次工業革命只是向生態文明過渡的開始。隻有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問題,才能徹底解決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

  前兩次工業革命的歷史表明,哪個國家位於新工業革命的發展前列,哪個國家就取得先發優勢。近代大國如英國和美國的崛起,和他們能夠主導當時的工業革命密切相關。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中國正處於康乾盛世后期,GDP穩居世界第一,但閉關鎖國,讓我們沒有跟上這次工業革命,到了1840年就使中國飽嘗苦果。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我們正在軍閥混戰,又被這場工業革命甩下。即將來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值中國再次崛起。可以預料,對於第三次工業革命,大國之間的競爭,將比前兩次更加激烈。誰能主導這場工業革命,誰就可能主導未來的一個世紀。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增長,用30多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200多年的工業化進程,巨大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完全效仿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道路,一定會遇到資源超前消費、生態環境惡化的發展瓶頸。危機與機遇共生,目前的困境,對中國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出現了一種“倒逼”機制。

  隨著經濟不斷增長,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是一個客觀規律。1960年代到現在,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更快,能源消費的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1960年代美國佔全球能源消費的35%,中國僅佔5%﹔現在中國增長到22%,美國卻下降到17%。全球煤炭消費中國佔了50%還多。中國的石油消費現在一半以上靠進口。由石化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國現在也已超過美國。我國中東部持續出現的霧霾天氣和PM2.5嚴重超標,正在警示我們,保護生態環境已經迫在眉睫。為此,我們必須改變經濟發展的理念。過去這種以大量能源消耗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必然與生態處於不可調和的矛盾狀態。我們必須在GDP的增長速度和改善生態環境之間找到平衡點。

  推進以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必將助推美麗中國夢。它不但不會影響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反而會有利於改變經濟增長模式。中國有自己的優勢。首先,中國擁有發展新能源優良的資源和環境稟賦﹔其次,中國的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已有了較好的發展基礎﹔第三,中國正在進行積極的改革,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環境。實際上,技術的首創或模仿,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大不相同的。中國必須主導開發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搶佔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制高點。(北京系統工程研究所 黃志澄)

(責編:楊麗娜、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