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中國夢的倫理意義
浙江工商大學副校長、教授 陳壽燦
2013年07月03日17:25   來源:浙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從倫理的角度看,中國夢這個理念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和意義。

第一,中國夢的人本理想與追求。我覺得中國夢包含著人本的思想、德治的思想這樣一些追求。中國夢是我國自古以來特別是鄧小平時代以來的小康社會的延續,它既闡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代任務,又使得中國夢在倫理價值的層面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在這裡中國夢體現了對民族復興和民生幸福有機結合這樣一種倫理價值追求,這就是中國夢的實現基礎所在。

小康理想從來都蘊含了人民對生活富足、社會繁榮和良好社會秩序的殷切期望。從倫理的角度看,小康理想實際上也包含了一種對於民本及其德治、德化等社會倫理價值的追求。習近平同志關於中國夢的多次論述,人本的這樣一種倫理追求,這個色彩是非常濃的,關於民生的幸福關懷始終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是中國夢所具有的關於人本和德治的一種理想和追求,我覺得非常有內涵。

第二,中國夢的倫理意蘊。它蘊含著對主體責任的一種倫理訴求。中國夢強調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蘊含了對中華民族美好未來的期盼與追求,但這種期盼與追求的未來不僅是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家庭、每一個中國人的。每個家庭、每個中國人的夢生動而且真實,隻有這些家庭、個人的夢得到實現,中國夢才能實現。但反過來看,中國夢也提出了主體責任的倫理訴求,這是什麼呢?也就是說每一個作為個體的中國人應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一方面,中國夢將民族復興的理想與民生幸福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奠定了民生幸福的實踐基礎﹔另一方面,民生幸福也隻有在民族復興的條件下,才可能獲得實質性的內容並且得到全面實現。沒有民族的偉大復興,每個中國人的幸福就可能是一種夢囈、一種空洞的夢。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已經反復証明,國民的幸福與國家的獨立、強大是緊密相關的。

實現中國夢固然需要強化中國人的責任擔當,然而現實社會裡也有少數人包括少數黨員干部,在面臨各種世俗的誘惑的時候,曾有歷史責任感不夠強,理想信念動搖,隻顧眼前不顧長遠,隻顧自己不顧集體等片面追求享受、缺乏責任擔當的意識與能力等各種不良現象,由此導致了群體矛盾激化和社會問題。針對這些現象,中國夢蘊含的主體責任倫理訴求,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第三,中國夢的制度倫理意蘊。中國夢在制度建設這一維度,就是要為每個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提供足夠的制度保障。要給每個中國人的夢都賦予制度建構的支持,必須徹底擺脫我國傳統的政治模式或者說一種人治的模式,確立法治的基本精神。所以,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法治是我們治國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因此,中國夢也蘊含著豐富的制度倫理意義。

第四,中國夢的全球倫理意蘊。中國夢的實現強調的是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夢的實現既不損害或者阻礙他國的發展,也不尋求霸權的建立,在世界意義上和平是中國夢實現的基本路徑與目標。中國夢的全球倫理意蘊強調的是中國倫理精神的獨特性,是帶有自身倫理精神的獨特氣質,並且與世界文化互動、與經濟互相促進的倫理追求和意蘊。

(責編:吳斌、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