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谷深,連綿起伏,一眼望不到邊際……
這裡是廣西防城港十萬山華僑林場,座座大山之間散居著2000多戶人家。
“五一”前夕,深山裡傳出喜訊。農電工黃春強和黃春寧兩兄弟同時榮獲201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繞過彎彎的山路,在一處山坡上簡陋的營業點裡,記者見到了兄弟倆。
說是營業點,其實是倉庫、收費點和值班室三合一。裡面的一個大架子上擺滿了電工工具和各種器件﹔兩張簡易的床,是兄弟倆值班休息用的﹔而在門口擺放的兩張舊桌子,則是收電費的櫃台﹔整齊碼放的電費記錄本裡,對華僑林場2026戶用戶的名字、所屬台區(指一台變壓器供電的范圍)和每月用電量的登記無一遺漏。
談起剛剛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感受,哥哥黃春強說:“我感恩這片家園,想要給貧瘠的鄉土帶來光明和希望。”
“我們隻想為家鄉做點事,真沒想到國家會給我們這麼大的榮譽。”腼腆的弟弟黃春寧說。
從1999年開始,作為歸僑子弟的黃春強、黃春寧就擔負起了華僑林場的供電和維護工作,為歸僑和附近村民提供服務。14年來,兩兄弟踏遍了林場的每個村落,每戶人家,為1.25萬人帶去光明,創造了供電轄區“零事故”、“零投訴”、“零欠費”的工作紀錄。
山區的工作是辛苦而單調的。十萬山華僑林場98.8平方公裡,兩兄弟負責維護7公裡的35千伏線路、40多公裡的10千伏線路以及大量的400伏線路,常常一天要走近10個小時。
廣西電網公司防城供電公司總經理周山介紹說:“在這兩兄弟之前,十萬山片區也有人做過電工,但沒過多久就受不了離開了。”是什麼支撐著兩兄弟堅持下來的呢?面對記者的提問,哥倆同時指著對方。
由於偏遠落后,十萬山大多數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打工。2004年,哥哥黃春強去廣東找到了一份收入比原來多兩倍的工作。然而,由於不忍心弟弟一個人承擔這麼艱苦的工作,黃春強一個月后又回到了營業點,從此兩兄弟再沒有分開過。
留守在大山裡的老人和小孩都缺乏用電常識。有一次,一位阿婆拿出用了好幾年的手電筒,讓兩兄弟幫忙修理。“手電筒也帶一個‘電’字,找你們兄弟沒錯吧?”
黃春寧禁不住笑起來,拍著胸脯跟阿婆打包票:“阿婆您放心,一定幫您修好!”
兩兄弟說:“我們沒有把天天面對的這些人當成客戶,他們是我們的鄉親,給自家人辦事,自然沒有分內分外,再忙也要幫助鄉親。”
2011年9月30日,台風“納沙”,“尼格”接踵而至,十萬山多處樹枝被折斷后搭在線路上,造成隘腳村多處停電。兩兄弟冒雨去檢修,大雨過后的機耕路泥濘不堪,摩托車多次打滑側翻,兩人身上多處被碰傷。平時40多分鐘的山路,這次走了兩個多小時。在接近隘腳村時,終於發現了故障點。他們花了兩個多小時恢復了供電。
在偏遠的山區,有了電往往就意味著有了希望。教室裡敞亮了,孩子們快樂地學習著。農產品加工、特色種養搞起來了,鄉親們的收入越來越高。電冰箱、空調等電器也進到山裡了,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逢年過節,兩兄弟總能接到鄉親們打來的問候電話。進村檢修線路,總會被村民拉下來喝茶吃飯。離開時,還要送到村口。
“知道什麼讓我們最快樂嗎?”坐在營業點外面的大樹下,黃春強說,“每次搶修,去時一片漆黑,回來的路上,燈光就在我倆身后亮著。這時候,我們就感到無比的幸福。實干才能圓夢,我們要當好知識型、創新型的電力工人,服務好每一位鄉親。”(記者 童 政 周驍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